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大学本科教育"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的主旨。本研究针对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导师制的实施模式进行探索,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导师小组制使传统"一对多"的教师—学生模式向"多对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导师制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实施方法提供了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育也随之要求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围绕翻转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从结合点、融入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翻转课堂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能让学生在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的同时,亦能领悟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宗旨,将"医乃仁术"作为终身的行医准则。  相似文献   

3.
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以及社会对卫生需求的扩大化,迫切要求医学模式要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而医学模式的转化要求医学教育改革必须先行,但迄今为止医学教育模式仍沿袭着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它严重影响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了更好的适应医学模式健康快速的转变,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新形势下顺应医学发展趋势,构建学科专业平台,加快专业化培养模式的转变,开展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为培养与时俱进,适用性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医学模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完成了从上古时期医巫混杂的神灵医学模式到现当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对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 ,1 995年卫生部又组织专家编写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于 1 996年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开展了此项工作 ,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 ,传统的一次性医学教育观念也必须转变为阶段性终身医学教育的新观念。所谓终身医学教育观念是指接受医学教育是一个终生连续的过程 ,包括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蕾 《考试周刊》2015,(33):13-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注重生活的舒适性,对于个人的健康、心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变化,对于学校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生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这一改变将有效推动我国医学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对于高等医学课程改革提出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医学教育模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进行医学人才培养,亟待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医学大专院校一向注重医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并取得了卓越成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并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随着社会发展,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医学模式向着多样化转变,由原来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观越来越深入人心。而这一切对医学大专院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和新要求。当前社会存在很多违反社会道德,有悖医德的人和事,这也从反面强调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就创新医学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综合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试论21世纪医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曹德品赵光吴玉华乔远东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医学将以社会—心理—生物模式为主导。高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需要复合型的现代人才。为此,提高现代人才的素质,已成为高校的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医院面临着市场经济和医疗改革的考验,掌握最新的医学信息是制定正确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良性发展的基础.而传统医学图书馆单调的借还书服务远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把图书馆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服务,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将是医学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馆于1999年申报并获准了“图书馆主动参与服务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的课题.现将我馆开展此课题研究的情况及其后的变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还原论及系统论的基本原理,阐明从还原论指导下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各个医学模式对疾病诊断治疗的作用,特别是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意义,并进一步构画了未来医学模式的蓝图。  相似文献   

13.
着眼医学特色 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医科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医学教育模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自1999年1月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来,抓好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成为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医学模式及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及生命的生存质量的提高。护士的职业不再单纯是简单的打针、输液、拔管、测体温等简单的护理工作。它要求护士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一、医学模式及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有加强高职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很好地解决了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随着人类战胜一个  相似文献   

15.
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一时代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无不受到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科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一种教育模式。普通教育是这样,高等专业教育同样如此。就医学教育而言,由于近年来现代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医学教育受到深刻影响。高等医学教育不仅要适应这一转变,而且要促进这一转变。这就需要对医学教育模式,包括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本文拟从医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在总结医学教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医学教育的设想。一、传统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医学教育的模式,是受医学模式制约的。自17世纪哈维发观血液循环并把实验方法引  相似文献   

16.
根据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逐步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对医疗保健事业的关注的不断提高,结合我国的医疗现状,今后需要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当代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医学模式的转变,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国护理教育适应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培养适应21世纪的护理人才。护理模式经过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发展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工作包括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人的基本需求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病人为中心实施的有计划的心身护理。使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诸因素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卫生领域对卫生人才需求的提高,导致传统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探索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本院管理类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医学课程设置在相关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适应发展需要 推行8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医学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背景和丰富的数理化知识,加上医学专业涉及的必修专业课程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医学教育都比其他学科的学制要长。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引发疾病的心理、社会、行为因素大大超过生物因素致病的比例。医学模式正在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等新的疾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的疾病谱。新的国情对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态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加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程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两大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加速了从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进程。在这一转变进程中,谁主动出击,谁就会争得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又走在了我们的前边。不论是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还是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加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深远的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