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瀚礼  谭烨 《学语文》2006,(3):17-17
2003年9月,据有关媒体消息,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落选湖北省的中学语文教材,其理由包括“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消息见报后,引起读者和家长的强烈反对。最终教材编辑委员会决定,将《背影》选入初中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为什么一篇文章是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背影》用平实的笔触,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父爱和父子向久违的亲情,正是这种浓厚的亲情,影响了几代人,让大家感到学生需要体验这种亲情。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上感人至深的一种感情,莫过于亲情。亲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朱自清先生的现代散文名篇——《背影》,可谓妇孺皆知。文中所刻画的"父亲"那肥胖的、蹒跚的、慈爱的背影,感动得多少人热泪盈眶!在明代,也有一篇散文,同样描写亲情,同样饱含深情,同样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它就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相似文献   

3.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著名的纪实散文代表作。文中记叙作者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感记,事情虽小,但表现的是人生最常见的父亲爱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亲情,使我们在任何时间去学习这篇文章,都让人感叹不已,感慨万分。这种感染力,一方面是源于作者对父亲的心底理解和亲情之爱,同时也是与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精雕细琢的语言艺术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文章的构思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浅谈《背影》反映出来的文学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绿》曾入选中小学教材,对几代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期特刊发由其子朱闰生先生撰写的回忆散文。文中,朱闰生先生以八秩高龄追寻自己的父亲朱自清在温州时的点滴经历,除了让人感动不已的温馨亲情外,  相似文献   

5.
从朱自清与父亲的冲突的角度来解读《背影》中蕴含的父子亲情,多认为这对父子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且似已成定论。但这种父子亲情在本质上其实是“寻常”的,并非一种独特境遇下的极端表现。从背影形态的描摹、儿子眼神的探寻、重视父爱的关键和《背影》一文的时代震荡四个角度,回到《背影》的文本本身,从关系共性和时代共性两个维度,可知“背影”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民国时期寻求民主自由的子与“父为子纲”模式下专权的父亲之间的冲突,反映出的情感是人类“寻常”父子间的隔膜之爱。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关注《背影》一文中的父爱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情感及其变化。作者在《背影》中通过对父亲生活的描写观照了自己的生活,而生活的不易让他更好地理解了父亲。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也是自己的背影,更是千万个父亲的背影。  相似文献   

7.
对于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的解读,见于《中国哲学年鉴》(2001)有唐文明《威权的没落与本真化的伦理》文章,提出新的观点,认为:父权“曾经具有绝对权威、甚至有些冷酷的旧时代的‘父亲形象’倒塌了,但这一形象的倒塌并没有带走人伦亲情,而是通过获得解放的‘儿子’的真情挽留而使‘父子之伦’成为一种本真化了的伦理。”这是散文的动人之处。本文认为:《背影》同父权的观念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文章中最能够催人泪下的是父亲对儿子温厚而含蓄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自然而又真挚的体谅。解读文学作品不能用劲过头。  相似文献   

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颇为成功的一篇叙事兼抒情散文。2001年,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选用了该篇文章。作为书写父子亲情的典型代表,在各个不同时代,入选了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时期,人们对《背影》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父亲家中的光景很是暗淡,透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意;有的人认为《背影》抒发的是一种“人到中年”的复杂感情,是中年人成熟的心理活动;还有的人认为《背影》负载了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忏悔隋结,是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9.
父亲为远行的儿子买一次桔子,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经朱自清倾情演化,成为了文学经典,常读常新。但是,为什么其他人所写的此类文章没有成为名。作,而《背影》却打动了几代读者呢?教好《背影》,先要读出《背影》的背影。  相似文献   

10.
黄国隆 《现代语文》2008,(7):108-10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在一九二五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饱蘸浓情的笔调,回忆起与父亲惜别的背影。每次读后,都会被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父子深情所感动,被那最深沉最真挚的亲情所感染。  相似文献   

11.
作在1947年7月1日答《艺知识》编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二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用最华美、最凄婉、最细腻的笔调来描绘刻骨铭心的爱情,引得读者泪珠纷弹、情思翻涌,却不想朴素、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来的亲情则更深刻地感染着红尘中的你我。这世间有一种情从来不求报答,从来不计收获,无私得如清朗的天空,纯洁得如清澈的小溪,就那样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心中,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那就是——永不褪色的亲情。朱自清一篇《背影》传唱数十年,我们不会忘却那略显肥胖的爬过月台的父亲的背影。驿停一篇《沿着鱼脊回家》又让我们再次品味出亲情的弥足珍贵、醇香远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亲情像泥土一样滋养生命,也像泥土一样常常被人遗忘。可是,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亲情就成了一只红泥小火炉,被人们捧着取暖。亲情难舍,亲情难忘。《背影》写的就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珍视亲情,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背影》,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去感悟亲情,去领略亲情在人生中的不可或缺,以达到完善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父爱无声     
提起父亲,便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背影》中的父亲像一杯白开水,初品时平淡无奇,细品却别有一番滋味,其实,天下的父亲都是如此,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背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散文,作者朱自清在该文中书写了浓浓的父爱。文章平白、质朴,没有华丽的语言和刺激的情节,只有浓到化不开的亲情,触人心弦,使人不禁潸然涕下。本文中笔者针对《背影》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从如何教入手,对《背影》的教学启示进行了挖掘,并谈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16.
让我们先看一下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谈论《背影》的一段字:1928年.我家已搬至杨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人民政协报》1998.10.25)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在创作《背影》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在真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从先生的一番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只在真实”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上课了,老师没有及时到班。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瞥了眼摆放得正正的语文书,《背影》这一题目深深刺痛了我。背影,父亲的背影,父亲——一个多么可笑的名词。父亲在我的生命中缺席了十多年,我想象不出父亲的背影。抬头望了望窗外的天空,有些阴霾。那些我始终不愿记着却在我脑际扎根的回忆排山倒海而来。  相似文献   

19.
上完《背影》,我的脑海里仍不时浮现出那幅令朱自清先生几次流泪、致无数读者感动不已的“背影”。下一堂课。自然是写“背影”——一般老师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反映父母和子女亲情的作文。我上过好几轮《背影》,都让学生写亲情作文,但收效都不大。不少学生觉得写不出什么,写出的作文也十分平常,甚至还有学生把“作文选”中的一些段落移植来交任务。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0.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