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8年秋季开始,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已进入普通高中新课改,本轮课改涵盖了教材、教法、学法和课程资源等各个方面,其中教法与学法的变革尤为突出。"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本文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知识分类与地理学习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体系,广义知识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怎么上,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选修课必修教法,也不是选修课自读教法,更不是选修课试题教法。要避免当前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误区,关键在于对此要有准确、清晰的定位。这个定位是在"大语文观"和"新课程观"统照下的纠结点和交叉点。  相似文献   

3.
英语词性分析听读滚动法"是汲"张法"之营养,塑"我法"之灵魂,能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外语的真谛,对终生英语学习有独到之处,可以作为教学战略使用。词性归类词汇扩展识词,是此教法的精髓;达芬奇画蛋、滚动听读是此教法的强化剂;词性分析,成分定位是此教法的奥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此教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3,(8):30-30
基于双重属性的"过程与方法"的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彩兰在《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系。其中,"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目标区别于传统课程目标的重要标志,因为它具有过程性和结果性的双重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冯云菊 《考试周刊》2011,(83):20-21
"电路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作者从企业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基于行动导向,探讨了"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教法改革思路、实施步骤、内容整合等问题,并把这种改革进行了实践,有效地解决了项目教学法和工学结合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电路知识和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凤英 《现代语文》2011,(5):101-101
在语文教改中,对教法的研究可以说是成果迭出,热闹非凡,但对学法的研究却显得冷清,甚至被有些老师忽略了。所谓"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用辩证观点来认识,教与学实质就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如果教师只研究教法不研究学法,学生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传统教材、传统教法令很多老师成了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然而,新课程的实施从形式到内容、从老师的教法到学生的学习,从课堂组织形式到课外辅导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很多老师感到教法上无从下手,这大概是没有找到时人教学新课程的大门,事实上,对于初中数学新课程,只要能找到得当的教法和学习技巧,办好入门"绿卡",就能很快地进人教、学的角色.下面具体谈谈数学新课入门需要的四张"绿卡"。  相似文献   

8.
“元素周期律表”的磁性教法蕲春县李时珍中学郝年生(436315)元素周期律表的理论性强,按"磁性教法"要求,经过"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乐而趣"情境、"少而精"地加工处理。"新而活"地再创作实施,即可产生磁性。一、"乐而趣"法1.小资料介绍课前介绍元...  相似文献   

9.
林芹 《现代语文》2014,(11):103-104
笔者所说的"三俗"并不是指社会上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而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所谓"三俗",是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易于学生接受,做到"通俗"易懂;教学方法遵循传统,发扬沉淀下来的教法精髓——教法"循俗";对学生的考评和教师自身的考评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语文教师对于评价要做到"傲俗"。这样的"三俗"恰好契合了教育"三高"提法,即"高尚""高洁""高雅"。  相似文献   

10.
韦李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104-107
采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培养社会体育篮球专业人才的必要性、社体篮球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善理论知识教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社会体育专业篮球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14,(10):40-43
写在前面的话:近日,"教材与教法的对话"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二五"重点课题推动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九小学召开。大港第九小学校长高相发和大港第六小学校长宋金江汇报了"‘双向导学’教学模式与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的实践研究"和"‘一体双翼’任务驱动式团队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两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随后,进入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教材与教法的对话",笔者作为主持人组织了这场对话。  相似文献   

12.
叶美雄 《教师》2011,(4):46-46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在高考"过独木桥"的选拔制度面前,有很多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在具体的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甚至只是简单关心一下新教材中增减了哪些内容,然后仍然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轻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的有效教法,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忽视学生有效学法的生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在关注教师的有效教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有效学法。一、教师有效教法与学生有效学法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有效教法和学生的有效学法必须相互适应,使教学成为一种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更是从教学体系到教学理念的全方位改革。初高中历史无论课程体系、课程编排、课程深度与广度还是教法学法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在这种改革下教师反映高一历史难教,学生反映高中历史难学。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历史难,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要让历史课"活"起来,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历史课的"活"主要表现在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教师用"活"教材、教"活"学生,使学生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6.
学法指导中的"三要"一、在学法指导中要明确一个关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也就是说,教要适应学,学要适应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学法在教法的启示下自然领悟,再通过反复实践,"成为学生终生以之的习惯"(叶圣陶语)。就教学结...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一期关于"血型思维方式论"的电视节目,引发了将血型思维方式论应用于英语教法改革和尝试的思考。本文通过"了解言语与思维"、"了解记忆与学习"、"教学实践应用"三方面论述,探讨了这一启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英语教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9.
邓欣 《贵州教育》2012,(20):34+37-34,37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课程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教师怎么教"属于教法问题,"学生怎么学"属于学法问题。优化教法和优化学法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教和学是统一的整体。只讲教授、不重视学,或只重视学、不重视教,都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很多时候重教法、重素质,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学法问题研究得很少;而学法同样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很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沈健 《考试周刊》2011,(91):17-18
近几年我区经常进行教法改革,甚至领导换一任教法就跟着换一套。经常有学校领导、教师到各地"取经",回来后组织新模式教法学习活动,搞得可谓轰轰烈烈,但等活动一结束,教法还是原来的教法。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固然没错,但脱离原有教法实际,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新,最后真正能开花结果的为数不多。有些甚至弄巧成拙,把本来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乱,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