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节讨论课     
这是一节讨论课.课文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程设置如下: (一)教师由旧课导入本文,师生共同介绍作家、时代背景.大约用5-8分钟,课堂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人称妙用渭源县一中朱剑青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自然段中追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简要的语言揭示了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和他逝世之后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这沉痛追述和精辟议论中,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和伟大的贡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本文通过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研究、分析,从写作背景、现实意义等方面入手,论述其在当代具有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一堂课应该有一个教学指向>(<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1期)一文中,李海林老师认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指向"应该确定在"悼词"这一体裁的特性上,而不应该当做一般的议论文来教.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1883年3月间日恩格斯发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至今已经100多年了。10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今天,怎样教学这篇讲话2今天,怎样理解“剩余价值”2今天,怎样认识马克思“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的论断7今天,怎样迎接新的经济时代的来临y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做出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终生的崇高革命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他高度评价、热情赞颂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时致的悼词,内容极为丰富,现分为五个部分略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选人中学语文教材已数十年.我们查阅了不少教参和教师的解读文章,至今仍歧见迭出。本来,根据恩格斯的讲话文本.马克思究竟首先是科学家还是革命家.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已说得明明白白:“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称《讲话》)一文由草稿到定稿的修改过程,表明恩格斯在这篇悼词的典型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相似文献   

9.
近日调研,随堂听了一节高一新授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  相似文献   

10.
一、写出下列各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尽量用课文原词句,力求简明)。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从文章学的角度划分,这篇演讲辞属于非文学类的实用文范畴.如果以文本为中介,作者所传达的意思与读者理解接受的意思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具有一定阅读理解能力的读者从同一角度理解的意思也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一般不会出现分歧,至少不应出现较大的分歧.如恩格斯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一生,那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首先是科学家还是革命家呢?对此,恩格斯已明确回答:"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相似文献   

12.
句式的魅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句式运用,堪称经典。文中的情感张力,紧紧依托于课文的句式表达。  相似文献   

13.
戴建华 《阅读与鉴赏》2002,19(11):11-13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发表了演说,这就是选人高一课本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此前,恩格斯起草了演说稿。这篇英稿以《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为题载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在第19卷。草稿和最后的演说稿差别很大,对比阅读,对我们应该颇有启发。这篇草稿原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预习中设疑,对于指导学生搞好预习是很重要的一把钥匙。怎样在预习中设疑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丁雄 《学周刊C版》2010,(4):123-12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发表的一篇悼词,读来催人泪下。全文共一千一百多字,高度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但此文的层次划分历来很不一致,本文将从文本内容和悼词这一特定文体的角度,就《讲话》一文的层次划分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语文基础知识多为"死记硬背"法,这种方法尽管在过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却抹杀了学生的思考力,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了一摊"死水",学生也丧失了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语文基础知识面临着一个新的改革,为此笔者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为例,针对当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板块之一的文学常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经典演说辞。理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的含义,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恩格斯谈了马克思在历史科学上的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凭着对马克思40载春秋的"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的情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才如此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捧读短短的篇章,我深深为他俩质朴真挚的感情和纯真高尚的友谊打动,更敬佩马克思的睿智和伟大——在当时看来是奇思异端,却在正道上影响了人类发展历史,并继续担当我们行动的指南。我曾想,当我相隔百年,跨越千山万水,站到马克思墓前,该  相似文献   

19.
文章是死的还是活的?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按照教学计划,我顺利地完成了自己所安排的内容,自我感觉非常好。没想到,一个平时学习很认真且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学生在随笔中写道:“说实在的,初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我还觉得文章写得很好,内心也确实产生了一种‘马克思很伟大,不愧是个伟人’的情感冲动,特别是阅读至文章倒数第二段时。但老师讲了两节课后,我却怎么也激动不起来了,甚至连原来的感觉都找不到了。”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里。先让他把自己的随笔看了一遍,然后压着火问他:“依你看,咱们该如何教这篇文章?”他也毫…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长句。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