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从文化的营建入手,以实践体验为重点,全面构建"生活德育、活动德育、文化德育"新模式。用随处可见的书香文化渗透心灵教育,用激励志向的文化氛围进行自我教育,在经典、民俗、主题活动、评价活动中,让文化气息弥漫全校,文化内涵浸润师生,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2.
正金扇子小学把"上善、厚德、博学、雅行"作为校训,以"关注孩子之未来,创建未来之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点燃一盏航灯"为办学理念,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明确了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书香校园"建设为重点,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以特色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助力导航。一、品读经典,浸润书香;养心修德,导航未来近年来,打造书香校园是我校德育建设的重点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湖北省丹江口市教育工会、教育局开展丰富多彩的"书香水都·全民阅读"活动,积极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师生文化修养。一是举行"书香水都"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开展背诵、表演、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经典的魅力。二是开展第十四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利用德育课程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以下简称我市)深入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宗旨,努力构建未成年人德育建设工作体系,形成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德育建设工作思路,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师生心理调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三项基础性常规工作,通过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教育总是与社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通过深厚的礼仪文化的营造实现道德之教化,这便是中国传统德育的一大特色.礼仪文化需要在长期不懈的仪式活动中去积淀,仪式是"礼"之精神的操作化和外显化,而"礼"的精神内核体现的正是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顺着这一线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孕育与道德教化之间的深层关联,而其中介环节便是仪式活动,因而,学校德育建设应当充分重视仪式设计.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一种文化行为,是文明的符号,是内在道德的表征,是外在的自律。礼仪对于思想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和能动的文化意义,也是实现德育创新的重要途径。思想教育应该"讲道理"和"讲礼仪"相结合,"说"教和"礼"教一起抓。礼乐文化发达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应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重视和强化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7.
景红震 《考试周刊》2012,(10):159-16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我们努力为全体学生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文化,以浓郁书韵、芬芳书香来焕发德育的活力,使学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鲜明主题中得到心灵慰藉,从英雄群像中寻找学习榜样,从感悟体味中构筑理想的栖息地,从字里行间享受阅读的乐趣,从憎爱是非中净化灵魂,从书香文化中奠定成人成材的基础。现在.书香文化使我校德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成为我校德育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追求.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能够折射出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魅力和办学风格.秉持"文化引领"的学校发展理念,不断拓展"文化引领"的内涵,着力加强个性鲜明的学校管理文化、德育文化、师生文化建设,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内核,以"书香校园"为标志,以"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四项活动为载体,引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9.
着眼多层联动,缔造完美教室,营造书香校园,组织多彩活动,精心创设"润物细无声"的生态德育课程,让每个学生都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指向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等问题,阐述小学德育文化场域构建的基本理念及基本模式,提出构建德育文化场域的路径:立足书香文化场域,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和个人情感;开辟活动文化场域,增强小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设计课程文化场域,提升小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德育模式是德育实施范式或定型化的操作样式。德育模式以一定德育观和品德发展观为指导,其形成是德育体系建立的标志。创建以社区为中心,活动为载体的共建型模式;以学校为中心,"四个一"为形式的联动型模式;以"书香之家"为表征,全员终身学习为企求的辐射型模式,以整体构思为基础,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整合型模式,并形成"优势互补、联动互补"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活动模式,出现德育资源共享,德育效应才能彰显出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但当今大学生的"德育"并没有与"智育"齐头并进,造成人才高文化与低素质的不对等现象。本文探讨了高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指出了高校开设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书香校园"的创建是涵养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庄浪县第二中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该校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书香浸润、创办一流"的办学理念,以推进新课改为重点,以转变学校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性为突破口,着力营造书香飘逸的浓郁氛围,彰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特色,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先后被命名为市级、县级"书香校园"。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据悉,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关于在  相似文献   

14.
我校自2003年9月起开展了经典诵渎活动。此项活动在注重科学教育的同时,倡导文化育人,创建"书香"校园,融中华经典古诗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于德育之中。通过营造诵读氛围、培养诵读兴趣、探讨知行结合的途径、研究诵读方法等,为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构建平台,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立校特色兴校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坐落在素有苏中"小延安"之称的吴桥镇南。学校始建于1931年,现有24个教学班,1300名学生,60名教职员工。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的办学理念,以"文化立校,特色兴校"为基本方略,经过充分酝酿和积极筹备,将"书香文化"作为学校的发展特色与建设目标,并从引导学生与教师示范两方面来强化书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张建仁 《辅导员》2011,(36):33+41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读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人境界高尚。读书明理,是国人恪守不移的信条。明理既可启智治愚,也可洁身养廉,所以说读书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可谓"沐浴书香品自高"。基于此认识,我们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过程中,大力开展教师、学生、家长三线共读,整体构建学校、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书香德育"网络,形成了特色,收到了实效。一、"人生读书教师始",为"书香德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书香沁润心灵,育人塑造人生.近年来,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在各校不断涌现,各学校不仅以其为中心,系统整合各项教学资源,更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教育模式,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增强校园文化,丰富德育体系奠定良好基础.通过阐述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价值,分析其开展实况,提出优化建设书香校园,提升育人质量的策略,希望能为校园素质教育深度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8.
正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活力,给校园增添了光彩。丰富和发展新时期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校少先队工作紧紧围绕"阳光教育"这一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依托"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教育"的办学理念,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创设了独特的"三色阳光教育"活动,即红色美德、绿色书香、金色礼仪。1.红色美德,德育为先。传统美德包括热爱祖国、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勤奋刻苦……这些都是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具体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充分挖掘身边可利用的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素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礼仪是门交往的艺术,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常言道:要成才、先成人。可见,德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幼儿天性纯良、模仿能力强、可塑性高,是落实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不是成人,不能简单的说教,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创设环境、开展一日活动、携手家长,切实有效的开展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都具有合理的内核,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和发扬、使用的意义。校园文化是高校实施德育的有效资源和重要途径,加强高校校园传统节日文化熏陶,加强传统礼仪文化对校园活动的合理渗透,可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提升高校德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