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封来信     
我是一位学生家长,《课外阅读》伴我们母女走过了三年多的快乐时光。女儿上小学起,我就尝试给她订阅过许多杂志,但没有让我们中意的,直到孩子上四年级,我咨询了一位高中语老师,她向我们推荐了《课外阅读》。开始,我从学校的阅览室借回来自己看完后给孩子讲,母女俩都觉得获益匪浅。我干家务时,孩子就自己拿起来读,读上就爱不释手。借了两期后就强烈地想长期拥有,于是全家一致决定自己订阅。  相似文献   

2.
孩子还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我给他讲故事,否则就又哭又闹。为了省事,我专门买了很多故事磁特,陪他一起听,代替我口干舌燥的讲解。孩子每次都在故事声中酣然入眠,几年下来,我居然买了大大小小一百多盒故事磁带,孩子也听了不计其数的中外故事。不经意间,孩子说话居然能出口成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里的繁杂的故事情节也能如数家珍。学校举办“故事大王比赛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动要求和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较高低,  相似文献   

3.
王维审 《班主任》2012,(4):34-34
同学的孩子读小学四年级,成绩特别好。每次见面,他总免不了见缝插针地炫耀一番,这回,他拿出孩子的《成长报告册》给我看老师表扬孩子的评语: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我最初知道朱先生的名字,是上小学六年级读了他的著名散文《背影》。文章朴实自然,亲切感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直接接触朱先生,是在1946年暑假,我由北京大学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时朱先生是中文系的系主任。  相似文献   

5.
史峰 《小学生》2007,(9):10-10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读这本童话书,就如钻进了多彩的世界,里面有爱心、有期望、有欢笑、有安慰。读这本书会掉泪,会傻笑,会感觉到真善美的存在,《安徒生童话》成为我最喜欢的书。现在书中一些主角的名字和故事我已经忘记了,但丑小鸭的名字和故事我至今不能忘记,因为丑小鸭曾经无数次安慰过我的心。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沟通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最近我在整理网上电子邮件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两年前与一位学生家长的“电邮”沟通。那时候我们沟通内容涉及至的小主人公刚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妈妈工作特别繁忙,孩子住宿在学校,每周末回家,就是这样孩子的妈妈仍然不能保证每周来学校,及时与老师沟通有关孩子的情况。于是,我和这个学生的妈妈有了特殊的约定,每周通过电子信箱相互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位妈妈每次发来的邮件,都会在给我写信的同时,也给孩子写一封信。我还记得当时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妈妈信中有些字他还不认识,我就把妈妈的来信读给他听,  相似文献   

7.
夏学杰 《师道》2014,(11):58-59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正式学古文了--我说的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而是学校自己另开设的--以前在幼儿园、学前班也学一些,但是要求不严。不像现在有学校自己印刷的校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对学过的古诗、《三字经》都能背下来。儿子每天早晨想起要被老师过筛子,就急得直哭,因为很多时候他都背不下来。我问过别的省市一些家长,他们孩子学校也都有类似的校本课程,要求学生背的东西大同小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等。  相似文献   

8.
我的小学一、二、三年级,是在村里的一座大祠堂里就读的。 教书的是本村的一位民办教师,他不会唱歌,不能上音乐课,但他时常请在村里插队的上海女知青来给我们上音乐课,教我们唱《英雄赞歌》《万岁!毛主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  相似文献   

9.
记得儿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一直到暑期,主动读了三本拼音版的名著——《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如今儿子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一直坚持每天半小时阅读。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儿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我决定举行首届“家庭朗读比赛”。经过多次开会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母很喜欢看足球比赛和读《足球报》,在他们的感染下,从小我就很爱踢足球。读小学二年级的一天,爸爸在报纸上看到亿达足球学校的宣传资料,一听说有这么一所足球学校,我高兴得不得了,于是就和哥哥一起向父母提出要到这所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11.
《少年儿童研究》2008,(11):50-50
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我们是从他一年级的时候来北京借读的。作为家长,我怕孩子跟不上学校的进度,就对孩子的学习管得比较多,孩子在学习方面有什么问题我能解答的就都给解答,但是我发现,孩子现在在学习方面总是很依赖我,  相似文献   

12.
2005年8月24日《新闻晨报》报道,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删去了20篇文章,其中包括不少名作名篇,如收有诸葛亮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诫子书》,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郦道元的《三峡》,培根的《论读书》等。而一些儿童故事则被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张意清 《教育》2012,(33):5
我偶然读了《教育》旬刊2012年31期的眼保健操专题文章,真是深有感触。我的孩子今年小学五年级,近视眼已经有400度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戴眼镜。一开始我并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眼睛问题。我和我丈夫的视力都正常,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才没有想到预防近视。孩子特别喜欢打电子游戏,差不多从4岁开始他就整天玩游戏。我们觉得孩子喜欢玩这类启智的游戏总是好事,所以一直不太干涉,丈夫还  相似文献   

14.
方杰 《教学月刊》2006,(1):29-31
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在背一篇课文《阳光》“: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我的家。”我说整篇文章“,阳光就跳进我的家”那句话最有背诵的价值。试想,阳光他如果有脚,自然能跑进家里;如果他做错了事,可写他溜进家里;如果他是独生子女,教育不  相似文献   

15.
鳊辑老师:您好!我孩子已读小学二年级,他只上了两年学,已经换了三个书包了,以前的书包不是不结实、就是背着不舒服,请问我怎么才能给孩子买到既实用又舒服的书包呢?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章:位置与方向。倘若稍有疏忽。仅理解为“小军的前面是哪个,他的后面又是哪个。”笔者肤浅地认为:不仅仅如此。还有其更重要的涵义——“我”的位置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益 《小学语文》2011,(5):50-51
《麦哨》是一篇写给孩子们的散文,只有一千来字,却得到了颇多好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收录了这篇散文,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当然也很让我高兴。因为我可以通过《麦哨》与更多的孩子交朋友。我在网络上浏览时,无意中发现一些教师就《麦哨》做的教案,也有人寻找作者的资料,以便教学课文。恰好《小学语文》的编辑老师约稿,让我谈谈与《麦哨》有关的情况,借这个机会,我把如何采撷麦哨的过程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18.
童心如镜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集体生活真温暖》,书中有几幅图,我请孩子们给图中的小主人公起个名字。“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小笨。”前排一个有着一双亮眼睛的男孩子答道。  相似文献   

19.
儿子九州今年8岁,在县城读小学二年级。他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不仅基本能读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书,还为这些小说中的人和事写出60多首“打油诗”。受“百家讲坛”影响,他最敬爱岳飞和关羽,竟为岳飞一人写出4首小诗。  相似文献   

20.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3,(4):56-58
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 我孩子读小学6年级,学习上能拖就拖,本来他是有能力做到又快又好的,但就是不主动完成。平时也给他玩的时间,前提是快速完成作业。结果孩子是宁可不玩也要拖拉。有什么方法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