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手写我心     
与所有的同龄人一样,我最初的写作经历源于“记一件难忘的事”,“我最敬佩的人”这类的命题作文,我也曾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谋略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壮举”。  相似文献   

2.
卓雅 《今日教育》2008,(3):26-26
曾有人善意地嘲笑她:“你呀.就是死脑筋!”她总是淡然一笑:“我喜欢教育.虽然教育过程艰辛.却可以带来心灵的满足,辛苦也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3.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尝试过“一日班长轮换制”.旨在提供所有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我也曾运用过“班长负责制”.重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我始终相信.不管哪种制度.都必须是科学与民主的生成。近几年来.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4.
关耳 《教育艺术》2004,(7):32-33
记得一位作家说得好:“上帝忘了给你开门,也会特意给你打开一扇明亮的天窗。”这句话曾鼓舞了很多人,也着实使不少人兴奋不已。可我一位“老三届”的朋友(现已下岗在家),却感叹地说:“人人都说你失去一些,必然会得到另一些,我怎么就愣没看见我得到的那些呢?”  相似文献   

5.
田占力 《河南教育》2006,(1S):34-35
相信这个问题是诸多老师、家长共同的担忧。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14岁的儿子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左蹦右跳.我觉得很好笑,就随口问:“谁的歌让你这么陶醉?”“笔笔的。”儿子答。“笔笔?笔笔是谁呀?”“笔笔是谁都不知道,爸,你可真老土!”儿子头也不回地甩来一句话,留下我一个人干瞪眼。  相似文献   

6.
张一璠 《高中生之友》2010,(6):24-24,25
一次.一位著名的小品演员到北大来给大学生们讲小品表演艺术。他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茅台酒是国酒.红塔山是国烟.北大是国校.”虽然庄严中多了几分调侃的感觉.但认为“北大是国校”也并不缺少依据。而在我看来北大是一篇散文。说它是散文,那是因为它既有如张中行先生所说的“散漫的一面”.又有那种“严正的一面”。我曾在北大进修一年.那一年里,我用探求的目光.自以为认真地、情趣盎然地阅读了这篇散文.这让我感到永远的幸运。  相似文献   

7.
熊云发 《江西教育》2010,(10):46-47
歌德诗中曾这样写道:“我曾领略一种高尚情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如今.当我参加完《江西教育》全省第三届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后.发现自己也“久久不能忘怀”,深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4,(18):11-11
作为一个教师,曾经为自己培育出的一批优秀学生而自豪,也曾为一些“无方可施”、“无药可救”的所谓“低差生”而遗憾.而“恨铁不成钢”。我把教育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本身,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自然很少去从自身找原因。直到有一天读过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初中政治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政治教学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重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向导。  相似文献   

10.
导读 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以后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因为4月23日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莎士比亚(1564-1616)等一些著名作家在这一天出生或去世。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曾评价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去世后的近四百年历史.印证了他这一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初中政治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政治教学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重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向导。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要遵循规律”早已是耳熟能详。但是,课堂究竟有哪些规律?我曾较真地问过一些同仁、领导,甚至一些教育专家,回答多半支支吾吾,模模糊糊。查教育学专著,也多有教学原则的表述,而乏教学规律的概括。在我看来,规律既然是客观存在,不妨借着“无知者无畏”的勇气探索一二。下面是我近年来的一些思考,敬请诸位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3.
宁晓红 《甘肃教育》2008,(11):13-13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批评一些教育者说:“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了。”我时刻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常用“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来提醒自己,认真思考自己的言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告诫自己,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我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也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是随着家庭关系的破裂.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七年前.我温馨的家忽然走到了尽头.父母全然不顾我的感受.他们分道扬镳了。那时,我悲伤极了.就像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羊羔一样“咩咩”地叫可却无人来理睬。后来。我才知道先是爸爸在外面有了女人.后来妈妈为了报复爸爸也在外面鬼混,经常出入夜总、歌厅,也结识了不少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我还记得,他们到法院办理离婚手续的情景,那天天下着蒙蒙细雨,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有媒体报道校园里有了教师忌语,具体地写明了几十句或是上百句不准教师对学生讲的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有病呀是不是?”“我看你是不可救药了!”“我要是你我早就不活了!”等等。这使我联想到有人指着我的鼻子没完没了地对我说:“我以后再也不骂你是混帐东西了,再也不骂你是乌龟王八了。”我想起过去偶尔也曾受过一些窝囊气,  相似文献   

16.
寻找快乐     
有则寓言讲.一位花天酒地的国王总是郁郁寡欢.便亲自外出寻觅快乐。当他看到一位穷苦的农夫正放声唱歌时.就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当然快乐。”国王颇感费解:“你这么穷.也能有快乐?”农夫回答:“我也曾因为没有饭吃而苦恼而苦闷沮丧.等我遇到一个没有手的人以后.才发现我比他快乐得多.我可以用双手去播种、耕耘。”  相似文献   

17.
夜深沉     
韩淑静 《山东教育》2009,(12):59-59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一口一个“爱玲”.简直要把她的名字当标点符号用,看似情深,实则显摆——看看.张爱玲,这独立的民国女子.临水照花人,曾是我的老婆耶!她跟我说.“你这个人嘎,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个香袋,密密的针线缝缝好.放在衣箱里藏藏好。”孤傲的张爱玲,也会像寻常女子一样,在恋爱时说一些没头脑的话吗?就是说了,这枕边情话。也可以拿出来眩人吗?  相似文献   

18.
不知何时,我记得一位伟人曾讲过:“当你回首昨天的时候,不以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以虚度光阴而悔恨。”回首昨天.6年的小学班主任经历,7年的初中班主任生涯.成就了今天的我。我可以坦诚地说:“在我们河北省众多的班主任中.我只不过是茫茫花海的一株小花,只不过是浩瀚的海洋中的一滴浪花,  相似文献   

19.
我问     
我很喜欢写作.不自谦地说我的作品还算优秀。但每次寄出稿件后,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我希望老编前辈们应该给我们回信点评一下稿件的缺点.让投稿的我能明白哪些地方还写得不够好.这样我才能有方向性的继续努力。另外.可否开设一个类似“生活小贴士”的栏目.教我们一些生活小窍门。还有可不可以也登一些童话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有很多教师都曾这样感慨过:学生不爱上作文课,不爱写作文.写的作文不是语句不通就是主题不鲜明.批改作文累人等等。从教十几年来.这些感慨也曾困扰过我。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并且能轻轻松松写好作文。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以后简称:新课标)的指导下.我积极认真地开展“创新写作”的课题研究.深入学生实际.不断地积累最宝贵的经验。最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非常好的做法.那就是“把一学期的作文教学设计成系列化明细表.课型上得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