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抗战时期,由于天灾人祸不断,导致女“二流子”这一团体大量存在于陕甘宁边区,严重影响到边区的劳动力整合、人民缴粮的积极性和中共“模范根据地”的创建。边区政府通过劳动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社会改造手段,在有效缓解边区劳动力紧张的同时,改善了边区的社会风气,促使边区人民加强了对中共政权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建设是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边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抗战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解放日报》所刊载的文化广告面向工农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表现出鲜明的群众性,成为推广大众文化的重要宣传途径。同时边区文化团体与《解放日报》文化广告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多种宣传方式,进一步推进了大众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我党创建的陕甘宁边区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中心.保证陕甘宁边区一切抗战费用的支出、保障边区的财政供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边区军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战胜了一切困难,通过外援、税收、公债、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等各种途径筹集边区抗战所需的一切费用,保障了边区的财政供给.这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坚持抗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保障财政供给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地实践着自己的参政权利,呈现出参政主体多元性、参政方式多样性等特点。边区妇女参政对于促进妇女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增进广大妇女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加快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以及保证边区的和谐和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44年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来延安的中外记者眼中,边区农村是忙而有序的社会:村选的进行是保证乡村发展中民众意见的体现,以树立先进分子典型为主的民众动员,显示出乡村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变工队和合作社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组织过程中改造了传统农村经济,形成中共未来经济模式的雏形。以秧歌为代表的乡村艺术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实现了政治动员与时事教育的相结合;形式多样的乡村教育更是满足了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记者们的眼中,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的乡村社会发展代表着中国新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1944年夏,由中外记者组成的西北参观团访问了陕甘宁边区。参观团成员通过采访中共高层领导,考察边区的机关、学校、工厂、日常生活等并与基层人士座谈,对边区的选举、教育、供给制、群众工作等作了深入了解。之后在部分成员的报道、著作里都真实的论述了边区的民主政治环境,对外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部队、地方武装部队和群众武装构成了军事斗争的主体。边区军事斗争的性质,是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陕甘宁边区的军事斗争,保卫和巩固了陕甘宁边区,为促进边区各项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延长石油厂的接收与复产是中共对石油工业的认知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1935年陕北红军解放延长,接收了陕北油矿勘探处和延长石油官厂,改称为延长石油厂,拉开了中共发展石油工业的序幕。西安事变后,毫无工业建设经验的中共为保证抗战物资供给,领导延长石油厂在人才短缺,资金设备匮乏等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恢复边区石油工业的正常生产,供应前线、机关与边区人民所需,为全面抗战时期做出杰出的贡献,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森林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起到保育土壤、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对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提高森林覆盖率,是真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工作,是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全边区人民共同参与的一项伟大事业。在具体实施中,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工作正反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实现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在人口增加、消费量增多的刺激下,商业贸易也随之发展了起来,但是由于当时边区工业尚处于初创阶段,物资匮乏、对外贸易仍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具有承担商品流通,带有客栈、货栈、中间商性质的私营过载栈得以迅速发展。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突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在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下,公营过载栈也随之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针对落后的边区经济和边区发展经济面临的问题,政府和银行采取措施,发放了农业,手工业,公营工业,商业等贷款,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对边区克服困难,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是一种富有特色且非常成功的成人教育形式.陕甘宁边区和今日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经济相对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点,因而,边区社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改善民生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构成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陕甘宁边区的民生建设是整个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边区经济文化落后、民生凋敝的历史现状,边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边区人民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评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运动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边区妇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边区妇联的有效组织下,为支援前线、建设边区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立、交通运输业的主要任务、边区运输业的政策和措施、边区民间运输业的组织方式、边区的运输合作社和边区道路的修建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运输业进行研究。就会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交通环境得到改善,运输业得到发展,为边区的经济建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的移民运动是大生产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边区有大量荒地,但劳动力缺乏.为吸引边区外来的难民、贫农以及边区地少人多区域的人民移入垦区从事开荒生产,边区政府开展了移民运动。在1938年以后的五年中,迁入陕甘宁边区内地的移、难民,总数达10多万人。边区政府对于安置移、难民的工作非常重视,自1940年3月到1943年3月先后发布了关于移、难民的决定,实施办法等文告五次,1941年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也颁布了关于要奖励外来移民,实行救济外来的灾民、难民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更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克服种种困难,先后举办了20余次工农业生产展览会.展览会不仅充分展示了边区生产和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达到了发展边区经济,改进边区生产,教育边区群众,积极推动解放区革命斗争事业的重要目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工农业生产展览会宣传的方式方法以及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搞好世博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张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抗战,动员广大妇女参与抗战也在任务之列.从妇女运动总方针到边区婚姻法规的颁布施行,中共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陕甘宁边区的封建婚姻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改革内容主要涉及婚姻自主,妇女的家庭财产权利和妇女的家庭地位等方面.从陕甘宁边区婚姻制度改革的窗口,能窥探到妇女运动的积极效应,当然也暴露出了战时背景下这一改革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在这里,为了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带领边区人民进行了经济文化建设,并创立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其中中小学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改变了陕甘宁边区落后的文化面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资本主义工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边区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边区政权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决定了党把发展私营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部分,从而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植其发展,增强了经济力量,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