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爷爷     
爸爸的老家在黑龙江,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三个姑姑.爸爸和妈妈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全国解放后他们从东北调进北京工作,那以后有了我和妹妹.1960年,近十年没有回过家的爸爸思乡之情益甚,无奈公务缠身,情急之下只好托人把爷爷、奶奶接到了北京.那年我6岁.  相似文献   

2.
入缅远征记     
参加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至今还活着的少之又少.笔者几经辗转寻访了参加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的吴碧川老人. 给郑洞国当卫士 1940年7月,石门县二都乡九峰村16岁的吴碧川被抓到国民党第八军当兵,军长是石门同乡郑洞国,吴碧川年龄最小,个头也小,但人很机灵,不久,就被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看中,成为郑洞国将军的卫士.郑洞国第一次见到他,就叫他"吴小伢儿",此后,"吴小伢儿"的名字就在第八军军营传开了.  相似文献   

3.
我的爷爷     
爸爸的老家在黑龙江,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三个姑姑。爸爸和妈妈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全国解放后他们从东北调进北京工作,那以后有了我和妹妹。1960年,近十年没有回过家的爸爸思乡之情益甚,无奈公务缠身,情急之下只好托人把爷爷、奶奶接到了北京。那年我6岁。  相似文献   

4.
说起我喜欢新闻写作的事,还得从我爸爸订阅的期刊《军事记者》(原《新闻与成才》杂志)开始。她不仅是我爸爸的良师益友,也是教我步上新闻路上的启蒙老师。因为从我记事起就知道,1991年春天爸爸到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人武部当专职新闻报道员的那年起,就一把把这本期刊带回家中并对它爱不释手。入伍前,我从爸爸保存完好而且纸张有点发黄的数十期《新闻与成才》杂志和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结业证书,可以看得出爸爸是1994-1996年解放军报社的新闻函授学员。有一次我与爸爸闲聊时听他说,那些年仅焦作军分区系统每年就有百余名人武、专武干部参加解放…  相似文献   

5.
高树勋是河北盐山人,1916年投军冯玉祥部当兵,不久与石友三相识,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石友三当上营长后,力荐高树勋接任了他原任连长之职. 1938年抗战时期,李宗仁开始组织、运筹在山东枣庄等地展开台儿庄战役.高树勋此时任第一战区宋哲元部第六师师长.他奉命扩军,一个师编为一个军.时任宋哲元部冀北保安旅长的石友三,手下实际上有一个师的兵力,番号为一八一师.石友三为扩大自己的实力,便借参加台儿庄战役之机,也到处招兵买马,对外号称六十九军.  相似文献   

6.
家庭棋赛     
正月初一清晨,身穿节日服装的孩子,亲昵地拉着爸爸和妈妈的手,陆续来到青岛水清沟工人俱乐部,参加这里举办的“迎春家庭棋赛”。比赛规定,必须(有)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组成的家庭代表队参加,来这里参加比赛的有十二家,三十六名运动员。尽管他们素不相识,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一见如故。  相似文献   

7.
记得刚参加新闻工作时,我跟一位同事讲:"我爸爸很喜欢你的文章,说你写得不错。"他的眼中马上有了亮光,问:"你爸爸干什么的?"我回答:"做点小生意,初中读了一年。"他眼中的亮光马上黯淡了一些。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父亲是位老师,是知识分子,或许这位同事会更高兴一些。但我的想法与这位  相似文献   

8.
函授园地     
正月初一清晨,身穿节日服装的孩子,亲昵地拉着爸爸和妈妈的手,陆续来到青岛水清沟工人俱乐部,参加这里举办的“迎春家庭棋赛”。比赛规定,必须(有)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组成的家庭代表队参加,来这里参加比赛的有十二家,三十六名运动员。尽管他们素不相识,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一见如故。比赛开始了,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宽敞的棋室,顿时安静下来。他们聚精会神地盯着棋盘,每动一子都经过了一番苦思冥想,唯恐有所闪失。三轮之后,青岛师专的王为桓老师  相似文献   

9.
书香     
《革命熔炉火最红》作者:梁海峰出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定价:26元在那个日渐淡出社会记忆的年代,好男儿都想去当兵。因为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一九七一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后,人民解放军中出现了一段思想  相似文献   

