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卷首语     
感谢诚信之光,照耀了炎黄世代子孙,感谢诚信之花,装点着华夏壮美山川。有它相伴,我们无畏艰险,有它护佑,我们相安万年。诚信是天,神圣。诚信是地,博大。诚信是山,庄严。诚信是海,深远。诚信是碧玉,无暇。诚信是清泉,有意。它是天良,它是肝胆,它是历史的积淀,它是智慧  相似文献   

2.
萧克(1907.07.14-2008.10.24),湖南省嘉禾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3.
荷疯     
夏初,美女沈荷考上外省经济专业本科。沈父借其独特官场人脉,物色崔杰做女婿。崔母有才风流,抛弃前夫,依靠卓越风姿嫁了个日本老头。这个老头在日本不算大老板,但名下资产,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是天文数字。崔母便靠中日关系,经营进出口贸易,其名在原籍大震。沈父迫切托关系,急于攀亲。好在,崔杰虽刚出名校但只大专,所以,崔母一口答应。沈母喜形于色,几天就说服沈荷应允相亲发展。沈荷对崔杰只是大专生很有顾虑,但觉得,前途无量,遂也坦然。不几天,沈崔仅仅两人便去大都市出行温约。当然,沈母教授要领,必须领结婚证才可亲热,但需展示迷人风采,让崔杰狂追不易。这样,早熟老道的崔杰,也无法得寸进尺。沈荷在崔杰眼里身价百倍。  相似文献   

4.
"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龙翻飞。举目望,放喉高歌,情怀激越。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须警觉,有人开倒车,蹈覆辙。袁世凯,复帝制,新青年,举干戈,跨骏马直捣袁氏巢穴。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2010,(6):62-62
一头扎进新闻一线,一干就是18年。虽官拜副处级工会主席,仍领兵冲杀第一现场。这,是工作需要。更是这位,佳木斯日报编委、经济报道部主任赵春晖,一直奔跑着的真实写照。他,思考着,实践着。他,累,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飞速崛起,每天都在给传统媒体敲着丧钟。传统媒体跟人一样,生而奔死。当年,电视出现,广播业界悲鸣一片。可当事人预料不到,今天广播居然还能大行于世,活得很好。广播会死,但不是今天。它找到了新的听众群,更新了盈利模式,改变了内容供给,咸鱼翻身了。事实上,只要传统媒体还有一丝价值,就不会被轻易抛开。新媒体现在最需要得到传统媒  相似文献   

7.
<正>三"文革"结束,普天同庆。当时,我还在一家小化工厂劳动,抽假日去探望舒适和刘琼。舒适在干校时,虽经历了与妻子慕容婉儿生离死别的惨痛,却依旧精神饱满,锻炼身体,等待拍戏。只要有人请他,爽快地满口答应。只演配角,只有一两场戏,他也劲道十足,说是为了过过瘾。他还组织篮球队和由汪道涵发起的京剧票房,每周一次,去票房唱戏,还登台演出。我见到刘琼时,只见他人憔悴,体力弱,眼神里依旧闪烁着神采。我问起他在干校隔离的情况。他脸色庄严,目  相似文献   

8.
记者挨骂     
2008,是中国记者最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大事一件接一件。报道这些大事,记者是尽了力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是,有的也挨骂了。有的是该骂的,骂骂有好处。譬如:汶川大地震,在抢救生还者的紧急时刻,一电视记者闯进急救帐篷,大声嚷嚷,要正准备给伤员做手术的医生闪开,他要拍电视,得先让他拍5分钟。这就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6月1日周三乌鲁木齐天气阴郁,不见阳光。微博上很热闹,一片节日快乐的气氛。"六一"儿童节,成人们也跟着互道快乐,成为一道有趣的风景。这里有怀念,有追忆,有期盼未来更快乐的良好心愿。有很多精彩言词,令人津津有味。我也写了两首小诗,引来一阵转发和评论。在酒店吃了丰盛的早餐,车赴迎宾馆,一路顺畅,不用半小时就到了。陪黄主任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又与建设者合影。我即兴安  相似文献   

10.
人类哲学的发展就在那数千年前,从西方到东方哲人辈出的岁月,从人生到宇宙的大道理似乎都被说尽了,即使科学还在探究的事,仿佛从古代经典中都能窥知一二“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启功《自撰墓志铭》)启功先生六十六岁写下这么一首自况兼自嘲的打油“墓志铭”,七早八早就把自已一生论定,从容开阔而谦逊,老派文人的风姿尽现字里行间。老先生在北京,我在台北,不识其人只爱其文字,以文字相通,人生大乐。  相似文献   

