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团队断裂带对创新的影响是团队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究团队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的关系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领域受到了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影响效应仍存在分歧。基于此,本文对2001-2021年期间的45篇实证文献进行了元分析,证实了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且探究了断裂带类型、团队类型、国别差异和产业类型等因素对于团队断裂带和团队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信息相关断裂带,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相比西方情景,中国情景下的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企业决策制定和执行者——高管团队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16-2020年中国A股中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与数字化转型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高管团队关系断裂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动态能力中的适应能力在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中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管团队关系断裂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充分收集以往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煤田勘探资料、石油地质及研究成果资料,对研究区进行岩相古地理背景重建、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含煤层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讨论整个吐哈盆地的沉积环境与沉积展布特征,并对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合理确定吐哈盆地煤炭资源提供帮助,为聚煤规律和煤田有利区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搜集峻德、兴安、南山等七个矿区钻孔柱状剖面,对其沉积相及地层层序分析研究,建立了鹤岗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城子河组及穆棱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鹤岗矿区中部新陆矿、南山矿地区为聚煤富煤中心。并从古气候、沉积环境、古地理、古构造四个方面分析鹤岗盆地控煤因素及聚煤规律,指出冲积平原发育的沼泽相及湖泊三角洲相为本区最佳聚煤环境。  相似文献   

5.
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阐述了营九煤田的形成、沉积及演化过程,即营九煤田成煤环境是在火山活动间歇期形成的,分析了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即盆地中心为湖相转化为泥炭沼泽相成煤,向盆地边缘则由扇三角洲转化为泥炭沼泽相的成煤,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发展:厚煤带-分叉变薄带-无煤带。沉积与中心与聚煤中心重合。  相似文献   

6.
在含煤盆地构造演化与聚煤规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准东煤田的赋煤特征,认为西山窑组煤层比八道湾组结构简单且稳定,是最主要的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7.
盆地的聚煤作用能很好的反映煤层的分布特点,通过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盆地演化、古地理环境系统分析,研究盆地的聚煤作用及煤层分布特点,对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采煤方法及开采工艺的确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早、中侏罗世下花园组含煤建造是河北省又一重要的成煤期,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尚义~平泉断裂带以南,常含较为稳定的可采煤层。其中,以蔚县含煤盆地为中生代含煤建造与内陆盆地生成与演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团队断裂带是对团队成员多样化特征的动态聚合,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机制来降低团队断裂带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效应,进而提高团队创新绩效。通过将团队过程控制引入团队断裂带的研究,探索隐性知识转移和过程控制在团队断裂带和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理。对88个高校科研团队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过程控制倒U型调节信息认知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隐性知识转移在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在信息认知断裂带和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业务多元化视角,系统地检验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双刃剑”作用。研究发现:(1)在专业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在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在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4)拓展性分析发现:当相关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向作用越强,当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强;以及在不同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影响与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本文丰富了企业实质性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且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聘任决策、团队结构的合理设置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团队断裂带理论,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企业中的8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其2009—2013年5年间的数据以实证考察高管团队断裂带、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战略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对国际化战略的实行具有负向影响。(2)生理特征断裂带对国际化战略的实行具有正向影响。(3)创新能力在生理特征断裂带与国际化战略的作用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即创新能力越强,生理特征断裂带对国际化战略的正向影响越弱。(4)创新能力在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国际化战略是否存在调节作用尚不能确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关系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成为影响民营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同时群体断裂带作为分析和考察群体异质性的有效测度手段,近年来引起了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我国创业板民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社会资本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 董事会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弱化了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当董事会连锁程度较低时,董事会社会网络对研发效率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连锁程度较高时,则会阻碍企业研发效率的提升;在低连锁组,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对董事会社会网络与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舒兰盆地的具体分布情况与地层构造演化特性,对舒兰盆地的聚煤规律做了相关的探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李云伟 《内江科技》2009,30(6):89-90
油气沿断裂带运移过程中存在着侧向分流,但侧向分流机理始终不清,这成为该学科有待解决的一个难点。基于已有认识和典型实例分析,本文对断裂带构成特征、渗流能力及其封闭性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阐明了油气沿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的侧向分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的渗流能力在地质历史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非均一性分布特征,这对油气沿断裂带的侧向分流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断裂带幕式活动间歇期,油气首先在断裂带良好封闭段下部发生差异聚集,然后再发生倒向分流,油气优先侧向注入紧邻断裂带封闭段底部的砂岩储集层,然后向下依次注入其他砂岩储集层,而那些纵向上远离断层封闭段的良好砂岩储集层可能没有油气注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8省(市)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两类TMT断裂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T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MT社会分类断裂带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团队信息深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显著。CEO权力能显著调节TMT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信息深化的负向影响,而在TMT任务相关断裂带对团队信息深化正向影响中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舒兰盆地的具体分布情况与地层构造演化特性,对舒兰盆地的聚煤规律做了相关的探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6,(6):64-66
断裂及裂隙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岩性致密脆而易碎的碳酸盐储层中,这种控制和改善作用更加明显。玉北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发育了5条北东向或近北东向的断裂带,据FMI资料揭示,受断裂带控制形成的裂隙在走向上与主干断裂带平行或大致平行,这些断裂带及其伴生的裂隙对该地区奥陶系储层的发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四种类型的储层储集空间,分别为Ⅰ孔洞-裂缝型、Ⅱ裂缝型、Ⅲ孔隙-孔洞-裂缝型、Ⅳ孔隙-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发育,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首选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埋地输气管线通过活动断裂带的抗震计算方法,结合某输气管线通过活动断裂带的运动学、几何学参数,对管线通过活动断裂带进行了抗压缩和抗拉伸校核。经计算,管线通过这些断裂带是安全的,也针对埋地管线通过活动断裂带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融合了高管团队断裂带与股权结构理论,利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国企面板数据,采取负二项式模型分析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及混合股权结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当国有与非国有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程度大时,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强度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而当国有与非国有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程度小时,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强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不显著;(2)随着大股东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大,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强度对创新绩效正向作用增强。为了发挥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对创新绩效积极作用,混合所有制国企需权变地安排股权结构缓解不同性质股权的利益冲突,增强高管团队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20.
绍根矿区是内蒙古白垩系重要的煤田之一,含煤地层的特征分析对其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均有较大意义。文章厘定了阜新组含煤地层层位,并查明了其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认为:矿区有东、西两个聚煤中心,5#煤组全区分布,可作为对比标志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