10.
郭峰 《军事记者》2006,(3):72-72
说起我喜欢写新闻稿子的事,全是老函授学员——爸爸带动的。记得入伍前,我从爸爸保存完好,而且纸张有点发黄的数十期《新闻与成才》杂志和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结业证书中可以看得出,爸爸曾是解放军报连续三期的新闻函授学员。有一次我与爸爸闲聊时听他说,那些年仅焦作军分区系统每年就有百余名人武、专武干部参加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而且有位编辑老师还亲自来焦作为这些学员上辅导课。我还知道爸爸就是在这位老师的直接辅导下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时常有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民兵、法制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其中,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艰苦奋斗铸辉煌…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筛选影响他日后职业的因素的话,那么对巴尼·罗塞特来说,我想这几点是至关重要的:1922年出生,父亲是银行家,迷恋亨利·米勒的小说. 因为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罗塞特被父亲送进一所思想极其自由的学校.在那里,他出版了油印杂志《反对一切》,参加了左翼色彩的美国学生联盟.1940年,他开始接触亨利·米勒在巴黎出版的禁书《北回归线》,亨利·米勒对于异化的感受令他深有共鸣.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感受影像的力量我的理想是当兵,人生的第一个打击是当兵没有当成,记得当时招兵的人都已经来家访了,与我父亲"相谈甚欢".但由于文革中父亲有一些"问题",最后被拒绝.遭受第一次打击后,我1968年被下放到建设兵团,当时涉世不深,思想比较单纯.非常努力地工作,干农活、收小麦、背山火,很艰苦,十七岁不到,体重不到一百斤,扛的麦子一袋160斤,黄豆200斤,扛不动也得扛.1970年入党,提了干,还当了副连长.  相似文献   

13.
苗苗 《档案天地》2010,(4):11-15
我是在北影大院里长大的。因为我父亲是1941年的老八路.他是在1949年北平解放后。跟部队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进京以后,那会儿好像什么都是要军管似的。就是需要派部队的人去代表管理某个单位。我父亲就是去了北影厂.当时他们好像有4个人吧,其中还有谢铁俪老师。当时他们其实很不愿意离开部队.像我爸爸那会儿在部队担任连长.他非常喜欢部队生活。  相似文献   

14.
爸爸     
许久以来,略知我家世的好多朋友总对我说:“你应该写一写你的爸爸。他们从各种渠道知道我爸爸杜子孚(有时也写为子甫)是位抗日烈士,曾做过地委书记,牺牲在战场上,很悲壮,特别是二零零二年爸爸牺牲六十周年的时候,我有一种冲动;要写点什么纪念他,在自己心中,在家人心中,为爸爸建一座碑。  相似文献   

15.
约瑟夫·普利策,1847年4月出生于匈牙利,17岁当兵,后流落到美国纽约,加入美国籍。靠刻苦自学。普利策21岁时成为《西部邮报》的记者,后买下《西部邮报》。普利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充沛的精力,这使他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进步。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他的报纸受到公众欢迎。不久.他又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邮讯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它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之成为当时美国首屈一指的大报。  相似文献   

16.
就听说济南军区某旅新闻干事陈来明在新闻路上有许多“吃苦”的历史,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洗耳恭听。1996年5月份,师(已改为旅)里举办报道员培训班,由陈干事负责讲课。作为他的学生的我,与他接触多了,对他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于是便萌发了写一写这位写了10年别人的“老新闻”的念头。1986年底,陈干事所在的部队举办两用人才学习班,指导员刘辉肖同志,三番五次打电话向机关推荐他们连队的通讯员陈来明去学习。当时两用人才学习班主要是满服役期的老战士,而陈来明当兵不到一年。当时负责学习班的干事是一个爱才的人,就…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五年元旦后的一天,我妻子下班回来说:“小顾的爸爸回来了”。小顾是她在学校的同事。小顾的爸爸就是清江拖拉机厂的工程师顾章文,他去澳大利亚参加“国际田间日”的操作展览已几个月了。我一直等待着这样的契机,而且耐着性子等了一、两个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3,(29):12-12
“他杀死了我爸爸,他杀死了我妈妈,可我还得选他!” 据说这是利比里亚总统泰勒在1997年总统大选中的竞选口号。在那次大选中,泰勒以绝对优势获胜。专家说,利比里亚人之所以选泰勒,是因为他们太害怕泰勒了。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什么原因,我第一次看到《爸爸的画》的时候,就立刻和“爸爸的话”联想到一块儿,也许终究是爸爸的话影响自己最深的缘故。《爸爸的画》是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充满了人间情味的漫画及他的两个女儿丰陈宝和丰一吟撰作的漫画趣绎。丰子恺先生以他的画笔表达着思想,在他的女儿来说,他的画应该也可以称之为“爸爸的话”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在60年沧桑之后,以温馨亲切的文字,朝花夕拾,从头细数儿时旧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心动。《爸爸的画》共四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末出版了第一、第二集,时隔一年整,第三、第四集出版。每集由丰陈宝、丰一吟精选父亲的漫画百幅,又以她  相似文献   

20.
怎样培羊训练无产阶级的新闻记者?当兵、参加实际斗争、参加生产劳动、蹲点等,都是比较切实的好办法。这些办法之所以好,因为记者就是体力劳动和实际斗争的参加者,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锻炼无产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可以使我们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去联系工农兵,可以使我们懂得实际工作,可以使我们知道如何做好新闻工作。刘集贤同志参加生产劳动的体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他参加劳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他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都有了变化,报道工作也有了进步。我们推荐这份材料,在于鼓励大家下决心去实践,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改造思想,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