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古圣寺     
古圣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地方,我之不能忘记古圣寺,正和我之不能忘记陶行知是一样的。而且勿宁说,正是因为这里曾经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发育滋长的地方,曾经是陶行知手创的育才学校的校址。  相似文献   

2.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  相似文献   

3.
《华章》2007,(10)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行知中学前身系陶行知先生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合川县草街子乡凤凰山古圣寺创办的“育才学校”。1947年由渝东迁上海沪太路余庆桥赵家花园。1951年改名为行知艺术学校。1953年8月18日正式定名为上海市行知中学,以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相似文献   

5.
《生活教育》2010,(5):10-10
"薄书记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着迷,原安排15分钟参观陶馆,他却看了40多分钟。薄书记是一个见识卓越的领导人。"一直陪同薄书记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古圣寺的区史志办业务科科长、陶研专家杨成术说。  相似文献   

6.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逮。  相似文献   

7.
敬告     
白丁 《学习之友》2009,(3):46-46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贷。他的上衣缝着两个大口袋,一个装公款,一个装私款。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募捐,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1939年筹办育才学校,深得我党南方局周恩来同志和董老(必武)、吴老(玉章)、邓大姐(颖超)的支持,也得到北碚地方当局卢子英先生等人的热情赞助,随即组织力量,分赴重庆远近的各个战时儿童保育院选拔学生(难童)。1939年7月20日借用北泉小学开学,旋即迁往古圣寺正式行课。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2011,(20):2
深秋十月,桂花飘香,位于合川草街子的古圣寺迎来了一行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研专家、当年育才学校学生、陶行知先生的亲属、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廖意林的子女以及重庆育才中学的现任领导。纪念馆门匾上有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题写的"陶行知先生馆"几个大字,纪念馆门前的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的死给草街乡老百姓带来了无比的,切身的悲痛。八月十六日,育才小学部在古圣寺举行追悼会。一清早,附近的农民农妇以及放牛割草的娃儿就来了不少,整个古庙,到处都是特别换干净了衣服,戴着黑纱的人们。  相似文献   

11.
白丁 《中学教育》2005,(4):60-60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逮。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大口袋,一只装公款,一只装私款。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募捐;收获颇丰。等到天色已暮,要购买车票回校时,一摸私款口袋,  相似文献   

12.
一、1980年4月20日初次拜谒古圣寺古圣寺,育才学校旧址,我心中一处神圣的所在。一九八零年四月廿日,我跟着母亲邙忠龄,从北陪出发,乘公交车到澄江镇,坐过河船,渡过嘉陵江,踩着河滩的沙子和鹅卵石爬上江岸,走了长长的一段石板路,进入草街镇。穿镇而出,在镇口碰上一处因垮塌形成的断头路,需要侧着身子攀着石壁树根,越过塌方,再上石板路,走一阵就来到古圣寺院墙外了。  相似文献   

13.
正"滔滔嘉陵水,巍巍凤凰山。山中一古寺,沧桑数百年。"这首诗描述的是当年合川草街子古圣寺的地貌特征。抗日战争时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草街子凤凰山上的一座古庙,名曰"古圣寺",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在千难万险的血雨腥风中办起了"育才学校",彰显出了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的实验之光。当年名师荟萃、精英辈出的办学奇迹,使草街子一举名扬九州,誉满中外,成为"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  相似文献   

14.
绎帐封尘卅七年,先生遗爱满人间。 晓庄雨暖千株秀①,山海春浓百卉妍②。 古圣寺边山未老③,浦江岸下水犹寒④。 先贤化鹤音容在,教苑长飘《手脑》篇⑤。注:①晓庄;晓庄师范,校址在南京。②山海:山海工学团,设在上海大场。③ 古圣寺:在重庆附近,育才学校校址。这里代指育才学校。④浦江。黄浦 江。先生逝世于上海,黄浦江为之生寒也。陶行知先生逝世卅七周年祭@木之青⑤《手脑》篇:即先生所作《手脑相长歌》。  相似文献   

15.
我永远不能忘记七月二十五日这一天。这一天,是我的朋友、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主义的战士陶行知先生逝世的一天。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行知中学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陶行知先生于1939年创办于重庆北郊温泉,旋迁至合川县草街子古圣寺,取名育才学校,其宗旨在于“培育民族人才之幼苗”。根据陶先生的教育主张,学校采取因材施教,分组教学的方法,实行教、学、做合一,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抗战胜利后,陶行知先生为争取和平民主和筹迁学校抵达上海,不幸因劳累过度猝然病逝。遵照陶行知先生的遗愿,学校于1947年迁至上海大场赵家花园继续办学。1953年,为永久纪念陶行知先生,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市行知中学。1978年,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93年,为适应宝山地…  相似文献   

17.
<正> 在隆重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在再次开展学习雷锋学习焦裕禄的今天,我们不能不再一次地想到陶行知的感人至深的崇高的献身精神。陶行知的献身精神不论是过去和现在都一直被人们所敬仰、所称颂、所赞叹。一谈到这一方面,往往使人激动不已,心情不易平静下来。曾经是陶行知的学生张劲夫同志满怀激情地说:“在我和陶行知先生接触的四年中,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人民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烽火燃遍大半个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即西移至重庆,一时间,各院校、工厂络绎西迁,各党派和文化界领袖人物、知名人士汇集山城。1939年7月2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北边的合川县凤凰山上的古圣寺,创办起育才学校,接纳来自15个战区和灾难省份的100多个难童入学就读,揭开了大后方战时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非常高兴来参加今天这个活动。就业中心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到老同事和老朋友们,还有这些年轻的一代,我感觉到很高兴、很亲切。我亲身经历了学信网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看到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这支队伍的建设成长。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不能忘记对学信网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志们,包括胡扶功主任和刘大为主任,他们在中心的建设上付出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万世师表”。他立足国情,放[世界,勇于探索,大胆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但对当时的中国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前我们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937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合川县草街子凤凰山上的古圣寺创办育才学校。陶先生在育才学校里实践了他的创造思想。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育才学校设立了“育才幼年研究生制”,招收幼年研究生27名,他们在各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有的从地下发掘的残碑断砖以及和尚坟墓中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