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记者采写湖南郴州的舆论监督报道,不但有可能得到"舆论监督奖",还有可能被授予郴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是记者1月12日从湖南省郴州市委了解到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2.
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转发市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新闻媒体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记者。此意见一出,立即在各媒体引起了热议,有质疑的,有支持的。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选摘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2007年,国务院新规放宽对外国记在华采访的限制,国新办主任蔡武表示:国新办与外国媒体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此提法赢得国内外一片赞誉。10天后,湖南郴州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转内销”: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通过舆论监督对郴州工作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中央、省级媒体记。此后,2月6日,广州有人大代表提出新闻媒体对各类案件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国华回应:发案率上升,跟记没关系。并指出这个不让报那个不让报不是好的管理媒体的办法。而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也于近日表示:“媒体不是中央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不能要求媒体每句话都说得对。”[编按]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务院新规放宽对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限制,国新办主任蔡武表示:国新办与外国媒体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此提法赢得国内外一片赞誉。10天后,湖南郴州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转内销”: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通过舆论监督对郴州工作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中央、省级媒体记者。此后,2月6日,广州有人大代表提出新闻媒体对各类案件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国华回应:发案率上升,跟记者没关系。并指出这个不让报那个不让报不是好的管理媒体的办法。而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也于近日表示:“媒体不是中央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不能要求媒体每句话都说得对。”新年政府部门一系列有关如何看待媒体监督的做法与言论,成为让人关注与期待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从事新闻工作14年来,我先后在晚报、党委机关报、都市报三类报纸当过社会、时政、经济、科教等多个不同条线的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参加工作一年多,对被称为公安“110”的一次舆论监督,摸了一把“老虎屁股”。这次报道,不仅是对一个记者良知、勇气和智慧的考验,它所引出的关于媒体应如何开展新闻策划、政法机关应如何对待媒体舆论监督等方面的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期,笔者发现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南京一位报考研究生的女大学生,因为不好意思向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开口要钱租房,干脆把“家”安在了南京大学的通宵教室内,而且一住就是1个多月。她每天看书15小时,吃喝睡全在校园内。1月9日,有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的结尾时写道,临分别时她才扬脸一笑,露出一口黄黄的牙齿,记者同时也闻到了一股不太清新的口气。记者“曝光”考研女“黄黄的牙齿”与“不太清新的口气”,不知是对女学生不太讲卫生的“舆论监督”,还是对她艰苦生活的同情?徜若连的口臭也要“曝光”,那这种“舆论监督”也着实过琐碎了。所以,笔者只能相信这是记者对考研女生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不能正确地认识舆论监督,采取回避或者抵制的态度消极对待舆论监督,甚至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一些媒体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监督对象”、“监督者”和“管理者”三个方面来重新认识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9.
揭示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隐蔽面”的经济纠纷、争议乃至商业欺诈行为的财经报道,已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矛盾随之出现。一方面,媒体满足了读者的知情权,承担了应尽的社会义务:读者从媒体的警示中获得信息,减少或挽回了损失。另一方面,媒体或记者却动辄成为被告。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和可信度,还影响了记者采写负面新闻的积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兴的舆论监督形式——“电视问政”,成为新形势下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一个工作平台,也成为实现媒体舆论监督转变的最有效方法、途径和渠道,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如何推进媒体舆论监督常态长效。定州市作为河北省电视问政工作唯一试点,开办了《问政定州》栏目,通过真问、真改、真监督,解决了“停车难”“上学难”“出行难”“办事难”“办证难”等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全省产生了聚焦式的影响,成为定州市的一项亮点工作和电视的一个品牌栏目。定州市不断创新、保持常态长效问政,在推进舆论监督常态化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媒体审判”是“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记者》今年第7期发表了刘太阳先生的《“媒体舆论监督”有悖法治精神吗 ?———与魏永征教授商榷》一文 ,大意是 ,“媒体审判”实为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并不有悖法治精神。我觉得他混淆了“媒体审判”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区别 ,没有搞清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媒体审判”是违法行为“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 ,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 ,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1965年 ,美国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诈骗案的判决 ,其理由是 ,在庭审过程中所作的电视录像 ,对被告作了含有偏见的宣传 ,损…  相似文献   

12.
“三股推力”与“三重阻力”下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保卫在《新闻界》2007年第2期撰文,对当前我国舆论监督在“三股推力”和“三重阻力”下的生存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探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途径。文章认为,“政府”、“群众”和“媒体”在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底,南方重镇湖南省郴州市在五十四年不遇的冰雪袭击之下,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但是,郴州并没有成为一座"孤城"!因为,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期间,郴州广电中心一方面通过向市外媒体上稿,如实反映郴州灾情,引起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郴州关注的外宣工作一刻都没中断过另一方面力争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得到了较好完成。郴州广电人以特有的方式取得了这场抗击冰雪灾害的胜利。这也是郴州广电技术实力的一次成功展示。  相似文献   

14.
<正>2007年3月19日,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刊发的新闻——《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了炎症》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究竟是医德“发炎”还是记者职业道德缺失之争,直至4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茶水发炎”与媒体责任》批评当事媒体不负责任,以及4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将事件定性为“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这场争论才渐渐降温。然而,事件凸显的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的认识问题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孟海 《新闻窗》2007,(3):17-18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主要工作,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记者如何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值得新闻界思考的问题。一、以“促进问题全面客观公正的解决”为依法开展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坚信开展舆论监督的真理性,是记者实施舆论监督的精神基础;促进  相似文献   

16.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17.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隐性采访对危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行为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但把握不好又会伤及媒体自身,甚至影响记者总体的职业公信力。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訾某虚构举报人,备面粉、肉馅、纸箱等道具.自编自导,用自己的家庭DV机拍摄并播出“纸馅包子”。最终使这次隐性采访的“舆论监督”沦为震惊全国的假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8.
1994年2月18日,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刘荣惠同志在陕西日报社召开的记者工作会议上,谈到新闻工作如何正确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和加强舆论监督这一问题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欢迎舆论监督,并学会运用舆论监督来推进工作,解决问题。他特别强调:批评有误应及时更正,“只要不是故意搞错的,就要谅解”。(见《陕西日报》1994年2月19日一版)刘荣惠同志的这一讲话富有真知灼见,击中了当前舆论监督难以开展的要害,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开展舆论监督,是张扬社会良知的需要,是树立媒体威信的需要,它既是记者的职业责任,也是记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勇于拿起“批评”这个武器。驻站记者这个特殊群体应该怎样开展批评报道?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批评报道不能过多过滥。我们的新闻工作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力求“少而精”,力求“帮  相似文献   

20.
当记者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常常受到被称之为“告记者热”现象的困扰。自1985年1月上海出现中国解放后第一起“新闻官司”《20年疯女之谜》案至今,因新闻报道涉及公民、法人名誉而引起的诉讼案件与日俱增。据统计,目前全国的“新闻官司”已有700余起(不含那些投诉法院尚未立案审理的以及投诉纪检部门在内部解决的新闻纠纷在内)。记者们由此大声疾呼:新闻舆论监督难啊!为了便于总结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推进新闻改革,现将“新闻官司”中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原告与被告从已发生的“新闻官司”来看,原告既有国家机关的干部、企事业的经理(厂长)、影视界的明星歌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