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从艺60年,集花旦青衣之精华,创立了风格独具的“陈派”艺术,树立起汉剧艺术的里程碑,而她崭露头角之地却是湖北沙市,说来还有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2.
黄斌  柯琦 《文化遗产》2016,(4):112-120
正程良美,1940年生,湖北汉阳人,中共党员。汉剧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6月毕业于武汉市戏曲学校,并分配到武汉汉剧院从事汉剧表演艺术工作至今,1986年任武汉汉剧院演出团业务团长,1995年任陈伯华艺术基金会主任。他师承汉剧三生大师吴天保,长期钻研吴派发声、吐字、行腔的规律,具有调门高、底气足、气口好、吐字清的特点,深得吴天保大师亲  相似文献   

3.
刘征 《湖北档案》2003,(2):46-47
记忆深处里,到剧场看演出的次数不多,看戏就更少了,但我却深深记得看陈伯华老师的演出.那时的我非常小,不知道欣赏戏文,只是好奇地看着那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少女一跃身就轻轻松松地坐在那个大得可以装下一个人的柜子上了……回家后妈妈告诉我,台上的少女那时己是可以做我奶奶的年纪了.从此,那个挥动着花手帕的身影便成了我的偶像.……  相似文献   

4.
刘征 《湖北档案》2003,(1):46-47
记忆深处里,到剧场看演出的次数不多,看戏就更少了,但我却深深记得看陈伯华老师的演出.那时的我非常小,不知道欣赏戏文,只是好奇地看着那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少女一跃身就轻轻松松地坐在那个大得可以装下一个人的柜子上了……回家后妈妈告诉我,台上的少女那时己是可以做我奶奶的年纪了.从此,那个挥动着花手帕的身影便成了我的偶像.  相似文献   

5.
梅花香自苦寒来 童友富出生于陕西省紫阳县洞河镇的一个普通回族家庭.他自小喜欢汉剧,经常向民间艺人学戏.成年后,他加入了洞河镇民间戏剧团体自乐社.一方面学习汉剧,一方面和社友一起自编自演一些剧目,为当地群众义务表演.然而,生活于贫困山区贫困家庭的他,无法成为一名专业演员,他必须先要解决生活来源.从16岁起,一面做建筑活养家糊口,一面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汉剧的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6.
初识优素福.卡什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有幸与这位大师面对面交谈。卡什专注的布光风格、选择的相机类型和胶片尺寸深深吸引了我,这一切让他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位肖像摄影师。当时我在渥太华的卡什工作室里,买下  相似文献   

7.
惊悉梅葆玖大师逝世的消息,令人感到十分痛心和惋惜.由于一张二十多年前凭我在旧书摊所淘的梅兰芳在武汉的合影照片,让我结缘梅葆玖先生.在与梅葆玖先生接触和书信交流期间,梅葆玖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大师风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清代文献中的"外江班"有三种不同的意义。《扬州画舫录》里的"外江班"指的是盐商江春蓄养的花部戏班春台班,与昆班称"内江班"相对而言。广府地区的"外江班"指的是外省来广东演出的戏班,与"本地班"相对而称。粤东潮梅地区的"外江班"指的是专演"外江戏"(即后来被称作广东汉剧)的戏班,与"潮音班"相对而称。"外江戏"的源头是湖北汉剧,但汉剧在向南传播的过程中,或带上了湖南祁剧、湘剧的某些因子。所谓"闽西汉剧"、"广东汉剧"其实是一个剧种。从地缘关系看,"外江戏"的传播路线应该是顺汀江从闽西顺流而下到粤东。  相似文献   

9.
最近又一位"大师"火了起来.在沉寂了多年之后,由于一位成功商人和著名演员的拜访,江西的王林大师以及他周围的若干政商人士再度被推到了公众面前,引发一系列"隔空戳人"的微博骂战,剧情堪称狗血淋漓. 我对这类"大师"的神功一向是不信的.前些日子一位经梧太极的高手阎芳,在视频中把她的弟子们隔空打得像猴儿般跳,我就直接给看成了耍猴的.王林大师和阎芳大师都说过同样意思的话,这般功夫须信则灵,需要有一定的修炼基础才成,也就是说挨打也得有一定功夫方能被打得出百般花样.如其这样,我等还是不去自讨苦吃了罢.  相似文献   

