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课程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受学科本位论的影响,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了学科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淡化了教育性;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过分强调了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淡化了与学生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角色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意义学习"视域下"3WH"教师教育课程构建,就是要加强课程与学生个人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类课程的价值,使各类课程内容对学生都具有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行知空间"中探索和实施学农课程是发展学生核心生活力的新载体,让学生回归到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行知空间"以"知·行"两条主线进行整体设计,确定了适合儿童体验的"一墙、一区、一场、一园、一坊"五个主题;以提升学生核心生活力为目标,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整体规划"行知空间"学农实践课程内容;打破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边界,多维度打造开放、灵活的学习形式;围绕"过程、结果、发展"三个维度,建立学校为主导,家庭协同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精品选修课程"生活物理探究"为例,分别从课程开发的缘由、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的策略和课程实践的收获等方面进行叙述,旨在揭开选修课程的"高、大、上"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教师能投身于选修课程的开发,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电路"课程是很多工科专业的通识必修课,尤其是电子类、信息类以及通信类专业,它是这些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其对培养上述专业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数字电路"也是我校物理学以及电信专业的通识必修课。从提高主讲教师的素养;把握和整合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型课程作为面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以释放学生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既体现正确的价值引导,又突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欣赏,在民主和标准、个人意义和普世价值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描述性评价为研究型课程中学生的"创造"的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耿淑玲 《化学教学》2021,(2):3-6,25
20世纪后半叶起,由于科学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发展的影响,科学哲学出现了"文化转向"。转向后的科学哲学对化学教育有如下启示:在观念层面上,将化学(科学)看作一种文化过程,化学教育是传承化学科学文化的过程;在实践层面上,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文化素养,课程内容选择上开始重视化学科学的文化价值,在课程实施中展现变化之学的魅力,课程评价上着眼于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反思我国语文课程发展的历史,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资源结构单一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今人常常用来表述有节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然,这是指成功之道,顺利发展之道。当前中小学教育“张”“弛”失衡,课业负担偏重。教学科目堵得死死的,课堂教学排得满满的,学生作业堆得厚厚的。从时间和空间上,只怕学生失神,过多地强调了“张”。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在课程讲授上给学生留出内容和方法上的空白。教师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提示和暗示下,加以想像和联想,自主思考和发展,这是十分重要的。从现代教育理念讲,强调“弛”的一面,有助于启发学生自主自觉的求知欲,有助于提…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的课程目标 ,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 ,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的必要前提 ,也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的指导方针和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定位是 :通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实施 ,学生能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获得地理基本技能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总目标的三个方面囊括了基础性学习的全部内容 (基本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作为国家课程,它只是安排了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内容,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地方和学校有选择的权利,也有开发的义务:国家课程,其统一性决定了它不必也不可能照顾地方及学生的差  相似文献   

11.
<正>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以及考试方式的弊端等,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和技能。当前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离,教育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丧失了生活和生长的意义。教育是儿童通向生活的中介,因而,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为核心,从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而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战场,在课堂这个空间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及他们相互间的活动等,他们共同就形成了一种文化——课堂文化,塑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是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情思课程坚持学生本位思想,坚持情感与思维的统一,具有深远的课程育人实践价值。以学生为本位建构学科情思课程,在课程实践方向上有指向学生未来、指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学科学习等特点。它需要教师挖掘学科课程内容的共情点和引思点,把学科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自然进行意义链接,以融通汇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促进情思的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15.
"教研活动课程化"是指教研员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基于教师发展需求,与教师合作开发的具有明确目标、适切内容、有序实施和恰当评价的教研活动课程行动。"教研活动课程化"作为课程的一种形态,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各有其特点,促进了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营造了合作共生的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孙萃 《教育》2007,(35)
思想力"原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课程设计问题,特别是对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很大程度上使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脱节。枯燥的技术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编排、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课程评价方面入手,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香华 《成才之路》2014,(23):56-5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内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训练的成效,我们在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要凸显"四面",即面向学生、面向综合、面向生活、面向地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8.
当下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存在内容开发不足,时间安排不合理,方式远离儿童等问题,构建"儿童写话"微课程可解决此类问题。课程构建的要点包括:课程目标注重分层,最大程度上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贴近儿童,从儿童的生活、想象、学习、阅读等活动中寻找题材;课程实施基于儿童,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让儿童乐学、学好;课程评价体现人性,保持儿童写话兴趣,促进儿童语言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建构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当借助跨媒介手段,建构真实的、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评价上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学历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记忆性学习转向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0.
曾琴 《考试周刊》2014,(26):13-14
"做中学"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知与行、学与做的关系,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发展能力,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评价的多元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