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丽冰 《文教资料》2011,(34):111-113
《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有关于刘邦的记载。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开国君主,《史记》和《汉书》在其形象塑造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书对刘邦的称谓.对史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对项羽的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
孙利政 《文教资料》2013,(29):25-26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相似文献   

3.
魏宝文 《学语文》2010,(6):17-18
《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汉书》中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整篇《李广苏建传》中,李广的内容大多照搬《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的内容也就只有几行,反倒是附在苏建传记之后苏武的内容让作者煞费苦心,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苏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正初识经典《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文献。《汉书》以西汉一朝历史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记载了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其中,班固的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在此基础上撰成《汉书》,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汉书》以史料丰富、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认为两晋六朝"迁书既美善,引起学者研究兴味,社会靡然向风。"而著者在阅读《隋书·经籍志》过程中发现,唐代以前对《史记》和《汉书》的接受和研究著作极其不均等。事实是《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文章探讨唐代以前《汉书》和《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分析"《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汉志》所载《高祖传》十三篇亡,但其轶文多存在类书、汉代文集及史书中,本文着重从这些类书和文集中勾辑出《高祖传》之轶文;其次,探讨传、纪、起居注、着纪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高祖传》以及与其并列出现在《汉志·儒家类》的《孝文传》同《穆天子传》一样皆是起居注类。最后,探求《高祖传》的目录编次问题,对于这个前人多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对辑出的轶文进行分析,认为《高祖传》以及《孝文传》乃是从《汉志·春秋类》中《汉着记》裁篇别出的,是一种别裁之法,而非班固的讹误。  相似文献   

7.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探究了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在《史记》与《汉书》中分别有传。不同的是,《史记》中是合传,司马迁对董仲舒并没有过多的正面评价,而班固则为董仲舒单独立传,并高度钦许。究其原因,除了家学渊源、历史观存在差异外,重要的是时代思潮变迁所致。汉朝对儒学的热衷促使儒学从"百家"到"独尊"地位的转变,影响了包括司马迁、班固在内的社会群体的心理转变,这也导致了他们对董仲舒及其学说的载记与评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史记》、《汉书》过程中,颇感其记述及注释有可疑之处。今摘取其中三例,求正于方家。分别为《史记志疑》志疑一则;公孙弘年寿及生年;关于汉武帝元光年号的一条史料。  相似文献   

10.
东汉班固作《汉书》,其中78篇沿用《史记》原有篇目,虽然在原有文句的基础上作了剪裁删削,但仍然保留了大量可用于比勘的异文材料。这些异文材料是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较有价值的材料,并可由此上窥《史记》《汉书》古本之貌。《史记》《汉书》对校是《史记》校勘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运用他校与本校的方法对《史记》《汉书》九处异文进行校勘发现,《汉书》的确能对《史记》起到订正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汉书》的校勘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际、国内形势和党内状况阐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性.历史的成就和改革的辉煌都是因为我党坚持了"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生命之基.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中的“其”字总共出现571次,其中,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为534次。用作语气词为32次。用作连词为5次。其中用作代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用作人称代词、用作指示代词、用作兼语、用作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之……”或用在表示顺序的词前,表示顺序.“其”用作语气词,我们可以将它分为“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其”字用作连词,有时表示假设关系,有时表示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课文<项链>中一个铺垫情节的认定值得商榷.本文从推理,情理以及作家的创作意图等方面对此进行辨析,并发掘论证另一个情节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契约论》内在思想上的矛盾使其从面世那天起,就充满着争议。通过探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公意的含义,提出公意概念的目的、公意与其他意志的关系以及公意的特征和公意的评判原则等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卢梭公意思想的内容、自身的局限性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论述了《论语》半月刊的发生、发展的原因、过程、内容风格以及林语堂和它的关系,并探索了林氏于20世纪30年代创办这份刊物的原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30年代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西方后结构心理学的镜像理论入手对舒婷的早期代表作《致橡树》进行文本重读,对诗人在文本中的话语进行历史的分析。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女性特有的微妙心理变化结合西方女性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女性的自我发展历史做以综合关照,并对《致橡树》的自身的文学价值提出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文学"终结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信多媒体时代文学的生存处境,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学的“终结论”或“消亡论”。无论从文学内部本质特性来说,还是从人类普遍的审美性及当下文学更生存续的发展势头看,都很难得出文学走向“终结”的结论。但这也警醒人们应重新考量文学发展的多变情势,充分看到人类的文化能动性与文学的自律性,以积极引导并推进文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正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诗经》分类中“颂”的涵义及特点的争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主要有政治说、音乐说和舞容说三种。《孔子诗论》的出土证明《颂》诗是赞美祖先和君王的功业的,它所反映的思想情感深沉、久远。其音乐具有安和、舒缓和悠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延安文艺界所开创的文艺创作方向作为建国后的文艺主潮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在这一长达近40年的文艺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界为了在文学艺术中创造一个“绝对无我”之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目标,追求一种“绝对的纯粹”。从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到60年代的舞剧《白毛女》,就很好地反映了革命激进文学派别的这种乌托邦冲动,即以“净化”的方式修改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基础”,但又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复杂性”作品,展开对自我、阶级本质等的想象,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