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对中外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了比较;其次,论述了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局限,认为:1!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的档次再细、条款再多,仍然存在有“漏网”的有价值的档案。2!在档案保管期限表的选择下,档案是不可能“完整”的。3!档案保管期限表不能解决选择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档案问题;其三,对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有多大,档案保管期限表能不能将档案鉴定的原则和标准融入其中、档案保管期限表能不能解决档案鉴定中的诸多难题等,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从价值鉴定看档案保管期限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档案鉴定进行分析指出,档案保管期限表是影响档案鉴定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由此,论述了档案保管期限表应具有的特点以及制定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2006,(4):46-46
《中国档案》2006年第2期汪孔德的文章,认为档案保管期限表在目前的档案鉴定工作中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人员在鉴定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大,保管期限表对鉴定者没有多大的规定和约束作用,从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到具体的鉴定依据都带有不全面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档案保管期限表,就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依据性文件。它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和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档案保管期限表,通常由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总的说明等部分组成,其中条款和保管期限是  相似文献   

5.
档案保管期限表应实行审批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基层档案室保管期限表普遍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是尽快实行审批制的背景 档案保管期限表是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标准和依据。但是在目前档案鉴定工作实践中它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人员在鉴定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大。其对鉴定者没有多大的规定和约束作用,从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到具体的鉴定依据都带有不全面性和阶段性、主观性。二是档案鉴定人员对档案鉴定存在畏难情绪,不敢轻易决断,怕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6.
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国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出台,体现了我国档案界对完善档案保管期限表、解决我国档案鉴定工作存在问题的思想,既符合长期以来档案界关注和研究鉴定问题专家、学者的愿望,也是档案鉴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笔者认为,在《规定》出台之后,我们还有必要继续探讨我国档案鉴定工作中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档案保管期限表。为此,我们针对新颁布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就"期限表的抽象还是具体""、继续细化保管档次"、"制订《永久保存档案一览表》"、"制定档案保管期限体系"、"确定不同保管期限档案的比例关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档案保管期限表是规定档案保管期限的文件,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军队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军队档案工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各档案部门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实现军队档案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证。保管期限表编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馆藏结构的优劣、档案寿命的长短、档案价值的发挥。因此,研究军队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回顾其历史沿革,使其更加科学、准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充分利用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标准化作用,进行馆藏优化建设,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由于我国的档案保管期限表本身还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这一优化馆藏的办法在我国尚不能发挥作用。目前正值我国《归档文件与档案鉴定指南》讨论之际,本文就利用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优化馆藏的作用方面作一阐述,以供参考。一、我国现有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的问题档案保管期限表是在档案价值理论及鉴定标准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表册形式列举档案文件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操作性、标准性文件,它可作为档案馆(室)鉴…  相似文献   

9.
从中外对比看我国档案保管期限表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中外保管期限表的实践历程的对比分析中找到我国档案保管期限表体系建构的有效方法,完善档案鉴定标准,从而实现档案鉴定的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基础,对2000年以来我国关于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并从档案保管期限表与鉴定的关系、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的问题、"档次"的划分、改进的策略、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论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