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朱瑛 《湖北教育》2005,(4):24-26
我曾多次置身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的同时,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听课中,我们就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讨论讨论、表演表演,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怕走上烦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他们谈讲色变,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提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与习惯。与此同时,不少老师很怕讲,他们担心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就是填鸭式,故他们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甚  相似文献   

4.
笔曾多发参加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课程理念给语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语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更应当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师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老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谈讲色变,生怕走上繁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在2004年《人民教育》第18期上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  相似文献   

7.
朱瑛 《河北教育》2011,(10):10-12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专家认为,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有的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因此在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上,就出现了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的现象。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讲?究竞应...  相似文献   

8.
一、不要谈“讲”色变现在,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各实验区和实验校组织的观摩课、研讨课、展示课活动中,不少教师都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请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师的任务在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9.
当讲则讲     
课程改革传递给老师们许多新的信息,其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不少地区在执行这一要求时,片面地追求教师应该少讲、学生应该多做,甚至有人提出教师最好“不讲”,希望学生都能自己去发现,任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讲得稍多,或者学生动手时引导得稍多,往往被认定为“牵着学生走”,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存在以下问题:一些语文教师不敢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泛滥: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提问缺乏含金量: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这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对语文教学行为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并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冲突。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不讲”,甚至“不敢讲”,谈“讲”色变,走向了另一极端。请看某老师执教的《麻雀》(人教版第八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  相似文献   

14.
镇教委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作为评委之一,我有幸参加听评学习。他们的授课套路基本相同:让学生诵读课文为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教师还鼓励学生随便发言,不需举手。教师不进行任何讲授,只负责指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读课文。在评课时,大家一致称赞教学方法新颖,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评课后,我感触颇深,语文课上以读为本应予肯定,但教师是否需要“讲”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究。不知从何时起,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现在的老师很怕讲,“要讲”的尽量“少讲”,“少讲”的尽量“不讲”。大概是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气候下,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许多老师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地步,似乎“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看,教师合理适当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感悟更为深刻。执教了《小马过河》一文后,我深深感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性。现根据笔者…  相似文献   

17.
周宝凤 《考试周刊》2011,(46):97-98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以下几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上课不要多讲并不代表少讲或不讲。  相似文献   

18.
石砾 《新疆教育》2012,(23):169-169
1新课程真的不需要老师讲了吗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即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19.
梁兴媛 《甘肃教育》2014,(24):79-7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说得多一些,教师讲得少一些,让学生多动手,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呢?一、教师少讲,是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的前提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少讲;超越学习要求的内容少讲;简单易懂的少讲;学生似懂非懂、难以理解的问题少讲。但是,少讲并不是不讲,少讲则要求教师要引得妙、问得精、拨得巧,教  相似文献   

20.
不少教师认为,要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就必须让出讲台,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听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讨论、表演,却少有学生的诵读、教师的解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往往浅尝辄止。试想,一堂没有教师精彩讲授的语文课或许精彩迭出,但一定缺少深度,华而不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