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教育平等权作为公民平等权的重要内容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侵犯公民教育平等权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忽视宪法保护.宪法保护公民教育平等权,是由宪法自身的效力和规范特点决定的.加强我国公民教育平等权的宪法保护的途径在于: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树立教育平等的观念,修改完善宪法,建立宪法司法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平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选择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者在教育决策时,应该做到依法决策,充分尊重公民的教育平等权.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注重对受教育权平等的保护,受教育权在绝大部分国家既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教育立法规定的普通权利.美国在教育平等权的立法上尤为突出,不仅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而且有可行的制度和机制保证落实.美国的教育平等权立法较完整全面,包括规范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侵犯教育平等权的法律救济,不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有丰富的法律内容.这些,对我国教育平等权立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考移民"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现象,它违背了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具有受教育平等权"的原则。我国应加快立法步伐,完善相关教育制度,同时从立法、司法角度加强对教育平等权的保障,从根本上保障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宪章”、我国宪法确立的“受教育权”实际上其本质是指人的“受教育平等权”,或者称之为“享有国家、社会教育资源和国家、社会提供的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它属于人权中“平等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所谓人的受教育平等权更确切地讲是指“人有获得国家为其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客观物质条件的权利”。在我国立法史上,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就确立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权”。“受教育”仅仅是人作为社会个体成员(或称“公民”)的一种主观行为状态,是一种一般民事行为,而不是能产生民事和行政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  相似文献   

6.
以二元户籍制度为基础,国家在教育管理、教育投入等方面也实行二元化,使我国公民的教育平等权因二元户籍制度而消解,农村居民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教育权。从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出发,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农村居民的教育平等权。  相似文献   

7.
平等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法定权利,是一项具有实际内容的基本人权,又是法律适用的原则。本文从平等理念的沿革切入,对平等理念在法律中的体现作了简单的阐述,并对我国宪法对于平等权的规定作了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8.
平等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法定权利,是一项具有实际内容的基本人权,又是法律适用的原则。本文从平等理念的沿革切入,对平等理念在法律中的体现作了简单的阐述,并对我国宪法对于平等权的规定作了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9.
从人权的应然与实然视角来探讨教育平等权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实属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领域,在我国当下的现实中侵犯教育平等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受教育权是基本的人权,教育平等是人权应有的内容。我们应确立应有的平等教育理念,对我国《宪法》相关条款作相应之修改,并配备健全的司法制度对之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受教育权之宪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受教育权与其他宪法基本权利关系密切,实现形态具有复合性,并且可以系统地划分出一系列子权利,如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平等权等等。从宪法层面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具有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的依据,要在宪政的框架内,从立法、执法、司法三大领域建立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