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文试从"意义载体"、语义关系、预设和否定词"没""不"分别与"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来界定"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我们对"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区分"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  相似文献   

2.
周勇 《初中生辅导》2010,(14):40-42
初中英语教材中已学过了各种时态及其它们的否定形式,但是在老师讲授部分否定和全部否定时,同学们还是懂非懂。在此,对"部分否定"和"全部否定"作一下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什么”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表示否定。本文所说的“否定”是指“什么”不依赖任何否定标记,通过与被否定对象的组合起否定作用。文章介绍了“什么”否定功能产生的机制,全面分析了汉语“什么”及英语“what”的否定用法所处的句法环境,以新的视角即“否定量化”和“否定副词”的概念分析了英汉“what”和“什么”在表否定的反问句中所扮演的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4.
<正> 常见的哲学教科书,在讲述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趋势和道路时,从三种不同的含义上使用了“否定”概念.这三种含义是.①作为事物内在因素的“否定”,即与肯定因素对立的否定因素.②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之环节的否定,即介于事物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之间的否定环节.③作为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重否定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双重否定是一种特殊的语法手段,是人们在否定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在形式上,双重否定具有两个否定成分,但是在意义上却是肯定意义。不同语言表达双重否定的方式不一样。"不是没有X"和"not without X"是汉语和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这两个结构属于显性双重否定表达。本文通过对比以上两个结构的语义特点,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共性及差异。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地表达一个“命题的否定”及“否命题”是“简易逻辑”中的难点之一.有些同学在写原命题的否命题时,仅写了对结论的否定;还有一些同学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却假设条件和结论都不成立.说明他们混淆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这两个概念.事实上“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如果原命题是“若p则q”,那么这个命题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而这个命题的否定是“若p则非q”.可见,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而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  相似文献   

7.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掌握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8.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例子有很多。本文对比分析否定副词"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比较"不"和"没"在用法上的区别,研究外国学生言语中常见否定副词应用问题,解析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否定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9.
"什么"可以在语用上对对象进行否定,"什么"既可以强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强烈,色彩更鲜明,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情感或态度,还可以弱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加委婉、含蓄。"什么"的这种否定具有不同的等级,利用【获益】和【受损】这两个语义特征,可以区分"什么"的强式否定与弱式否定。  相似文献   

10.
“从来”和“向来”一直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语义分析的角度,认为;“从来”和“向来”既对立又互补。“从来”倾向用否定形式,“向来”倾向用肯定形式。若都用于否定式,则有不同的侧重点,“从来”否定式偏向对某一具体动作、行为、事件的动态否定,是倾向对客观性的否定;而“向来”否定式更偏向对静态的、抽象的、主观的方面进行否定。“从来”还可以在过去的时间中截取一段出来进行否定,但“向来”没有这个用法。  相似文献   

11.
在磨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对某个关键的教学环节,你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而别人却不予承认,跟你提出了相左的意见,你要么选择坚持,要么选择否定。我想不管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有一点我们必须考虑,那就是为什么要坚持或者为什么要否定,在坚持与否定之后。有没有使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有没有使自己对文本的把握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不”作为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否定副词,除了具有语法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逻辑意义。文章从“不”的否定焦点入手,对“不”在不用句式中表达的逻辑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不管“不”的否定范围有多大,只有否定了谓项的句子才是否定命题,并对“不”所否定的对象的值域模糊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否定概念,否定概念要不要带否定词,语言形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等等.逻辑学家的看法不尽一致。大体有下列几种说法,一是,“负概念就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概念”,“在思维中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就叫负概念。”二是,“否定概念则是指不反映着什么,不包括着什么,不存在着什么的概念。”三是,“否定概念是反映某一特定对象以外的事物的概念。”四是,“被否定的概念叫正概念或肯定概念,否定了的概念叫负概念或否定概念。”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命题的否定"中一些常用词语的否定只是死记硬背、一知半解,致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记忆的失误而把结论搞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一些词语的否定理解起来有困难.如果我们在平  相似文献   

15.
口语中的"x什么x"式,是一种特殊的否定结构.x具有容纳一切语言形式的普适性特征.x的长度越长,越难进入该结构式."x什么x"的否定类型大致有两种:"引述性否定"和":非引述性否定".其中,"引述性否定"又分"描写否定"和"元语否定"两种.由于语境和进入该结构中成分的不同,这些否定类型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否定对象.  相似文献   

16.
说“不”     
副词"不"主要表示否定意义,也用于表示非否定意义。宋元以降,"不时"、"不成"、"好不"等短语中"不"意义的变化,反映了汉语语汇发展过程中双音结构短语凝固、虚化为双音节词的规律。现代汉语中"不"表示非否定意义的用例已明显减少。"看我不收拾你"、"弄得不巧,还能夺冠呢"等句式中"不"仍然保留非否定意义用法。  相似文献   

17.
判断话语或言语的“真”与“假”有两条标准:一是依据客观事实;二是说写者意欲表达的信息。以此为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英语语法中的主谓一致、否定和时态所展示的不一致。主谓的不一致表现在谓语动词的数与结构的不一致和与意义的不一致;否定的“真”与“假”包含了否定的转移、形式的否定与意义的肯定以及结构的肯定与意义的否定;时态的讨论含盖了一般现在时表过去和将来时间,一般过去时表现在和将来时间以及SINCE从句、“假”主动态和“假”被动态等。  相似文献   

18.
1.“没”和“没有”对立 柳州话属于北方方言。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最边远的地区之一,与这种边远的特征有关,柳州话产生了好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否定词的情况便是一例。柳州话的否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 (1)没(副词,意愿性否定) (2)没有(副词,事实性否定) (3)没有(动词,存在、领有性否定) (4)莫(副词,祈使性否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比较了副词“根本”与“始终”在使用上的异同。“根本”主要出现在对某一特定话语的预设进行否定的小句前面,具有加强语气,增强否定强度的功能;“始终”主要出现在对某一特定话语的预期进行滞定的小句前面,具有否定对某一事实的预期,凸显句意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否定之否定”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的提法及其表述具有非科学性。在普遍性的视野内 ,“肯定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