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用俗语谚语典故事例应注意的问题○高正喜○引用耐人寻味的俗语、谚语、典故、事例,在哲学教学中是常见的事。如果运用得恰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可以使深奥的哲理通俗化,对...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习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是语言的精华.英语习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俚语、俗语、格言及典故等.而汉语习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方言及歇后语等.英汉习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大都源于生活.由于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中大部分习语都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汉语习语.反之亦然.所以习语的翻译应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借用、加注、省略、再造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言中“引用”的修辞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文章中,适应题旨情境,巧妙地夹插确凿的史实先例,古圣先贤名人巨匠的言论以及家喻户晓的典故、成语、格言、歌谣、谚语、俗语、歇后语等,以此来增强  相似文献   

4.
功笔之前不要慌,想好题目列提纲 列提纲会让你的思路更明确,一般把事情分为好几个层次,中间详写。还可以引用一些典故、俗语、谚语和古诗。  相似文献   

5.
英语习语包含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俚语、典故和比喻性词组等.该文从英语习语的定义及其来源等角度入手,试分析英语习语翻译技巧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文化沉淀,广义上习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典故、俚语、歇后语等。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英语习语学习有明确的目标要求,重视英语习语学习并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高二哲学常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成语、典故、诗词、俗语、谚语等来理解哲学道理。在这里,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成语“屠龙之技”。“屠龙之技”出自《庄子·列御  相似文献   

8.
肖鹏 《广东教育》2014,(7):77-78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拥有词汇是必须的,你若熟知大量英语短语,包括英语的成语、谚语、俗语、俚语和惯用词语,那么对你在与英国人交流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英美俗语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加以正确应用,那么我们的英语的理解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上扬。我们知道,英语成语或谚语与中国的成语或谚语一样多为古典和先人的一些经典之语,并流传下来;但俗语和俚语恰恰是普通人或某些圈子内或地域性语言,这些虽说浅显简单,但是通俗易懂,是一种极为接地气的一种语言表现方式。而且,俗语和俚语是最受现代人喜欢的语言表现形式。下面我们来见识见识一些英美国家当今流行的一些俗语和俚语以及这些俗语和俚语的来历印故事。  相似文献   

9.
谚语和俗语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从俄语谚语俗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还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语谚语和俗语的民族文化差异,总结课程设计的优缺点,以完善今后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崔淑红 《中学俄语》2011,(Z1):110-112
谚语、俗语是千百年来在语言中凝结和沉淀的思想精华,它的存在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准确。俄罗斯的谚语俗语语言简洁、精辟形象、耐人寻味。它们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社会历史经验,也显示了俄语语言特色。下面对中学俄语教材中出现的谚语俗语做一简单的归纳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张晶 《中学俄语》2007,(8):40-41
谚语、俗语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言简意赅,形象地描绘了俄罗斯人民劳作、休息、服饰及饮食生活。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谚语、俗语产生于封建制度时期,首先表现了农民和种植业居民的生活、文化状况,因此有关食品的谚语、俗语很多。  相似文献   

12.
英语习语相当于汉语成语,有时泛指俗语、谚语、典故、俚语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意义并非各组成部分意思的简单拼凑。本文简要介绍了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载词--英语习语的来源及其翻译技巧,旨在使英语学习者及翻译工作者对英语习语有更深的了解,减少"望文生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引用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一些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典故、诗句等,有目的地运用到文章中,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点明中心,抒发真挚感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引用诗句,点明中心。如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草原》)这一诗句结尾,描写了蒙汉人民相互倾诉惜别之情。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抒发了蒙汉人民的深厚友谊。二、引用俗语,突出特点。如引用“捧打狍子瓢  相似文献   

14.
历岗 《小学语文》2008,(9):53-53
问:如何区别俗语和谚语?答: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定型的通俗语句,包括谚语、但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和愿望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浅议地理和宗教对英汉习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颖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3):119-121
本文讨论广义的习语,包含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俚语、典故,比较中英两国文化体系,使中英习语在意义和表现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对英汉习语的影响尤为明显.并着重分析英中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及其对英汉习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其诗文中运用典故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事典与语典。事典与语典计可概括为"有运用中国历史事件的事典","也有运用古代传说的事典"和"有运用名人名言的语典"等4个方面;而在具体运用典故时,则主要是"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典故""有以谚语形式出现的典故"和"有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典故"等8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同学常常会把格言和谚语混为一谈。俗语、谚语和格言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语言,往往难于运用得当。能否正确使用俗语、谚语、格言,往往是一个人的语言水平的标志。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如果完全不使用谚语和格言,就会显得语言文字枯燥无味,缺乏文采,用得过多或使用不当,就会使语言文字显得矫揉造作,不自然。我就格言和谚语的区别做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8.
施飞 《黑河教育》2013,(10):62-62
生物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而日常俗语源自民间,经过了千百年的总结、提炼,是来源于生活的精华。人教版、苏科版等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日常俗语,诸如古诗、成语、日常口头语、农谚和地方性俗语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些日常俗语来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谚语以及俗语作为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累积出来的精髓,早已经成为各个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极其重要的内容。同时,宗教是一种人类社会现象,具有悠久历史、广泛分布以及影响深远的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俄罗斯俗语谚语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宗教色彩是俄语俗语谚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正确的理解俄语谚语的宗教色彩,有助于对文化的深入了解,对学习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技法指津】《文赋》中有言:"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说,在关键、紧要处用上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警句。这里所说的精辟的话往往是考生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素材,其可以是古诗词、名人名言,亦可以是典故、谚语、俗语等等,那么高考作文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素材,最终达到立"片言"而成一篇之"警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