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是进行"类文本"阅读训练与实践的重要途径,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重视并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对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仕清 《快乐阅读》2011,(23):179-179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阅读方法,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3.
说到"非连续性文本",这绝对是个新名词,要明白它需要从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中的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文本的考查目前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语文考卷中。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阅读能力,是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兼备的两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在内的各种文本阅读能力。很多老师更喜欢和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碰到实用类文本,有时简单处理,一带而过,有时甚至干脆跳过不教。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概念,强调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  相似文献   

5.
谢小妮 《广西教育》2014,(29):45-46
正"阅读期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阅读教学建议"提出来,建议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的互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即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相互碰撞,在交汇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视野融合,意义随之而生。"阅读期待是一种心理暗示,具有动力功能、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6.
PISA2018阅读素养测试内容变化为在定义中增加"评价"元素,删除"纸质"文本限定词;测试维度调整为阅读情境、阅读文本、阅读策略.其中阅读文本包括文本单位、文本结构和导航、文本形式和文本类型;阅读策略涵盖文本处理策略、任务管理策略两个方面.首次从文本单位来规定试题分布比例,单文本占65%,多文本占35%.由这些变化得出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可借鉴之处包括重视自主评价,关注高阶阅读;重视数字阅读,开展多层次阅读;重视多文本阅读,推行群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周琦 《考试周刊》2014,(61):26-27
<正>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其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江苏省语文高考中,文学类文本常常是命题者的"心之所属"、"分数大户"。既然文学类文本在教学、考试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师生是否在平时学习中对之投以相当的热忱呢?回答是否定的。笔者发现,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怎么落实?而审美活动尤其是美文创作为此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操作方法。从文本阅读前的审美感知到文本解读时的审美评价,再到根据文本某个原理的美文创作实践,再回到文本阅读,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要奏响探究式阅读的"音符",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解读阅读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群文阅读"是围绕议题进行有架构性的多文本阅读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新尝试,是提升学生们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型。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不止一篇文本,一般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在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教学作用下,倡导学生开展"1+X"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思维品质。这种"1+X"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于大部分教师而言都是耳目一新的,而之所以值得我们去尝试、去探索、去研磨、去实践,就在于把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以"真正的阅读"的形式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发扬教学民主,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2.
吕可 《成才之路》2013,(14):54-54
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做到情境相生,能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特点,通过"换位阅读,以情激情""互动阅读,以意激情"和"延伸阅读,以境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共生的境界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需要回归,其本原应是"简单教语文",阅读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亲近",领悟语言美,感受文本内涵,在语文教学中,简而精、简而丰,简单而厚实。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将信息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思想情感的驱动中,学会理解和体验、学会感悟和思考,在情感的熏陶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在掌握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悦读"体验。  相似文献   

16.
"非连续性文本"容量大、承载能力强,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以"连续性文本"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多向阅读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17.
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以"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实践为例,详细阐述该文本阅读的策略以及相关的微课设计。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我国语文现行教材是以"文选型"方式进行编撰的。语文的学科知识能力是隐藏在一篇篇文本之中的,这也决定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要通过文本阅读来达成的。王荣生教授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分为了"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四类,除了极少数的"用件",能让学生借选文内容,去从事一些与选文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外,其它三类文本,都是让学生在阅读它们的过程中,收获语文知识,提高阅读或写作能力(当然,学习"定篇"不仅仅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它本身就是属于语文课程内容的,但这样的篇目其实很少)。  相似文献   

19.
正"文本研习"主要是针对一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以期提高学生理解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文本研习"的理解与操作存在一些问题,走进了教学的误区。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研习",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导读问题是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金钥匙"。导读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紧扣文本的线索。基于"两点一线"的导读问题才能使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