11.
一餐一世界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各自头顶着一片天。有的艳阳高照,有的乌云密布,有的风清月白,有的灰霾浓重。饭碗如苍穹,苍穹如饭碗,倒扣上空,走哪跟哪。虎不辞山,人不辞碗。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不是缺少食物,而是缺少食欲。吃好喝好,是最实在的祝词。吃什么喝什么,却一直是闲扰我们的难题。怎么吃怎么喝,则更是上升为一个映照三观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熊建 《中国广播》2013,(4):94-95
新媒体的飞速崛起,每天都在给传统媒体敲着警钟。传统媒体跟人一样,生而奔死。当年,电视出现,广播业界悲鸣一片。可当事人预料不到,今天广播居然还能大行于世,活得很好。广播会死,但不是今天。它找到了新的听众群,更新了盈利模式,改变了内容供给,咸鱼翻身了。事实上,只要传统媒体还有一丝价值,就不会被轻易抛开。  相似文献   

13.
孙祥凯 《军事记者》2009,(12):60-60
祢衡,字正平,东汉时人。据《后汉书·文苑列传》载: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因孔融举荐,他先在曹操那里供职,后又到荆州刘表帐下服务。“刘表及荆州士大夫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论,非衡不定。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客观。表大悦,益重之。”  相似文献   

14.
张研农,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全国记协副主席。1948年11月出生,少年时代生活在湖南。在北京101中学就读初中、高中。参加工作后,读完大专、哲学研究生课程。1968年入伍。196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转业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工作。1992年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先后担任中宣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爆料叶茂中     
陈刚 《声屏世界》2012,(8):63-64
要讲叶茂中,有点无从下手。因为太熟太熟了,可说的太多太多了。首先要爆料的是,这厮不戴帽子不是难看,而是实在没法看。有点像普通二叔、文艺二叔之外的那种二叔,一副无法形容的模样。经常在一起聊天,因为很熟他就摘下帽子,每次我都说:兄弟,把帽子戴上,和谐社会别这样出去吓人。当然,有些人戴帽子会压运气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这种人。但叶茂中这厮命中必须戴帽子,他的名字中就有一个茂(帽)。所以,帽子对叶茂中不是装饰,而是护身符。没有帽子,就没有叶茂中,如我曾经所言,叶茂中的脸是长在帽子上的。  相似文献   

16.
正时值单位里做一个大型项目,我连续加班两个月,没有休息一天。几乎每天忙到夜里两点上床,早晨六点醒来。劳碌命就是这样,明明精疲力尽,但心里挂着事儿,就睡不着。不论再累,闹钟定在六点半,却总是在六点就醒来,默默关上它,起床,头疼欲裂地刷牙,换衣。带着上坟一般的心情,去上班。疲惫是能让人麻木的。已经熬了太久了,就靠惯性连轴转。琐事,杂事,大大小小层出不穷的问题,声音,任务,电话.几百人的吃喝拉撒。感觉全身每一个  相似文献   

17.
南江涛 《编辑之友》2011,(10):114-116
一钟琦其人钟琦,字泊农,嘉州(今四川乐山)人。民国《乐山县志·人物志》小传记载:"钟琦,字泊农,祖籍江西,寄籍乐山。琦生而聪颖,喜词翰,工笔扎。应童试不售,学计然术。由是起家蓝、李之乱,奉宪札,总理军饷运谋筹划,卒赖敉平,以功保知县。年八十七卒,自为撰墓志铭。所撰《凭花馆随笔》《亦  相似文献   

18.
写生湿地湿地滋味,阔落苍茫。水浸洼地,滩泽洪荒。涵养水源,气候温良。繁衍生态,栖息安康。物质丰厚,精神疏狂。知秋叶落,情意绵长。认知自然,前途无量。但愿人类,茫茫苍苍。  相似文献   

19.
孙巍 《青年记者》2013,(1):43-44
常言道,往事不堪回首,然而,在我看来,悠悠往事皆可回首。只不过,有的没滋味儿,有的却饶有兴味。我不揣浅陋,录下驻站往事三则,以飨同仁。"×书记,过来,陪我吃早餐"——记者要有独立风骨谦虚是一种美德,对记者而言,谦虚更是意味着良好的修养。然而,失去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小平同志讲,完全没有料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华国锋讲了,光明灿烂的希望是乡镇企业,但开始也是争论不休的。其实1958年江苏就开始搞乡镇企业。无锡的东亭公社搞的农机修造厂生产小化肥,然后江阴的华西村吴仁宝也搞了“开关”厂。就是说上面有人来检查了,赶快搞农业,把厂关了,把农民社员赶到地里去干农活。检查组一走,好,农民又上来了,到工厂开工了。所以时称“开关”厂。种田是从鸡叫忙到鬼叫,挣不了几个钱。光种田太苦了,必须办工业。这是农民的一个创造。农村也可以办工业,我认为是农村的一场工业革命。但这个争论不断,有的领导说,这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脚,与国营企业是“三挤三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