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也不断增多,其中一些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不符,批评或攻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报道不时涌现、纷然杂陈,尤其是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发生后,大量负面国际舆论形成合围之势,对我国整体国际形象带来了明显不利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反思和探索我国少数民族信息对外传播的策略,加  相似文献   

2.
魏丽宏 《传媒》2010,(12):74-7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崛起,国际社会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两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也不断增多.其中一些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不符、批评或攻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报道不时出现,纷然杂陈.尤其是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发生后.西方负面舆论形成合围之势,对我国整体国际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范围广,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4%,在新闻出版中,经常会有涉及少数民族的内容.正确深入地报道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物、事件,反映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在新时期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郑伟  曹权玺 《大观周刊》2013,(12):338-338,34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现今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相似文献   

5.
刘歌与 《兰台内外》2020,(12):10-11
不同民族在发展进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既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又丰富了世界文化体系内容。从生态多样性视角出发,少数民族档案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民族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少数民族档案精神内核,发挥民族档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公众的新闻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权威媒体的报道。众多的信息渠道满足了公众对事件的知情权,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使用,也致使了一些虚假新闻不断滋生,这大大影响了相关媒介的公信力。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矛盾凸显的  相似文献   

7.
凡遇重大突发灾害性事件,传媒充分介入在我国已渐成常态,这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干预方式之一。举国悲痛、世界震惊的"5·12汶川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境外传媒均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国内传媒也以此事件为拐点,突破了传统报道的框架和思路,不断地创新报道方式,探寻新的报道形态,对这一重大灾害性事件进行了深度  相似文献   

8.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近几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不断,如2005年吉化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无锡太湖"蓝藻之祸"、张江药谷突发倾倒危险化学品事件等等,这些突发环境事件,除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外,已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已经确定为今后20年我国环境保护的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11,(3):22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此前,我省先后提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出台了有关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是推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部署。在当今信息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环境是一个地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10.
刘燕 《青年记者》2008,(14):48-49
重大新闻事件历来是舆论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媒体对"西藏3·14事件"大面积、焦点式的报道,使"西藏问题"成为近期大学生关注点最高的时事新闻. 面对众说纷纭的国际国内媒体,大学生对"西藏事件"、"藏独活动"的独立判断及立场如何?哪些媒介对大学生了解"西藏事件"、达赖起着关键作用?少数民族又是如何看待达赖及"藏独活动"的?媒体的报道在认知、态度和行动中哪个维度对大学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崔洋 《大观周刊》2013,(4):45-45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实现着重要的价值,与国家法一起维持着地区的稳定,促进着地区的进步。在法制现代化的今天,同时也应该重视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并且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和保护,使习惯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发挥最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地方党报的日常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中,非事件性新闻占有很大比例。各行业的典型报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问题的深度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经验性报道等等,都属于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事件性新闻而言的,是对一段时  相似文献   

13.
窦钢洪 《东南传播》2010,(10):128-130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已经展现出"强势媒体"的势头,广播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不过,广播线性的、听觉文本的传播属性却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发挥出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南平广播电台对"6·14"延平山体滑坡的报道为例,着重探讨地方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4.
程悦 《新闻世界》2014,(4):105-106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报刊的现状是以党报为核心,多文字、多层次、多地区的民族报刊体系,大部分有文字的少数民族都创办了自己的报刊。但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纸张以及印刷费用日益上涨的条件下,少数民族报刊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面对报刊的数字化转型。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报刊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方式的发展与转型做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并且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政府及民众的舆论导向对新闻事件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洪灾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抗洪报道对受灾情况及救援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拉萨"3·14"事件再次引起新闻界对民族报道的重视.国内外媒体聚焦中国民族地区,同一事件,同一现象,不同观点,不同视角,甚至不同认识,不仅使民族报道的重要性又一次凸显,也使人们对民族报道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谭舒 《新闻界》2012,(8):34-37
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规模,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是,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今后,应找准市场定位,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政府投入,从而满足少数民族受众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和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3·14西藏事件既是对我国治安稳定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对我国捍卫和塑造自身真实媒体形象的一次重大考验.本文剖析了西方一些媒体有关3·14西藏事件的歪曲报道,从我国应对策略等角度对国家传播策略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重大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破坏的事件,或者是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肋和损害的紧急事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无所不在的今天,新兴的网络媒体已成为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20.
王艳 《今传媒》2010,18(10):33-35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就新浪网对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新疆7·5事件报道的传播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性。通过研究发现民族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仍有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