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必读》2012,(1):48-48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薪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必读》2012,(Z1):48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  相似文献   

3.
话说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这样描述旧历春节,他说,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香的屠苏美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屠苏”指的是古人新正时节常饮以防病健身的屠苏酒。 据《通雅·植物》载,屠苏,乃一种阔叶草。  相似文献   

5.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过去,我们学过王安石的诗。还记得吗? 生: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生:还有《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对联     
<正>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元日》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有这样一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说的就是对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又称楹联或对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对仗,言简意深,语言优美,是汉语独有的一字一音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明朝有个大学士叫解缙,据说他四岁的时候就能对对联。相传他家的对门住着个特大的官,是尚书。有一天,他把解缙叫到自己家里,准备好好地与他对一场。那年,解缙的妈妈刚给他做  相似文献   

7.
对联的起源     
<正>"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句诗,你知道"新桃"和"旧符"指的是什么吗?传说在很久以前,茫茫的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这棵桃树,铺天盖地,屈曲盘  相似文献   

8.
“桃”     
桃花红艳,桃味香甜。在民俗中,“桃”一直被视为平安、康乐的吉祥物,颇受民众欢迎。其象征之意有三:桃水,为五木之精,有辟邪扶正的功效。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花暗喻美色。《诗经》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桃实象征长寿,“仙桃”的故事出自《神异经》,民间年画中长寿翁手捧仙桃则更是人们所熟悉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书&换旧符。”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元日》。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有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年第一天     
王安石有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中国,过年的习俗由来已久。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广东第二课堂》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道过年的精神食粮,让同学们在快乐过年的同时,用另一种方式感受谷穗沉沉下垂的年的形象,在喜庆中长一点见识,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春节诗话     
春节是我国最悠久、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这首欢庆春节的《元日》诗,可谓是妇孺皆知了。政治家王安石把春节的热烈气氛描绘得有声有色,使一幅春风送暖、喜气洋洋、万户更新的迎春风俗图跃然纸上,抒发了作者对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心情,含蓄表达出诗人改革时弊的强烈愿望和政治抱负。唐代诗人刘长卿《岁日作》诗中的“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描写了老人…  相似文献   

12.
巧联拾趣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它最初题在“桃符板”上,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曾写道:“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板”上刻的是两尊门神像,名字叫做神荼和郁垒,神话传说中说是能够驱妖辟邪。据(《蜀椿杌》载,有一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挂干寝门,“以其词不工”,  相似文献   

13.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憧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相似文献   

14.
爆竹声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15.
蓦然回首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不由地又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当年写这首诗时,初任宰相,踌躇满志,欲展宏图.短短四言,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他对变法初成的喜悦和未来的期待.时过境迁,今日重读,其蕴涵之美仍然能够激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6.
《今天.双语时代》2007,(12):F0002-F0002
新年脚步愈行愈近之时,各种祝福的贺卡、邮件和短信也纷至沓来。向来不善于书写华丽文字又懒于埋头辞藻的我想出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群发邮件,以王安石的《元旦》贺岁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八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晶,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17.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描写春节的小诗,诗人通过描绘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3,(1)
正当十六大帷幕闭起,“总把旧桃换新符”之际,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古老中华科学考试评价理论缺如的历史即将逝去了。我们欢呼《通知》的隆重出台,我们期待中国考试学早日诞生!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龙吟:又是旧历新年将至,《文化中国》将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古人过新年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从以上王安石的诗句可以看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春节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每逢过年,人们总是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表达辞旧迎新、岁岁平安的祥和心情。下面我们就谈一谈燃放烟花爆竹的风俗。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