10.
我馆藏书46万册,目前书库面积只有500m~2,容纳20万册图书就完全饱和了.长期以来,不断增长着的图书数量同固定不变的书库容量之间的矛盾成为我馆极为严重的问题.不仅"文革"前的大量有价值的书刊不能上架借阅,就是近几年新入藏的书刊也因没有架位而不能及时和读者见面,广大师  相似文献   

11.
"上海报纸之有漫画,始于沈泊尘.若黄文农、叶浅予、张光宇正宇兄弟皆为后辈矣."(陈定山《春申旧闻》)然而,作为后辈的叶浅予、张光宇在中国已大红大紫,被很多撰写中国现代漫画史论的人推崇备至.而前辈沈泊尘何许人?画什么的?甚至连专业的漫画家、漫画评论家都有些茫然.怪不得叶浅予不得不站出来说:中国漫画历史上有三位大师,上世纪初出了个沈泊尘,上世纪20年代出了个黄文农,上世纪30年代出了个华君武."我把这三位杰出的漫画家尊之为大师,而且是各自代表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国画和油画的著名画家,舆论尊之为大师,漫画这样一个表现时代风云的先锋画种,为什么不能称之为大师呢?"  相似文献   

12.
(一)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大师不同于常人之处,一定在于他们干了常人望尘莫及的事.比如,我们说季羡林是大师,因为只有他掌握"吐火罗文"这种几乎灭绝了的语言;我们说爱因斯坦是大师,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大师的理论能懂的也许只有几个人,但这几个人就可以认定爱因斯坦是"大师";大师的作品不可能成为普及读物,能读懂<存在与虚无>的,注定寥寥无几.但他们能想出来,能写出来,他们的智力和毅力非常人所及.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滑稽大师杨华生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愣了半天,心中的懊悔像潮水一样涌上来.那年,我本来有机会为他写一本传的,《滑稽大师杨华生评传》,某出版社请的我.我也跟杨老聊过几次,彼此甚是投缘.可是因为出版社的缘故,写书的事最终搁浅.我记得那天把杨老的一包资料还给他时,他眼中的失望.他说你不写了吗?我说不是我不写,是出版社没落实.我说这句话的时候理直气壮,我故意强调了那是出版社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陈誉教授是我的导师.我敬仰他,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导师,而且因为他是中国图书馆界的大师.他的精神不仅仅影响了我和我的同学,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图书情报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记忆深处里,到剧场看演出的次数不多,看戏就更少了,但我却深深记得看陈伯华老师的演出。那时的我非常小,不知道欣赏戏文,只是好奇地看着那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少女一跃身就轻轻松松地坐在那个大得可以装下一个人的柜子上了……回家后妈妈告诉我,台上的少女那时已是可以做我奶奶的年纪了。从此,那个挥动着花手帕的身影便成了我的偶像。 亲眼见到陈伯华老师时,她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虽说是只能依靠轮椅活动,但依然风韵无限。她穿着一件暗色碎  相似文献   

16.
正陈燕芳(以下简称"陈"):过去六十多年,广东汉剧(以下简称"汉剧")的发展既跨越了时代,也跨越了世代。作为其间至关重要的传承者和见证人,相信您对剧种的历史和传承问题,应该有不少独得的观察体会。梁素珍(以下简称"梁"):感谢你们对广东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在中国大陆,清末民初的"外江戏"(广东汉剧)剧本已经十分稀见,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等处,还存留着为数可观的早期"外江戏"剧本(抄本)。搜集和研究这批剧本,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加坡藏‘外江戏’剧本的搜集与研究"立项的初衷。然而彻底研究这批剧本必然涉及以下问题:清代几种"外江戏"之间的关系,广东汉剧与闽西汉剧的关系,"外江戏"的源头和流传路线,"外江戏"对广东地方戏如粤剧的影响等等。本期刊出的几篇论文,企  相似文献   

18.
大师犹如一座大山,更像一座灯塔,引领和照亮科学前进的方向.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体会到,科学大师是新闻"富矿",值得深入挖掘,更是良师益友,对成就记者的新闻事业也有很大帮助,给记者良多感悟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净叶不沉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诋毁我。我实在有些经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门以避红尘,请大师千万收留我!”  相似文献   

20.
1959年1月8日,已是58岁的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说:"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 梁思成,近代中国主张维新变法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的长子,原籍广东新会县.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他的童年是与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海外的父亲一同在日本度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