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给教育带来了春天,但是“办学一般化、模式化,以升学为取向”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没有突破就没有深化,没有创造也就没有发展。因此,探讨办学特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就显而易见了。一、办学特色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但就现在的情况看,城镇的家庭教育并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家庭中部分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盲目的现象,甚至出现责任的缺失,这造成了当前城镇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性。该文围绕城镇父母教育责任的缺失这一现象展开研究,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父母教育责任的缺失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旨在呼吁家长强化孩子教育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人性完善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最有价值,这应置于教育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没有这个教育目的,教育就没有理想和信仰,就会庸俗不堪。历史上大凡偏离这一终极目的的教育,都没有将学生当作“人”来培养,而只是当“工具”来“制造”,当“产品”来“生产”。于是,商业主义、职业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泛滥,教育单一的经济价值充斥了人们大脑。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批评这种教育是“忘记了方向的教育”,是“丢失了另一半的教育”。今天,我们已看到,因缺少人文阳光照耀的教育所产生的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小学生为能有更多的时间玩耍,…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因此,可以说幼儿教育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科学指导儿童去感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生活化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常识.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对农村教育的认识和举措反差极大.对"义务教育不义务,基础教育不基础"的批评,以及一些农村重新出现私塾,流动人口子弟入学无门等现象,都说明了农村教育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跟人类社会一同产生,一同发展的.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有多久,教育的历史也就有多长.假定人类社会没有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也就不会有教育的存在;反之,如果没有旨在把人类积累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教育(包括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的人再生产的教育过程),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下去.据文字记载,远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社会,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原始的教育以后,就出现了教育思想的萌芽。例如,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燧人氏教民取火、神农氏教民  相似文献   

7.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存在时间不短,但是在教育界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还有较大出入。高中舞蹈教育在不同高中实施情况不同,本文就江西省普通高中舞蹈教育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一些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1.对大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信念教育。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比较空虚、学习动力不足、混日子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起革命理想和信念。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对人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四有”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种信念就没有凝集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2.对大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小平同志在《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9.
研读——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广大教师竭力追求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和创新教育的务实性的同时,提出研读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便更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具休从言语实践这一语文教学的本体角度出发,提出目前语文创新教育的“离位”现象,阐述了没有个体言语实践活动,就没有语文创新教育,并详尽介绍了研读的操作参考方略。  相似文献   

10.
竞争,这是时代的响亮口号,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我国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随着我国各项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竞争机制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竞争现象也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下面,试就教育竞争涉及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一、教育竞争的实质及其特点这个问题在以往的研讨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理论上还没有得到充分说明。所以,有必要作为思考的首要任务。竞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教育竞争则是这种现象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不论从哪种意义上看,教育竞争都具有竞争  相似文献   

11.
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佛莱雷"对话"本质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言语"进行的双向交流与沟通。现实中,有的教师却将言语上的问答视为"对话"的本义。对此,我提出以下的思考。一、当下课堂对话的失真现象1.唯书本,不闻生  相似文献   

12.
电大,以其先进的教学装备和传输手段,挺进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列。人们当然知道,装备和手段本身不是教育。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信息的传递现象。没有信息的传递,就没有教育;没有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方式的改进,就没有教育的优化。电大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的本质特征是,它以视听教材为主要教育信息载体,实行远距离、高效益的开放教育。视听教材的质量和在教学实践中满足社会需求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电大的兴衰成败。1987年12月2日至8日,在石家庄召开的广播电视大学视听教材观摩研讨会上,观展了一批全国各地电大近年来编制的优秀视听教材,令人欣喜地看到了电大视听教材的崛起和我国广播电视教育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伦理者,人与人(或事、物)之间的道德准则也。对人(或事、物)做好了该做的,就是尽到了伦理责任,反之,就是没有尽到伦理责任。引言之,教育学研究如果是努力把该做的研究做好,就是尽到了其伦理责任,否则就是没有尽到其伦理责任。众所周知,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这就很清楚地指明了教育学研究该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形成关于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一个"教育学"研究,如果揭示了至少一个教育教学规律或其运用逻辑,即通过大量或典型的教育事实(包括  相似文献   

14.
一、凸显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品格
  “公平性”是教育政策的内在属性。教育中出现了不公平现象,这就说明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属性没有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从而产生教育利益分配的“纠纷”。要解决这种“纠纷”,就必须公平地对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也就是说,通过发挥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品格和本质属性,以公平为原则调节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再分配。  相似文献   

15.
爱的抽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倾注了爱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幼儿园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这些幼儿园为了能够凸显自己园区所具有的教育优势,为幼儿布置各种各样的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够达到出口成章,但是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小学化"的教育行为,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幼儿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为幼儿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王保东,牛志霖,张锦秀(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教育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本文...  相似文献   

18.
看似十分紧凑的"过度教学"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没有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导致了对学生学习的极大束缚,学生在教师严格的教育下,显得没有用武之地。那么是不是不过度就好了呢?我们应该宽松到什么程度?我认为"过度教学"现象固然不能要,但"疲  相似文献   

19.
巴西著名教学学者弗莱累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而提问,就是教学对话的关键。新课程实施以来,提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然而,透视时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低效乃至无效提问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意蕴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属性。缺少文化意蕴,心理健康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力。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忽视文化意蕴的文化迟钝现象,从而使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没有特色,实效性也较差。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敏感性,我们应该树立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立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建构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机制、探索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