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最近我从章靳以伯伯的女儿章洁思处得到一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中央是中年的章妈妈,只有一岁的小洁思偎依在妈妈的身旁,左边是梳着小辫子的我,右边是我那小胖子弟弟修义.照片让我想起我的父亲(赵家璧)和章靳以伯伯、李芾甘(巴金)伯伯之间的友情和他们一起办的《文季月刊》.  相似文献   

2.
年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孙武先生给我寄来了他的新著。这本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北旧影往事·感悟苍凉》,书名就吸引了我。这些年,老照片风光一时,成为公众阅读的时尚。有关老照片的书也不少,其中不乏精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的那套《老照片》丛书,它的编辑思路独到,选择几幅旧照,由亲闻、亲见、亲历者旧事重温,或与照片有关的人作文解读,给读者很大的信息量。但是,由老照片收藏部门出版的书还不多,尤其是有关西北旧影往事的。孙武先生在保存民国档案的二史馆从事历史档案管理工作,接触了大量的老照片,他对老照片有一种…  相似文献   

3.
二哥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7年11月15日,至今一个甲子有余.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有朝气,照片里的四兄妹,衣着整洁,笑容满面,透着满足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照片背后父亲书写的字体"家属还乡生产,全家合影留念"仍然清晰可见.正是这张已经泛黄褶皱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两次家属随军、一次家属还乡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在整理老照片时发现一张1949年6月27日拍摄的"中国共产党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全体职工暨来宾合影"。又想起著名红色收藏家金铁华先生曾和我说过他珍藏有一张《新民报》和一张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13人的合影照片,都记录了这次公开大会,并且他还找到照片中的一名党员。为此,我专程拜访了金铁华先生。金先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专心致力于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的整理收藏。他非常热情地接待  相似文献   

5.
精品集英     
“父辈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李敏、朱敏等著已出版《我的父亲毛泽东》、《我的伯父周恩来》、《我的父亲朱德》、《我的父亲刘少奇》等4种,组成了第一代领导人的写真画像。情真意切的第一手材料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引人阅读。  相似文献   

6.
一 1985年出版的《出版史料》第四期,为了配合庆祝开明书店创店六十周年,刊载了一组纪念性质的文章和图片,其中有“半个世纪以前摄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开明的编辑部同人暨家属的合影。同年出版的《我与开明》那本书中,也收辑了一张五十年前的张照片,题为“部份编辑及作者合影”。这两张照片,都配有文字说明,虽经收辑者努力采访照片上的本人或家属,但对照片拍摄的具体年月,全部人名以及因为什么缘故才  相似文献   

7.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张1949年的老照片,尽管已经过去60年,照片已经发黄,但它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珍贵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以书代刊”的典型范例有山东画报社出版的《中国图片百年史》和高品位通俗读物《老照片》专辑,它们都曾引起过热烈的反响。特别是《老照片》几乎产生过轰动一时的效应。该书出版后,风靡海内外,至1997年每辑销量达30万册,是当年十大畅销书之一。另外,还有“以书代刊”的学术文集,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化研究》(第一辑),今年又有北京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曾自 《出版参考》2009,(10):6-6
我保存着一张当年毛泽东和读书小组成员在杭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照片。这个读书小组里有我的父亲田家英。  相似文献   

11.
甘做摄影苦行僧《宜宾日报》曾朗长大以后干什么?儿时我做过很多梦,但却从未想过要当记者,因为记者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的神圣和高不可攀。还记得我的第一张被报纸采用的照片,照片虽然拍得较好,但我始终没有勇气投出,是我的父亲帮我写好文字说明后寄出的。父亲在县...  相似文献   

12.
熊楚 《现代出版》2013,(5):61-63
《老照片》是一本以影像来讲述历史的丛刊,一经出版便产生强烈反响。很多资料都曾提到((老照片》与(《读书》有相似之处,本文就版式设计中的相似.从杂志的品格、文风等方面,分析了《老照片》版式设计借鉴《读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闲暇无事,翻看老照片,我的视线停留在两张照片上.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像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张是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三个人,妈妈和我姐弟俩.妈妈穿着双排扣的外套,蹲在地上,深情地看着我俩.我俩看上去睡眼惺忪,我穿着双排扣的制服棉袄,头上扎个小花,头发梳理得不是很整齐.弟弟则是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三人的表情很有意思.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当时我和弟弟还没睡醒,正巧有个同事带一架照相机,妈妈急忙把我俩晃醒,匆忙中没有精心打扮,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吉林省通化专署院内.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张半个多世纪前的老照片了。1030年,我和朋友萧军都在东北陆军阱武堂学习,毕业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左边第一个是我,中间的是萧军,右边的是杜显信,后边的是赵毅。那年,我24岁,萧军23岁。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走进浙江省档案馆的陈列大厅,就不由自主地被一张照片深深吸引,而几乎每位参观者在经过这张老照片时也都会默默驻足。这是1930年8月摄于浙江陆军监狱的一张难友合影照片。前排5位虽都戴着脚镣,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老照片热不仅限于上世纪末,新世纪初仍在延续,一张“老上海照片”或“老明信片”5年前只售5至10元,如今已涨到100至200元一张,而且市场上很难见到原件“老照片”。老照片热不仅涉及到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新闻单位,还引起了一些商家的注意。最近笔者看到《新民晚报》和《新闻晚报》分别报道了上海老城隍庙旅行社、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利用老照片进行旅游促销。前者是和江苏宜兴善卷洞联合举办,善卷洞旅游组织对象是老干部,只要老干部能拿出一张本人曾在善卷洞拍摄的黑白照片,即可免费重游;后者是与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公司联合…  相似文献   

17.
虽然时下网络、影视、移动通讯主导着大众审美消费和阅读走向,但是引起我阅读兴趣的,倒是故纸堆里泛黄照片.老照片是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帧帧底片,往往蕴含比文字描述更丰富更能聚焦的内容,传递人文信息,因而特别能吸引读者的兴趣,拓开我们的联想力.摊在我面前的两张旧照片,是一位七旬老者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肖像照,特定的环境,特别的光线,特殊的人物,异常的服饰,留下一抹抹焦点影痕.  相似文献   

18.
任虹 《云南档案》2006,(5):18-18
在父亲珍贵的像册里,有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一个女人和她的三个儿子,我问父亲那是谁?父亲告诉我,是他的姐姐,叫史秀云,中共陕北妇女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共陕北根据地一个很有名望的妇女干部。父亲搜寻着关于姐姐的记忆,把知道的点滴告诉了我。今年春节,我利用探亲假,去了一趟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有关史秀云姑姑的报道,对她少时参加革命、一生为党、艰苦奋斗、英勇不屈的人生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为再现耿长锁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进一步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激发后人奋进的力量,衡水市饶阳县档案局将耿长锁同志生前留下的珍贵老照片编辑成册——《珍贵的镜像-------耿长锁和五公村老照片》。该相册共包括照片450余张,时间节点跨越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和包产到户三十多年。照片中涉略的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展示耿长锁个人光辉形象的,又有  相似文献   

20.
从2010年起,我馆对本馆举办的部分临时展览(主要是历史老照片展)在举办结束后,将全部的老照片进行清晰度处理,编排、印刷,作为资料刊印。先后出版了《南京解放60周年》、《孙中山奉安大典》、《似水年华——民国服饰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