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4—2013年有关云南省烟草产业以及经济发展的数据,对云南省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及省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烟草制品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云南省生产总值则增加1.3999亿元,二者之间存在单向长期均衡关系,烟草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第一和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能源消费强度对第一和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值,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弹性系数为负值。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山东省为样本,通过对产出变量和能源消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检验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不同类型的能源消费与产出之间存在不同的协整关系;在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中,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山东省为非能源依赖型经济,如果方式合适,节能政策对山东经济增长目标的达成影响不大。为了在2010年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二产业节能技术的进步,激励采用节约电力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Kaya恒等式可以分解为人均GDP、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三个因素。VEC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存在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随我国经济增长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形曲线,非化石能源比重与能源强度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影响显著,但方差分解方法显示能源结构因素和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非常有限。我国"十二五"期间和2020年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只有坚持节约发展和清洁发展,才能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也快速增长。一百多年以来,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明显的温室气体效应,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甚至是一定程度的灾难。为此,联合国195个成员国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中通过气候协议《巴黎协定》,并提出了具体的"双碳目标",科学规划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 绍兴县经济总量一直来居浙江省前列,多次名列全国十强县.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2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680美元;财政总收入3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77元.2004年绍兴县在全国最发达县市排名中居第九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之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增多与企业用工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7.
机构荐股     
金鸿能源000669
  公司2015年1季度实现主营收入5.38亿元,同比增长21.00%,较上年同期的26.81%略有放缓;但公司1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488.73万元,同比增长5.78%,较上年同期的4.48%略有提升;扣非净利润7300.64万元,同比增长7.40%。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量化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反映生态系统市场价值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生态足迹模型为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分别计算了鄂尔多斯市能源消费(包括生物资源消费与能源消费)和能源输出的生态补偿金额,从而量化了鄂尔多斯市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2012年生态补偿总额约257.73亿元,其中能源输出生态补偿220.59亿元,占生态补偿总额的85.59%。  相似文献   

9.
绍兴县经济总量已连续17年位居浙江省各县第一,多次名列全国十强县.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7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 7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倍;财政总收入30.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5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 887元.2003年绍兴县在全国最发达县市排名中由第十位跃居第八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之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增多与企业用工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利益往来与矛盾纠纷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能源以及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量正在大幅上升且呈刚性增长,传统能源的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越来越大,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问题在“十二五”末期及“十三五”期间也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