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因子,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处处体现着"诚信"的处世之道,其价值追求与以古罗马为起源的现代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有着惊人的暗合之处.这证明人类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着相似的道德基础,中国当下制定民法典,应将几千年来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儒家思想作为中西、古今民法理念的对接点.  相似文献   

2.
理念意为终极的价值夙求,民法的理念作为法理念的下位概念指的是立法者在制定民法时所欲达到的立法目的、效果.通过对民法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可知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民法不变的价值追求.宪政为民法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外在的保护,而民事立法、司法活动体现和实践着民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以探索民法的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我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中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4.
诚信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体现了民法的基本理念和深邃的思想。文章从理论和现实、经济和伦理等角度阐述了诚信原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揭示民法与经济基础的密切联系时曾精辟地指出:“民法的准则只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而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共和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中所总结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正如初级阶段理论所指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现实要求赋予中国民法在调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关系中的基本法地位。民事主体、物权、债权这三大具有内在联系的民法基本制度,犹如一根主轴连着两大车轮,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发挥具有贯彻效益原则内在要求的民法机制,在深化改革和建立我国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  相似文献   

6.
理念意为终极的价值夙求,民法的理念作为法理念的下位概念指的是立法在制定民法时所欲达到的立法目的、效果。通过对民法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可知以人为本的人精神是民法不变的价值追求。宪政为民法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外在的保护,而民事立法、司法活动体现和实践着民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民法基本原则体现着民法的基本理念,是对民法制度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其作为民法特有的原则,应该反映民法最本质的特征,因而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应成为民法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商法有形式商法和实质商法之分。商法的独立性表现在商法与民法在主体、取向、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存在着更多的区别。商法独立的相对性体现在:商法与民法同属私法;互联网使商法与民法趋于统一;现代社会不存在专门商人阶层;商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上具有不可区分性;在基本追求、调整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适用于商法。我国不需要商法典:将实质商法总则归到民法典相应各篇中,将相对独立的实质商法放在民法典之外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相似文献   

9.
和谐与发展——经济法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的理念是对法的基本立场和追求的最抽象、最概括层面上的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孕育了经济法,经济法从其诞生之初便是一种和谐取向,发展则是经济法的终极追求。和谐与发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理念,有利于提倡经济民主,推行经济宪政,同时也提示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城信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体现了民法的基本理念和深邃的思想。章从理论和现实、经济和伦理等角度阐述了城信原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格式条款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适用,对其的解释也越来越重要。格式条款的解释不仅影响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更关涉到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理念,乃至经济的民主和社会的公平。本文以《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为中心,综合运用文义解释、比较法解释、法意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等各种解释方法,对格式条款解释规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诚实信用原则原是伦理道德范畴上的一项基本准则,随着社会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又因其固有的本质特征,现已被我国法学界普遍重视并逐渐发展为我国民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其价值在立法、司法领域现已得到了充分体现.民法中将其确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诚信原则在现代民法中居于基本原则的地位,是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与我国以儒学为正统的文化积淀的诚信现在社会经济生活背景上存在着差别。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企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行为发挥预期的规范作用,就应当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去解读其所包含的内涵,确立诚信是利益前提的价值目标,营造其适用的社会法律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民法学》课程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学是法律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部门法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深深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它是人们每时每刻发生的、重复出现的交易活动的规律在法律上的体现。民法是活的法,它的规则不仅要切实反映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并且要随着现实经济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正如恩格斯所说:“民法的准则只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民法学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一个民法教师如果只能讲授民法规则的语义、特征甚至规则间的联系,但并没有教会…  相似文献   

16.
道德以其自律性要求维持社会的稳定,但其局限性极大。在商品经济社会,法律已成为调节人们之间各种利益关系,处理社会冲突,营造和巩固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决定性力量。民法基本原则在坚持法律的他律性的同时,吸收了道德的自律性规范,通过在平等主体之间构筑公平、诚信、平等、自愿的社会基础,夯实社会的稳定秩序,实现其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和社会价值,体现了民法基本原则追求和谐的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公序良俗原则所蕴含的道德与秩序以及由其延伸的正义、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并非仅局限于私法体系,而是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应为整个法律体系予以遵循的基本理念或价值原则。公序良俗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使其既具有民法基本原则功能的共性,也具有基于自身属性的特性,具体而言,公序良俗原则具有立法准则与行为规范、克服成文法局限、追求实质正义及促进公私法价值融合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以现实的生活和具体制度为依托,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价值共识.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关键历史时期,深刻理解新形势下社会公正的内涵,依法逐步建立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法上一系列制度对私法自治理念的昭示足以证明其基础性地位。没有私法自治,民法的整个体系将濒于坍塌,所以私法自治被称为民法的基石。担保物权属于物权,而物权又属于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私法自治亦应成为担保物权所遵守的基本理念。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坚持物权法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私法自治原则。我国刚刚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并没有彻底地贯彻私法自治的民法基本理念,担保物权的立法应该更加“私法化”。  相似文献   

20.
“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的共同追求,它是在对传统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反思、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回归生活”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基本思想:1.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的需要,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规则、生活常识、社会知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本;2.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的生活而服务的,课程的性质“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是为了培养生活所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