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曹沫(mei)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三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公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已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还鲁之侵地。  相似文献   

2.
鲁人曹沫     
[原文]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日:"子将何欲?"曹沫日:"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相似文献   

3.
【原文】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  相似文献   

4.
一、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并无此题目,标题是后人加上。内容是记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并赞扬曹刿的爱国思想,重视人民力量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长勺战役发生于鲁庄公十年,齐桓公二年。当时,齐为大国,鲁为小国。鲁国一向受齐侵侮。鲁桓公十八年,桓公亲访齐国,因其夫人与齐襄公私通之故,而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  相似文献   

5.
《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①.  相似文献   

6.
桓谭《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  相似文献   

7.
关于鲁桓公的出生之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历代学者皆付之阙如。当其子鲁庄公出生之时,桓公因他与己"同物"而为他取名为"同",由此可推知桓公生年。因为,春秋时期流行岁星纪年,根据岁星——即木星大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规律,将周天分成十二个位次。岁星运行到某次,就以该次纪年,十二年一轮回,类似今天的十二生肖纪年法。所谓"同物"就是"同岁",即鲁桓公和庄公出生之年,岁星运行都在同一个位次,也就是说桓公与庄公的年龄相差为"十二"的倍数。根据庄公出生年及史书所载桓公生平事迹可推断,桓公比庄公大二十四岁。庄公出生于桓公六年(前706),则桓公应出生于鲁惠公四十年(前729)。再以推出的年龄与史书记载桓公生平事迹相验证,无不符合。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逐一答题。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夫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悦,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其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  相似文献   

9.
郭氏之墟     
刘向  刘向 《现代语文》2004,(3):10-10
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音,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新序》  相似文献   

10.
齐桓公出猎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①,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字牛~②,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③。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相似文献   

11.
鉴于历史上对齐桓公评价太高,文章从齐桓公插手他国事务以谋私,召陵之盟的导火线、所谓尊王攘夷、以及齐桓公悲惨的结局诸方面,对齐桓公作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2.
节选文段齐桓公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①者饮一经程②。”管仲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桓公曰:“仲父③当饮一经程而弃之,何也?”管仲曰:“臣闻之,酒入口者舌出④,舌出者弃身。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桓公曰:“善。”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段文言文,按文后要求答题。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责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贼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注] 故墟:故城、已废的都城遗迹。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判别下列句中所点的标点放到上文中去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在横线上重抄文句  相似文献   

14.
荆轲刺秦王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相似文献   

15.
蹶叔三悔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①,取其原为稻~②,而隰为粱~③。其友谓之曰:"粱喜亢~④,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⑤,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⑥,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⑦。"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他日以舶人于海,要其友与偕~⑧,  相似文献   

16.
宽容     
宁戚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宁威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及至.从者以请。桓公赣之衣冠而见,说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故贤者也,  相似文献   

17.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③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④,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乃掘之,遂得水。(选自《韩非子》)  相似文献   

18.
象虎     
齐湣王既取燕灭宋,遂伐赵侵魏,南恶楚,西绝秦交示威诸侯,以求为帝。平原君问于鲁仲连曰:"齐其成乎?"鲁仲连笑曰:"成哉?臣窃悲其为象虎也。"平原君曰:"何谓也?"鲁仲连曰:"臣闻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致  相似文献   

19.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威,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雠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  相似文献   

20.
(一)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怨,恶人为仇,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桓谭《新论》)1.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郭氏曷为墟?“曷”通“何”B.贵己而不用。贵:尊重C.恶恶而不能去。两个“恶”意思相同D.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跟自己)修好2.用“/”标出朗读时该停顿的地方。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3.结尾句以下列哪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