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全面、深刻地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践不仅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起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开端之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以党政观、群众观、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标志的丰硕成果.这"六观"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紧密的内在联系,构成了完整严密的,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和把握"六观"体系的本质、内在关系和时代特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以党政观、群众观、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标志的丰硕成果。这“六观”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紧密的内在联系,构成了完整严密的,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乖把握“六观”体系的本质、内在关系和时代特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以实践为本体的辩证法,而是以物质为本体,以自然辩证法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内在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正确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其唯物主义存在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准确地理解这种关系对科学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全面分析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指导下实现的。当前想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对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源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分析做起,找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最终实现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见之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9.
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关键.鉴于以往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从哲学史以及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关键。鉴于以往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从哲学史以及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