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部乐》植根于中原传统乐舞,广采博纳中外乐舞精华而成,是唐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新养分以丰富其乐舞,使各部乐舞内涵得以扩大,这对唐代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丰富了唐代乐曲内容,而且还促进了唐代乐器间的交融,成为唐代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乐舞于唐代空前兴盛。唐人雅俗观、乐舞价值观的变化,是唐代乐舞特别是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俗舞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乐舞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有三:一、与唐人生活关系大为密切,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也是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工具;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本身是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内容,还影响到服饰、雕塑等方面;三、提高了诗人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扩大了唐诗的题材,其中的佳作更是唐诗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3.
龟兹佛教壁画中的乐舞文化是我国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古代龟兹国的音乐与舞蹈,再现了古代龟兹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促进了龟兹佛教乐舞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为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龟兹佛教乐舞的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乐伎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唐代更成了一个颇具规模且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从乐伎促进了唐代乐舞诗的繁荣和乐伎促进了唐诗的传播和保存两个方面论述乐伎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东夷地区最早的艺术活动——原始乐舞,体现了古东夷人整个社合群体的文化意识,其原始的文化发展必然促进其原始乐舞的发展,大量的考古说明了他们在音乐文化上的不断发展,现代的科学手段也证明了古东夷五声音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闫江涌 《华章》2007,(2):93
本文概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主要外域乐舞在中原的流传情况,说明外族音乐对中原传统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更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消化吸收外来乐舞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包容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河北乐舞是汉代河北民众及权贵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原因一是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文化繁荣的需要音乐歌舞商品化,以及统治集团对乐舞艺术的喜好与需求.河北乐舞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女乐数量众多,进入宫廷,并遍及豪贵之家.少数女优跻身统治者行列,以善乐舞而得宠于帝王,并因此而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乐舞艺术的发展.河北丰厚的音乐歌舞土壤还孕育出了著名的音乐家和整理传承音乐理论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东方乐舞的发源地在唐代长安。早在隋统一中国后 ,就定了 9部乐 ;盛唐继承了隋的 9部乐 ,并加入唐太宗李世民灭高昌时掳回的乐队 ,便成了 10部乐 :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康国和高昌乐。除燕乐属唐人自创 ,清商乐是汉魏南朝的旧乐外 ,其余的从名称就能推知来自外邦。由此可以看出 ,唐朝在继承和发展秦汉乐舞的基础上 ,吸收了西域乐舞 ,使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唐乐舞。唐乐舞管理机构及乐舞形式据史载 :唐代 ,每当朝廷举行盛大宴会 ,如为皇帝祝寿 ,招待外国使臣等 ,都要演奏十部乐。它是集音乐、歌唱和舞蹈于一体的…  相似文献   

9.
“绿洲丝绸之路”新疆段乐舞文物资料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文物资料是研究古代西域乐舞和古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绿洲丝绸之路”的音乐文物资料,提出通过“逆向溯源”思维方法,结合中亚、西亚、北非乐舞文物资料及古籍,进一步揭开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乐舞史上众多的谜团。  相似文献   

10.
论杜甫乐舞诗的创作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乐舞之盛,为历代所罕见。它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此种现实,必然要反映于诗歌创作之中,故唐代许多优秀的诗人,皆有题咏乐舞的佳作传世。作为唐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杜甫的乐舞诗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与研究。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其乐舞诗的创作特色,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11.
唐代以强盛的国力为根基,在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体现着兼容并包的恢弘气派,而唐代绚丽多彩的乐舞则更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巅峰。唐代有了更加专门的乐舞机构,唐人创造了许多新的乐舞,并涌现出许许多多宫廷和民间的著名舞蹈艺术家。唐代舞蹈,饱含着大唐时代特有的精神和品格,以其独有的舞风神韵体现着唐人以阳刚强健精神为内核,兼具浪漫婉约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闫盼盼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64-65,68
唐朝是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乐舞尤为辉煌。雄厚的国力成为宫廷乐舞繁荣的强有力支撑;相较宫廷乐舞这股庞大的洪流而言,民间乐舞如潺潺细流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本文借助全唐诗指出,乐舞作为一种资本,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并成为部分人谋生的手段,而这正是唐代乐舞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开元、天宝年间,大量诗歌谱入边地大曲传唱。边地大曲的传辞受乐曲特质影响和制约,多选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这些诗作择韵响亮,选题刚健壮阔,情调苍凉悲慨,均体现出鲜明的边地大曲特色。边地大曲的诸多音乐要素共同作用,对盛唐诗风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兰陵王可谓"战神"。《兰陵王入阵曲》成就了兰陵王的英名,它在民间广泛传唱。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廷舞曲。唐朝时期盛行,又称《代面》、《大面》。此舞是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称之健舞,后来一度被唐玄宗禁演。宋时失传。至今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坐落着高大的兰陵王墓碑。以兰陵王乐舞表演时的面具为线索,进而对《兰陵王入阵曲》舞蹈进行溯源,借以论述《兰陵王入阵曲》具有的与原始乐舞不可分割的集中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期舞蹈继承南北朝舞乐,亦汲取中亚诸民族舞蹈精华,胡旋舞更为其中翘楚。本文通过壁画等文物并结合古代文献,对胡旋舞进行全面的考释和印证。  相似文献   

16.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朝成就了一个承前启后、破旧立新、百花齐放的文艺大变革,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可企及的成就。唐代的绘画技法,是以六朝以来的传统技法为基础,吴道子集先人之大成而成线描的百代宗师,而王维开破墨山水之先河成中国山水写意之鼻祖。《辋川图》表现其所居庄园的优美景色,用破墨的方法为自己绘勒出一个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生存家园,此种倾向可视为逃遁物质的现实而寻求灌注作家自我意识于作品中的方法,它改变了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舞赋》并非宋玉所作:一、除唐人无名氏所编类书《古文苑》之外,自战国晚期至清朝的文献典籍中,未见宋玉曾撰写《舞赋》的记载。且《古文苑》将《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并未被后世学者所接受。二、《舞赋》记载的《激楚》、《结风》是汉代初年方才在楚地流行的舞曲,宋玉不可能是其创作者。三、《舞赋》所记载的"材人",亦称"才人",即宫中女官名,多为妃嫔的称号,最早设置于西汉汉文帝时期。因此,所谓宋玉《舞赋》,实为后汉傅毅《舞赋》的摘录。唐代类书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二书均将所收《舞赋》的作者题为傅毅,当确凿可信。而唐代总集《古文苑》成书时间较晚,其编者将所收《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实为在传抄时失察而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19.
唐朝是我国审美文化相对完整的朝代,创造出无数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在这一时期,诗歌、辞赋、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文化现象都以成熟而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诗境是诗歌的魂灵。从物境、情境、意境对唐诗诗境进行解读,以期回唤诗歌之美,感悟诗歌之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