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探求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从认识语文的含义入手.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它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作为学校教育中以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为己任的语文课程具有多种特征,而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互相排斥,也不是各自独立地处于"并重"的地位,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只有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有效防止语文教育中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错误,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两者的协调统一。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教学的语文教育大家首推叶圣陶。叶圣陶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大家凭借自身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研究,多次反复强调语文学科的首要属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相似文献   

3.
郭一鹤  温薇迪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47+161-147,F000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课程标滩勘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一章也提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沟通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不但在各种各样的考场上影响着学生的未来,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非常重要。要想上好语文课,就要注重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地位,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丹说:“美的事物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我们来讲,教材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挖掘,语文是美学的载体,它是一个美学系统的存在,其中既有知识的美,也有文化的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点,探寻美线,审视美的形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是激励…  相似文献   

5.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的主要课程语文学科兼具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作,在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内,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如何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等方面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立足理念、丰富方法、重视课外阅读,以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从而实现“心心相印的真教育”?一、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追求真感受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如在苏教版第十一册《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相似文献   

7.
常小桃 《阅读》2024,(15):34-36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阅读材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重视绘本阅读指导:关注绘本语言,促进语言运用;利用故事构思,训练思维能力;品悟故事内涵,培育审美创造;开展交流分享,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语文学科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读写和听说 ,离不开语言和思维 ,语言是一种智力性技能工具 ,善于运用它 ,无疑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很深影响 ,发挥很大的作用。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并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锻炼学生的人格个性 ,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审美能力的需要。一、更新观念 ,改革语文教学转变教育观念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新理念,开始强调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强调语文熏陶感染,潜移转化的作用,强调语文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所接触到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具有人文内涵、科学精神的美文,所以让“精讲”环节关起来,让学生在美中感悟美、欣赏美,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科技、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教育改革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职教育体系当中,语文属于重要学科,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探究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加快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同时也能充分凸显该学科的教育功能,与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相适应。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综合类的人文性学科,人文性突出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和价值。当前,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来审视,发现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工具理性使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被"社会化";教师人文关怀意识的淡薄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教学方式与学生评价的单一漠视了学生的主体价值。因此,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回归、教师人文关怀意识的凝聚以及教学方式与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是破解这些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既要打好基础,又要重视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做好语文教育,不仅要强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并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确保语文教育能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以其独立为单一学科为标志,可以将其划分为传统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两大时期,两大时期所秉承的文化不同,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也就不同。尽管在语文教育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对语文独特性的把握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本质特点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接受,这是百年语文教育实践的必然结论和应有之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语文学科中加强人文教育更是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职业教育学校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问题,最后总结了提高语文学科人文教育质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陈洪美 《阅读》2023,(79):57-5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以生活实践为中心,通过情境性教学、纪实性教学等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要注重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针对性地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将学生的视野和认知不断拓宽。  相似文献   

17.
不可忽视的媒介变革对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来看,我国的语文教学长期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文本诵读和书写为主要内容,并期望达到“文道”双修的目的。文,是指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文”来理解别人,表达自己。道,是指语文人文性的一面,希望学生通过习“文”来接受传统的思想道德、审美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母语训练活动,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文化的传承需要媒介,包括媒介技术、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语文教育,即是一种强制性的媒介接触训练,  相似文献   

18.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从课程广度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深度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所以,语文课程不能不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能不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就是要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而要重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课堂结构,而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育,使语文教学呈现鲜明的工具性特征,与当前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课程目标相去甚远。因此,转变现行语文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是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