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科技风》2017,(15)
雷诺护垫,又叫石笼护垫、格宾护垫。雷诺护垫指的是用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所构成的厚度远小于其长度和宽度的垫形结构工程构件,在其中装入一定比例规格的块石或卵石填充饱满,然后用同质量的钢丝将网箱盖与箱体连接成一体。雷诺护垫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水工结构的护坡、海漫、提防等部位。雷诺护垫的整体结构有一定的柔性,因此使其具备了对地基的适应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日益注重环保水利、生态治理、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雷诺护垫这种护岸型式具有柔韧性、环保性、生态性、耐久性、自透水性、施工快捷的优点,同时符合抗冲刷和安全稳定的要求,可在水利工程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属丝网箱、护垫在盐灌船闸航道中的初次应用,从方案比选、材料、施工,介绍了金属丝网箱、护垫的结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的优缺点和总结、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帅 《科学与文化》2006,(12):47-47
目前,女性宫颈炎患病率很高,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女性的不良习惯会让身体受到细菌的侵扰,容易造成感染,进而生成各种妇科疾病。有害习惯1:长期使用护垫。许多女性都以为,使用护垫可避免阴部和内裤的直接接触,有助于保持阴部环境清洁。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因为长期使用护垫,容易使阴部透气不良而致感染。所以,最好只在月经将净或月经将至的短期内用护垫。  相似文献   

5.
浅谈上海市郊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峰 《今日科苑》2007,(20):64-64
分析了生态护坡技术的设计原则,介绍了植物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和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等三种生态护坡技术,通过工程实例分析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唐经东 《今日科苑》2009,(12):133-133
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冯丽杰 《金秋科苑》2009,(10):133-133
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工程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传统的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笔者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利防洪工程在生态护坡建设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志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246-246,278
生态化是水利工程护坡设计、施工中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现代人们对水利工程护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在水利工程护坡设计中,除了需要考虑一般的护坡功能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号多种因素的综合利用,达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护坡的目的。本文首先对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进行了概述,然后着重对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与同行交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水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滑坡现象,导致坝体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水电站的正常运转。生态护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破坏技术,充分的利用天然材料,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提高水土保持效率,进而达到护坡的效果。生态护坡在水电站护坡工程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护坡质量,达到双赢的局面。文章对于生态护坡技术在水电站护坡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大坝施工的时候,要对大坝的边坡开展护坡工作,现阶段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混凝土护坡砖,主要是讲述了混凝土护坡砖在大坝护坡中的应用,并将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护坡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特点,从而说明混凝土护坡是具有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坝护坡破坏的原因、护坡的检查、护坡的抢护和维修、库岸坍滑的防治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是在坡面构建各种各样的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它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复合材料系统,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坡功能主要通过植被、引导基质与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可形成基岩-基质-植被的有机整体,达到稳固坡面的目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潜能,现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护坡技术而成为岩石坡面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技术通常有框架内植草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同其他几类技术相比,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绍才  孙海龙 《资源科学》2004,26(Z1):61-66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是在坡面构建各种各样的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它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复合材料系统,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坡功能主要通过植被、引导基质与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可形成基岩-基质-植被的有机整体,达到稳固坡面的目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潜能,现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护坡技术而成为岩石坡面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技术通常有框架内植草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同其他几类技术相比,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秦勇 《科技风》2014,(10):156-15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水利防洪工程。近年来,传统防洪护坡的建设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传统护坡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相关学者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防洪护坡的建设过程中,提出了生态护坡的建设理念。本文中,我们从生态护坡的含义、特点以及对水利建设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对生态护坡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生态护坡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应用的初步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生态护坡技术标准,生态护坡土地整治中稳定性评价方法,传统护坡技术与生态护坡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比较分析,生态护坡后期管护技术的研究,选取最适宜的生态护坡措施,为相似条件的护坡治理提供类比措施,为我国自然灾害导致的欠稳固边坡或生态护坡的治理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抛碎石护坡的工作原理,结合国道214线工程实例,对抛碎石护坡野外试验工程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抛碎石护坡下30cm处地温要比同等深度对比断面处低1.43~3.24℃,表明抛碎石护坡是一种新型的主动冷却保护多年冻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水库的护坡冻害是破坏水库护坡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土坝护坡冻害,产生的原因,总结防治措施,保证坝坡安全,对水库的效益及其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