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学科的重点章节,其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该部分的重点、难点知识,也是历年高考、学考必考内容。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该部分知识涉及面广、难度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不仅有直接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得到的速率标志、浓度保持不变标志,  相似文献   

2.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保持某一个平衡状态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例如,使转化率不高的化学平衡破坏,而建立新的转化率高的化学平衡,从而提高产量。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会",本文的一些经验也许会给你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3.
题型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例1 (2003年上海高考)可逆反应:N2 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相似文献   

4.
判断一个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主要根据两点,一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一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一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不变.  相似文献   

5.
_1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但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在<化学1>"氯气的性质"中,学生已感知可逆反应,如何确定探究思想并通过实验揭示某些反应存在限度、把握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平衡状态的特点和平衡转化率等是本节的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6.
以酸性红染料水溶液为模拟废水,考察了污染物初始浓度、电流、电压和溶液体积等实验参数对酸性红染料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的影响。实验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酸性红AR73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来分析分解过程中的酸性红染料浓度的变化。在不同电压、电流的条件下,分解速率随电压电流增大而加快;调节pH后研究了酸碱性对染料废液的处理效果;通过添加一些在其他有机废水处理中有效果的催化剂TiO_2和Fe(3+)研究其对酸性红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判断平衡是否移动的关键是看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改变,并且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才发生平衡移动。处理这类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经常会用到勒夏特列原理。注意:该原理适用于只有一个条件(温度、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的情况,当多  相似文献   

8.
一、本质标志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由此可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9.
一、等效平衡原理的含义。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时的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转化率是已转化的某反应物的量与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转化率又等于某反应物浓度的改变量与起始浓度之比.平衡转化率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转化率,因此是一定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在不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转化率即平衡转化率,可用下式计  相似文献   

11.
<正>在化学反应中如何判断化学平衡是一项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本文就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三标志"及其应用作一简要的阐述。所谓的"三标志"是指:1.本质标志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即v(正)=v(逆)。2.等价标志(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2)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物质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紧抓速率,判断平衡例1在一定的温度下,可逆反应N_2+3H_2=2NH_3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N_2的消耗速率等于N_2的生成速率B.H_2的消耗速率等于N_2的生成速率的3倍C.NH_3的消耗速率等于N_2生成速率的2倍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_2,同时生成3n mol NH_3分析:有两种类型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如果是同一物质,则需要生成速率等  相似文献   

13.
东智大赠阅     
梁宏伟 《中学理科》2000,(8):F003-F003
恒温恒容条件下,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增加A的量,即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化学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考查的难度不是很大,但往往有不少学生因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各种条件分析不清,所以判断不准导致失分.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对恒容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做了如下梳理,与大家共享.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二、恒温恒容条件下几种常见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不等分子反应【案例】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幑幐2NH3(g),下列信息能否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5.
<正>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它可以表征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在高中化学中有几种不同的化学平衡常数,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盐的水解平衡常数Kh。本文试从这些平衡常数的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条件,从而揭示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为了求得在一定温度下某一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就必须要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而这个浓度又和各物质在反应开始时的浓度——起始浓度有关。物质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停止时所处的状态都是化学平衡状态,而后者则是新的平衡;但物质的浓度在由起始浓度向平衡浓度过渡阶段所处的各状态全是非化学平衡状态,这一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可逆的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也就是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在发生变化(对正反应来说,就是反应物浓度减小或生成物浓度增大的过程),变化的终点就是新的平衡的建立,以相对的观点看是动态平衡,以宏观的现象看则是反应的停止。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平衡常数K的类型和定义1.实验平衡常数(又称经验平衡常数)。实验平衡常数是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测定后经计算得到的。实验证明:对于任何可逆反应aA+bB===gG+hH。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平衡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之  相似文献   

18.
1要透彻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化学平衡的概念上看有两点:一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二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这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的;若同一反应中某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物质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也可证明该反应中某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或相当,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此类平衡有以下规律: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完全相同,即可形成等效平衡。例如:恒温恒容下,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20.
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或温度)发生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将发生改变,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可借助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或等效平衡思想(构建模型思想).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是否一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