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烈 《化学教学》2004,(7):96-97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对氨、胺、铵这三个音同义不同的字在具体化合物中错用,如二甲胺错写成二甲氨,氢氧化四乙铵错写成氢氧化四乙胺,甲氨基错写成甲胺基等等。因此,有必要通过氨分子、胺、铵离子的形成,谈谈氨、胺、铵字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对氨、胺、铵这三个音同义不同的字在具体化合物中错用,如二甲胺错写成二甲氨,氢氧化四乙铵错写成氢氧化四乙胺,甲氨基错写成甲胺基等等.因此,有必要通过氨分子、胺、铵离子的形成,谈谈氨、胺、铵字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化学课本里,有几个同音字,学生在字意上,用法上往往掌握不准,造成是非混淆,现辨析如下: 1.氨与铵 氨:是一种无机化合物(NH_3)。在化学上,液氨、氨水、氨基(—NH_2)、氨基酸都用气字头这个氨字。 铵:由氨衍生所得的一价复根,是一种带正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对氨、胺、铵这三个音同义不同的字在具体化合物中错用,如二甲胺错写成二甲氨,氢氧化四乙铵错写成氢氧化四乙胺,甲氨基错写成甲胺基等等。因此,有必要通过氨分子、胺、铵离子的形成,谈谈氨、胺、铵字的正确使用。我们知道氨的分子式为NH3,氨分子中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2s2 2 p3。实际上氮原子最外层是四个不等性sp3杂化轨道,其中一个sp3杂化轨道上有一对孤对电子,另3个sp3杂化轨道分别有1个电子。而氮原子的这3个sp3杂化轨道上的3个单电子可分别与3个氢原子中的1s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也就是…  相似文献   

5.
“氨水”问题是常见的知识考点,现将有关“氨水”的问题小汇如下: 1.氨水的组成氨水是氨气或液氨溶于水所得溶液,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NH_3、NH_3·H_2O、H_2O等三种分子和NH_4~+、OH~-、H~+等三种离子(除H_2O分子外,含量最多的为NH_3·H_2O分子),这些微粒共同构成了一个系列化的可逆反应,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2.氨水中的化学平衡在氨水中存在着平衡:NH_3+H_2O(?)NH_3  相似文献   

6.
《土壤与肥料》教材中,在讲到氮肥种类时,涉及到三个字———“氨”、“铵”、“胺”。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不明其字义,经常用混写错。其实三者字音、字义、性质、应用完全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讲清其区别,避免错误情况出现。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  相似文献   

7.
有机化学中,在讲授肪脂胺的碱性及碱性强弱时,经常要提到三个顺序.气相中脂肪胺的碱性强弱顺序:(CH_3)3 N>(CH_3)2NH>CH_3NH>NH3〔1〕水中脂肪胺的溶剂化程度大小顺序:NH_3>CH_3 NH_2>(CH3)_2NH>(CH_3)_3 N〔2〕水溶液中脂肪胺碱性强弱顺序:(CH_3)_2NH>CH_3NH_2>(CH_3)_3N>NH_3〔3〕教学过程中,正确分析导致这三个碱性顺序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文〔4〕的基础上,拟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自己的肤浅看法.1 气相中脂肪胺的碱性有机物脂肪胺同氨一样,由于氨基的氮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能接受一个质子而显示碱性.但由于脂肪胺是氨分子中的氢被烷基置换的取代物,因而脂肪胺应受到烷基的影响而显  相似文献   

8.
脂肪胺与氨相似。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质子,所以显示碱性。NH_3 H_2O(?)NH_4~ OH~-RNH_2 H_2O(?)RNH_3~ OH~-胺的碱性以碱性电离常数Kb或其负对数PKb表示,Kb值愈大或PKb值愈小表示碱性愈强。氨分子中的氢原子逐步被烷基取代后,由于烷基的供电子性,使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因而接受质子的能力也随之增加,所以,脂肪胺的碱性都比氨强。若仅考虑烷基的供电子作用,则胺分子中与氮相接的烷基数目增多,碱性应相应地增强,那么伯胺、仲胺、叔胺的碱性强弱次序应为:  相似文献   

9.
一、“碳”与“炭”两字能混用吗? 答:不能混用.“碳”是元素名称,在书写含碳物质的名称时使用,如二氧化碳、碳酸钙等;而“炭”通常用在碳元素组成的不纯净的单质的名称里,如木炭、活性炭等. 二、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答:是化学变化.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单质,石墨在变化中生成新物质金刚石. 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相似文献   

10.
贾得禄 《青海教育》2004,(11):45-45
化学的“千变万化”中,各知识点之间,各理论之间有很多相似点、近似点。如能经常地对比分析所学知识,就有可能既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不至于知新忘故,新旧混淆。现就化学教学中分析对比法的应用作几点探讨。一、分析对比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和词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发生混淆的“字”和“词”有:“合”与“和”,“溶”与“熔”,“氨”与“铵”及“胺”,“焰色反应”与“颜色反应”等等。对此,采用分析对比的讲解方法,把重点放在各个字、词的内在含义的讲解上。凡是出现“合”的地方都指的是化合,如化合物,而出现“和”的地方都不是一种纯净…  相似文献   

