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动态的学情,不断调整教学预设,才能让"生成"精彩不断。课后,教师仍然要根据学情,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方能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反观教学实际,教师对学情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动态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才能让"生成"精彩不断。课后,教师仍然要根据学情,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方能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确立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课堂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思考如何确定教学难点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更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点。只有准确了解、把握学生的学情,才能确定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4.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策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情进行调查,才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最有力的支撑。教师对学情、教情资源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具体施教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向,收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在"前教学"阶段,教师除了要充分吃透教材、明确年段目标及单元训练重点之外,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只有充分掌握学情,展开设计,实施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针对性,确保有效性。受统计学知识启发,笔者想到了用"纸条"提问的方式,并作了一番尝试。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情境中,其中备学生可能是最难的,因为学生是三要素中唯一动态的、最难确定的。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情?如何才能把我们掌握到的的学情转变为教学设计的决定因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从三个视角提出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及相关思考。一、要义一: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教材内容重构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主体教学意识,充分观照学生阅读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取向,探寻生本思维和师本思维的关联点,以提升阅读教学设计的契合性,给学生带来更多阅读启迪,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体验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一、教学调查,读懂生本思维教学调查包括教情和学情两个方面,作为教学设计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唯有读懂生本思维,才能给出最为科学的阅读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一节语文课是否高效,教学步骤最为关键。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情,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反复构思课堂教学的方法及过程,同时要准确把握"课堂的管理、作业的设计与批改、课堂评价的斟酌、课后的反思"每一个教学步骤,全心全意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教学才能高效。一、了解学生学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与作战的道理是一样的,唯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帮助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而不是做无用功,盲目地病急乱投医。教师在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9.
关注学生学情,精准施教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情的教学价值、把准学情的核心特质,并注重基于学情的适度拓展,使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为中心"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效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要注重对学情的研究,灵活处理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课堂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人们传统认识中最枯燥无味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才能成为有效课堂,如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并且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提高学生的水平,每时每刻拷问着每一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大家认为,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情分析,更要在行为上为提高学情分析的质量而付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师"教"的行为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情,不仅能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水平。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状态及学习动机等。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它的曾经缺失让语文课堂教学少了许多语文味,所幸语文教师们能及时在实践中发现朗读教学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之一。要使朗读教学指导"得法"、"有效"需教师们根据学情,依据不同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实践,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与不读,就是不一样"的效果,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更要讲究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把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论加以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一、注重培养自身素质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因此,教师要享受教学之幸福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思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决策、组织与实施都建立在教师对学情认知的基础之上,而教师对学情认知的理念与水平决定了教学的走向与质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课前""课中"与"课后",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读懂"学生,更要"厚读"学生,真正做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选择教学的起点,合理地作出教学决策,正确地把握教学走向。  相似文献   

16.
李献初 《西藏教育》2014,(12):34-35
<正>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课,一定要做到课前"三备",尤其要做好"备学生"工作,因为一堂好课并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做好了"备学生"工作,课堂中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做好"备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做好学情调研。一、学情调研的概念学情调研从广义上看,是指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从工作需要出发,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所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等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看,是指教师为了有效的达成学生的发展目标,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情感以及学习方式、问题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一、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师表的品质,才能以自己的炽热情感去撞击、激发、诱导学生的情感;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对教学的要求,把“书情”与“学情”统一于“教情”之中,才能确立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育和教学的规律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才能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学讲方式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导,教师主体"的精神,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导演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有在上课前编好"剧本"——导学案,抓住学情,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把学讲方式的精髓同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已从"教"转向了"学",学情分析,必然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素养。今天,我们讨论的学情分析,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课前经验性描述,更应该对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使学情分析与实际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关联起来,也就是意味着要动态地关注学情。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上完每节课后要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如成功经验、疏漏失误、奇思妙想、学情反馈及教学设想等所思所想,形成"教后感"。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前功,"更要重视"教后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成败得失,研究完善措施,以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加强教学基本功,调整、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