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看到这几句话,大家一定觉得很熟悉。不错,这几句节选自我们每天都在读的《弟子规》中。 我读过《三字经》、《干字文》和《弟子规》,觉得最好理解、最精炼的就是《弟子规》了。 《弟子规》的总序概括了《弟子规》中所有的内容,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北京东路小学操场的上空,越过了教学楼,传到了大街上。这是我校正在举行的千人诵读活动。孩子们诵读的都是我校《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上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论语》、唐诗、宋词……说起我们的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3.
话题缘起:最近几年,很多学校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纷纷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于是“四书五经”悉数上场,《三字经》、《弟子规》也摆上了学生课桌。走进校园,经常能听到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等的琅琅书声,在感受到学校利用传统经典书籍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的良苦用心之余,对于这些传统书籍本身带有的一些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4.
周玉琴 《农村教育》2006,(12):60-60
日前,上海市教委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那么什么是感恩呢?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在实践教育中,要求学生学会感激别人,感激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教育的解释是指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同时指导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好的习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在小学中,我们引入《弟子规》的学习,其中包含着很多有教育意义的道理,让学生读起来很流畅。《弟子规》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具有很好的作用。一、用《弟子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弟子规》中有很多对于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也有父母教  相似文献   

6.
从早餐做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当我读到《弟子规》里的这句时就在想,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星期六的早晨,劳累一周的爸爸妈妈正在睡懒觉。机会终于来了!我决定为爸爸妈妈做顿早餐。说干就干,我到厨房开始了我的秘密行动。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其形成原因,学生最清楚,所以通过调查材料,让学生自己反映出来的才是最真实的。经过多年实践,我探讨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和策略。1.学《弟子规》促习惯养成"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学习《弟子规》我和孩子们都是受益者,德育时刻伴随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及健康成长产生巨大作用。我首先从自身做起,保持身心健康,工作努力,因为"身有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是一部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古代蒙学教材,其中"入则孝"的内容就是对父母的最原始的感恩教育,其终极指向是提升儿童的情感及道德品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儿童感恩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弟子规》是大学生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之后,对班集体以及班级内所有成员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了"孝",学生们懂得了孝顺父母,不再乱花钱,在学习上方面也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学习了"谨信",学生们考试时作弊的人数少了,宿舍管理中夜不归宿的人数也少了。学习了"亲仁",使班集体变得更加和谐,同学们之间的矛盾减少了。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中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人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等,本文分析了《弟子规》与小学生人格培养之间的联系,让小学生规矩做人规范做事。  相似文献   

11.
职高生学习、践行《弟子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以《弟子规》进课堂为载体,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学习《弟子规》,走幸福人生路”的活动,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寻找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三字经》有云:"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可见,古人在育人时早已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先学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最基本道理,再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在对应领域取得成绩。对于教师而言,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比学习中的难题更重要,尤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课堂上时刻无意识渗透尊重、感恩、责任等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校开设了多项校本课程,其中国学经典教育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欢迎.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校本课程的一朵奇葩。学校先后开设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教学内容。二、三、四年级都首先选学了《弟子规》,目的是用《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童蒙养正。  相似文献   

14.
"感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恩"解释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感恩古训告诉我们,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要怀有感激之心和有意报答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感恩作为思想品德的组成部分应恒久存在,它是一种责任意识,也是健全人格和健康灵魂的体现,更是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家庭教育的伦理规范,《弟子规》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教育思想:"入则孝"的感恩父母观,"出则悌"的恭敬兄长观,"谨而信"的社会交往观以及"泛爱众"的普世仁和观等。实践是这些思想形成的总体基础,即以个人的本体性实践作为出发点,倡导在反躬自省中调适自我身心,在洒扫应对中体验家庭和睦,在人际交往中促进社会和谐。这种由内而外,由个体向他人、社会的教育思想扩展过程,其根本目的旨在建构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家庭。  相似文献   

16.
一、教会学生感恩 1.与校本课程结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设计校本教材的时候,我将学生的钢笔字临摹、毛笔字临摹用本,选取了《孝经》、《弟子规》、《三字经》中的有关感恩的语句,让学生从古圣先贤的教育中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7.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启蒙读本,其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德育思想及教育理念,非常适合当前学校的德育实践,能够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发挥导向性作用。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8.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常常坐在秋千架上,用一口稚嫩的童音背诵那怎么也背不完的《弟子规》,争抢着在老师面前看谁背得又快又好。那“首孝悌,次谨信”的“圣人训”,至今也深深印在脑海中。  相似文献   

19.
浅谈《弟子规》与大学生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对《弟子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就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弟子规》的教育等问题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提出: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宇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