11.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0℃时1体积水可溶解1176体积氨气。氨气为什么极易溶解于水呢?除了NH_3和H_2O这两种极性物质相似相溶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氢键的作用。在低温时,NH_3和H_2O形成两种稳定的晶体水合物:NH_3·H_2O(熔点194.15K)和2NH_3·H_2O(熔点194.32K)。在这两种晶体水合物中,NH_3分子和H_2O分子由氢键来连结,NH_3和H_2O通过O-H…N键(键长2.78A)及O…H-N键(键长3.21A~3.29A)构成立体晶格。因此,在氨的水溶液中,大部分的氨是以水合氨分子(通常以NH_3·H_2O表示)  相似文献   

12.
《甘肃教育》2013,(22):56-56
在化学实验论文中经常出现“脂、酯”“氨、胺、铵”“磷、膦”混出的现象,上述儿组字词区别如下:1.脂和酯生物体内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的化合物统称脂类。  相似文献   

13.
98年《化学教学》第一期登载了李云华老师《信息题解法中的误区》一文,读后甚有收获,但对其中氯氟水解反应机理,持有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讨.原题:下列物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写出它们的水解化学方程式:①氯胺②略作者在文中指出学生可能根据NH4Cl水解写出错误的水解方程式NH2Cl+H2O=NH3+HCl作者然后提出氯氨水解机理如下:原题“氯胺”这一名称不当,应是氯氨.氨既是指NH3,也是指从氨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成为-NH2,如羟氨NH2OH,联氨H2N-NH2等.如果-NH2连接烃基,则称为某胺.如甲胺CH3NH2等.NH2Cl在水…  相似文献   

14.
在潮汕方言中,“粿”字涵盖内容广泛,由“粿”字组成的词语丰富多姿。“粿”的名称都与其原料有着密切的关系:“粿”作为一种重要的祭品,常用于潮汕的岁时节日和一些礼仪习俗:潮汕小食名闻天下,其中“粿”就是一种重要的潮汕小食,既有蒸、炸的糅类小吃,又有煮的粿类小吃。需要指出的是,在潮汕,同一种粿在不同地方的名称存在差异。同一种粿名称在不同地方所指的稞类有所不同;另外,在潮汕,“粿”的概念深入人心,很多潮汕民间俗语也与粿有关。  相似文献   

15.
1·“碳”与“炭”二字意义一样吗?答:“碳”字表示碳这种元素,如一氧化碳,这里的“碳”字是表示一氧化碳的组成中有碳元素;又如碳元素的符号是C·而“炭”字则指的是碳元素的单质,用于表示游离态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碳元素,表示单质的名称,如木炭、活性炭等·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这是何变化?答:这是化学变化,因为石墨和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导致二者的性质不同,变化中生成了新的物质金刚石·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答:不一定·初中教材中已学了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而性质不同的单质,二者混合…  相似文献   

16.
新语法系统把词组改称短语,名称的改变引起意义上的改变:词组侧重于结构,短语侧重于性质与功能。“的”字结构在新语法中改称“的”字短语,它是一种应用广,情况复杂的特殊短语,它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从“的”字短语的组成方式看,它是“的”字和前面的名词、代词、动词和形容词或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构成的。它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构成方式: 一、省略“的”字后面的中心词,“的”字与前面的词语组成“的”字短语。结构助词“的”后面的中心词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使句子简洁,就省略了这个中心词,结构助词“的”就与前面的修饰词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的”字短语的这种形成方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夸克     
众所周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总之,字宙万物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等三百多种“基本粒子”组成。那么,“基本粒子”是否继续可分呢?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等人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基本粒子”是由更微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夸克分为三种: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质子由两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则是由两个下夸克、一个上夸克组成的。盖尔曼的夸克模型为科学实验所证实,他因此荣获诺  相似文献   

18.
谈“序”     
序,即序文,也叫序言,是一种文章体裁,比之如诗歌、小说一样。序是怎样成为一种文体的名称的呢?要探明缘由,恐怕还得从序字本身说起。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叙,古或假序为之。”这即是说“序”是“叙”的假借字,本字还应该是“叙”,而“序”可以当作“叙”来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用“序”,而东汉班固的《汉书·叙传》却用“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1.课本中出现的“碳”与“炭”二字能否混用?答不能混用。“碳”与“炭”二字所表示的含义不同。“碳”字用来表示碳元素,而“炭”是指碳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因此要用“碳”字,而木炭、焦炭、活性炭等是碳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因此要用“炭”字。2由同种元大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答不一定。因为有些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只一种,虽然它们组成的元素仅有一种,但各种单质的性质却不相同,因此,不能说成是一种物质。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而成的物质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却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单质…  相似文献   

20.
孙颖 《化学教与学》2013,(5):80-80,45
中学化学学习中常常遇到的"碳与炭"、"氨、铵与胺",你能完全准确的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吗?你知道如何正确的应用吗?这些字一旦被混用,意思将表达不清,甚至导致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