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事关高校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内涵的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表现在思想品德、核心价值的养成和励志功能。深入研究和融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吸取红色文化的精髓,积极探索用红色文化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和实践模式,对于强化高校育人功能,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艰辛改革建设的历史见证与珍贵记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内核和优质育人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赋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契合学生惯习养成需求、数字教育融合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意蕴。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红色资源数字化融入面临的教育空间局限、资源转化利用率低以及数字化育人模式滞后等现实困境,提出从多方协同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数字赋能立体化育人生态体系构建以及育人模式和评价机制创新三个方面破解困境,优化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资源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提出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大思政四维平台,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高校构建"三育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资源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北省红色资源极为丰富,是河北地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源头活水和生动教材。在分析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特点及独特功能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路径和对策,即结合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实际,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精密梳理和创造性转化,积极探索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育人体系进行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为建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和创新教育模式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朱其伟 《教师》2024,(5):6-8
将中国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开创性思想、个性、意志等品质转化为学生的双创精神是高校对传统双创教育中“重技艺、轻人文”做法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从而激发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信念和热情,为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累人才优势。文章从双创精神培育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耦合关系入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的新载体、新平台,利用我国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助推高校双创精神培育,通过提升师生主体作用、校园主阵地作用和新媒体传播媒介作用来拓展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容、培育方法和路径。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在促使人的劳动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与解放。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然后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包括创新创业园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齐头并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创新有机融合;创新创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高职新媒体创新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基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创新创业实践人才培养英才计划"项目实施分析,发现:第一课堂"专创融合"和第二课堂"创客竞赛"、"新媒体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基地集训"、"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创业项目孵化实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协调实施,可有效提升高职生新媒体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六阶能力,实现精英复合型实践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其蕴含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文章简述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指出红色资源与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逻辑,并探讨红色资源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二者的融合既是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面临着融合理念尚不统一,融合机制尚不完善,融合平台尚不明确,融合氛围尚不理想等现实困境.基于此,高校要秉持"融合共生"的育人理念,优化"融合共赢"的育人机制,搭建"融合共建"的育人平台,创设"融合共营"的育人氛围,以推进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迫切要求,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但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仍然面临对红色文化存在价值认知偏差、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互相脱节、对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学生受网络文化冲击比较强烈等困境。对此,高校必须突出价值引领,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全方位推进红色文化育人,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育人途径,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双创”教育是高校综合改革任务之一。针对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配备、实践指导、资金配套等资源缺乏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缓解这一问题的思路,并从体制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五个方面,给出了校友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为高职院校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双创”人才是实现科技兴国的基石,如何推进高校“双创”平台建设仍是重中之重。根据江西省高校“双创”平台建设状况,将“双创”人才培养与江西省经济发展相结合,从专业制定、课程制定,以及人才目标制定三方面完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双创”平台融合协同,从而改善江西省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以利于提高江西省高校“双创”教育水平,为我国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校地合作"模式,有利于厘清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要求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系统、制度设计不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保障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将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开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课程,设置高校与地方融合的创业性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兴趣和特长;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打造特色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集体记忆,是独特的文化意识基因。高校作为国家、民族文脉历史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高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天然的联系性,可着重围绕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校园、校史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活络传统文化交流机制,深化高校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探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对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未来发展的思考,通过研究与总结以实践基地为载体的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的价值与意义,在分析与归纳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力求探索出新时代构建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生态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难、择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而政府、高校、社会各界都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此,政府提出“双创”发展模式,期望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担。这些高校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脱轨、师资水平不高、“双创”教育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对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当充分把握“双创”教育的本质,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双创”师资队伍,深化实践课程“双创”教育改革的模式与机制。文章着重探讨深化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课程“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助力高校打造“双创”升级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现出线性增长态势,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加剧,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引导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够让就业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然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仍然严重。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当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为学生营造更利于创新学习的环境,在正确的精神文化引导下找到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两者的融合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是美国开展创新创业的关键词。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创新创业政策的刺激及浓郁的创业文化是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力。美国高校打造了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师资与服务体系。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理念落后、课程"两张皮"、师资薄弱及服务体系封闭等问题。因此,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我国高校应树立基于系统思维的科学创新创业理念,构建基于跨学科的浸入式创业深度学习微情境,打造基于资源整合的"全链条"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基于遴选机制的精干创业教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双创”人才的一些做法及学生对“双创”教育的满意度,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措施。要注重构建全校联动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行业驱动的产教融合实训体系,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师资体系,设置层次化的校内竞赛平台,并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应确立创新与创业相融合的创业教育目标,营造学校与社会共同支持的创业教育环境,完善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实训与孵化共推动的创业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