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影像的重要性,摄影界一直以来流行着“三秒钟效应”的说法,如果你的画面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人们的视线就会匆匆而过。这点在2009年第五届华赛评选中再次得到印证。第五届华赛评选采用了人民摄影报“金镜头”的评选方式:电脑投影、评委按动表决器投票。第一轮评选中,评委根本没人要求看照片的文字说明,只看画面。就此问题记者向来自台湾《联合报》的评委吴景腾请教,参评照片反映的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不同新闻事件,只看影像能否保证准确理解照片内容进而得出科学的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旁观者。痛苦每天都在发生,他人的,在远方,由于战争或灾难。最新一幕来自黎巴嫩,悲号的父亲抱着遇难女童,脚下是以色列空袭后的废墟。这末日一般的图像出现在全球许多报纸的头版。感到震惊吗?是的,不管类似的画面已经在我们眼前重复了多少次。  相似文献   

3.
节目的声画结合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昱  王丽 《记者摇篮》2009,(4):77-77
声音和画面是电视语言系统的两大元素,其中声音符号是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画面符号是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它们在电视语言中哪个更重要?这一直成为电视界争论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台彻头彻尾的摇滚老歌联欢晚会,他们没有新歌可唱。当当年桀骜不驯的摇滚英雄们沦落为靠着“同一首歌”博得人们一点点来自记忆的掌声和眼泪时,中国摇滚已主动掀开了自己的末日倒计时牌  相似文献   

5.
电脑新闻“语言”的录根与回归──刍议强化电视新闻的语言文字功力史联文[编者按]电视语言的本质是什么?文字性语言与画面语言关系如何?电视传播是以文字性“语言”为主体还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这似乎是电视界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随着电视传播在技术与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6.
俞力 《视听纵横》2010,(3):32-33
电视的声音诉诸听觉,而电视的画面诉诸视觉,声音和画面这两大元素在电视中哪个更重要呢?电视理论界对此问题曾有过争论。要弄清这个问题,要从电视的新闻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7.
回望2011.你会想到什么?是笑声还是眼泪.是惊喜抑或遗憾?我们希望这份珍贵的记忆不单单存留在大家的脑海,而是与更多的媒体人分享。  相似文献   

8.
我要哭,但我没有眼泪。我要控诉,向着谁呢?遍地都是圣贤豪杰,谁能了解这样不惜自我卑贱以身饲虎的人呢?不愿再多说话了。达夫,假使你真是死了,那也好,免得你看见这愈来愈神圣化了的世界,增加你的悲哀。[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书业内外     
盛大推动文学还是变相垄断?30省作协主席未必抵得过一个韩寒,何时出现国产超级畅销书,地铁书市缘何当火未火,眼泪:检验文学的唯一标准?别再拿诗人与诺奖说事。  相似文献   

10.
谈谈电视荧屏的字幕□范靖国画面和声音,是电视传播的两大媒介。电视荧屏的字幕,为什么能在电视传播中具有重要功能?这首先要从电视画面的功能与特性说起。(一)作为电视节目基本构成单位的画面,具有“多义性”的特征。也就是说,电视中单个画面的涵义,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以声音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工具,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其天生的弱点。电视有画面,报纸有图片,广播新闻相对于其他媒体新闻,无画面是明显的劣势,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那么,广播新闻在报道中能否产生“视觉画面”做到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杜树人 《记者摇篮》2009,(12):22-22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采访对象的事迹很生动,催人泪下。可是,稿子写出来后,自己一看或一读,采访时的感动不见了,眼泪说啥也不出来了。感人的事迹变成铅字后,为什么不感人了呢?这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罗西  小然 《出版参考》2007,(9):36-37
天下女人都爱哭。 女子的泪腺并不比男人发达,那么为什么女人的眼泪多于男人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流泪对女人会“产生快感”,同时眼泪又是一种武器,它可以使男人不再进一步攻击自己,还可以“获得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问:干眼症是一种病吗?答:干眼症是一种眼病。正常情况下眼睛有一层眼泪形成的保护膜,主要是来自于眼皮上的一些腺体,腺体会分泌一些油脂性、水性、粘性的物质,这三种主要的成分组成了眼睛表面比较完整的泪液保护  相似文献   

15.
★《黑虎的眼泪》 描写了泰国小村落里一对青梅竹马的男女之间的曲折爱情。影片色彩亮丽而浓重,画面背景也美轮美奂,给人华美的视觉效果。泰国电影今天能得到世界影评人的肯定,要归功于此片。该片近期将在中国一些数码院线登陆。  相似文献   

16.
我参加配音语言艺术创造已有十几年了,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同志一起配戏,这是一段震撼人心的感情重头戏。这位老同志声情并茂,配得非常投入,我站在身旁听着,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当再次监听的时候,发现配出来的声音形象竟与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相贴,刚才感人肺腑的声音,配到画面上,怎么会变得如此地干巴?如此缺乏真实感呢?这就是我想谈论的配音语言艺术中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7.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南联盟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的一座大桥昨天被炸,当地市民悲愤不已。请看本台记者的现场报道。画面 记者站在断桥前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位于南联盟北部重要城市诺维萨德向你做现场报道。北约在今天清晨轰炸了连接诺维萨德两岸的这座大桥,这是北约第一次对南联盟境内的重要的交通设施进行轰炸。画面 采访一位先生解说 (配音)先生你好,你知道北约是在什么时候轰炸这座大桥的?“大约是今天凌晨5点左右吧。据我知道,北约共发射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没有击中,另一枚炸毁了这座大桥。”画面 一组诺维…  相似文献   

18.
《旧手巾板洗后会去哪?》以头版大图的形式,采用互动手法,直接向读者提问,因而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活生生的现实就在你面前,尽管是一幅极普通的新闻图片,画面也很简单,但画面背后涌动的社会信息却关系你我他,关系每一个人,这就让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餐具安全事关民生。9月25日,该图作为一版大图刊载于《沈阳晚报》,社会反响强烈,这给摄影记者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很难猜想,最原始的紫色,竟然来自海蜗牛的紫色眼泪。如果想从这种颜色浅淡的软体动物身上获取紫色,要先挤压它,使它自己流出几滴奶白色的液体,用白布擦一擦,这几滴液体先是发出荧光灰绿色,之后是黄色,最后才变成紫色。因此,如果有人闻闻几个世纪前,画布上被  相似文献   

20.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26号,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几百名贝尔格莱德群众参加了死于北约轰炸的6名南塞尔维亚电视台工作人员的葬礼。请看本台记者从贝尔格莱德发回的报道。画面 无数打着雨伞的送葬群众 灵柩被抬出 死难者家属悲痛欲绝地哭泣 送葬群众解说 送葬的群众冒着大雨从贝尔格莱德市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市中心的一所医院门前。当死者遗体的灵柩从医院抬出来的时候,死难者家属悲痛欲绝,在场的人员,包括许多外国记者也都流下了眼泪。画面 采访一位老人解说 (配音)“许多人认为,北约不会真的轰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