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长华教授把近 2 0年来有关《诗经》和先秦诸子的研究论文选编在一起 ,成《诗论与子论》 ,由学苑出版社于 2 0 0 1年 6月出版了。所辑的 2 5篇文章 ,全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其中有几篇我原先读过 ,现在研读他包括这几篇在内的有关《诗经》、先秦诸子的研究成果 ,给我的感受跟以前是不一样的 ,因为书中的文章各有学术观点 ,彼此照应 ,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他研究《诗经》和先秦诸子较为系统的学术观点 ,也可以看出他基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先秦时期本来文史哲不分 ,文史哲孕育在同一个文化大母体中 ,因此先秦文学的研究自然带上一层浓郁…  相似文献   

2.
李开 《语文知识》2009,(2):87-90
《左传新论》的学术定位是新时代的经学,它通过对先秦“轴心时代”文化史的考问,全面揭示《左传》这一历史文化名著的内涵。它的学术视角是:从有周官学、诸子学、《春秋》逻辑参照看《左传》。它充分运用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非常重视出土文物对《左传》的研究价值;它重视科学的抽象,重在研究对象内部的逻辑机理的揭示,不拘囿于具体故实的演说和词句的考辨,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形态学思路。由它的居高的学术成就,可推知它的不凡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诗经》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二者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具有密切关联。先秦文献有关引《诗》的文献中,《左传》最具有代表性。已有众多学者对《左传》引《诗》的原由和引《诗》方法做了大量研究。试就其引用《诗经》的篇目、次数和引用的特点而言,对引《诗》情况作全面的考证和分析,为研究《左传》和《诗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崔云 《语文学习》2010,(6):68-70
这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从《世说新语》到《红楼梦》,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从希腊神话到莎士比亚.她都怀着极大的热忱.用心地去读。她把读书当成一种良好的日常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她善于思考和汲取。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先秦诸子散文不仅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还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记叙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独之武前去说服秦伯退兵。  相似文献   

6.
起初,我只喜欢中国古典学,这种单纯的喜欢持续了好几年,从初二始读《诗经》,到大一对先秦诸子和魏晋风度的倾心。那时候,我觉得这些就是学的全部,除此之外便无宇宙。  相似文献   

7.
诗是抒情的。《诗经》原无定本。先秦人的“诗言志”和两汉人的《诗》“采”编说,都是大谬不然之论,并不符合先秦诗骚的创作实际和《诗经》本的编集实际。2000年8月公开的上博战国竹简《论诗》对此提出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杨伯峻先生的《“可”作“何”用——语文质疑录之二》(载《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一文,对王引之《经义述闻》中“可即何”之说,作了充分的发挥,并列举了《诗经》、《左传》、《国语》等先秦古籍的一些用例,作为王氏论据的补充.读了此文,我觉得此说很难成立,至少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中的"及时行乐"主题萌芽于《诗经》《左传》,进一步发展于战国诸子散文,盛行于"古诗十九首"。该主题文学作品与战乱动荡的时代背景、集体无意识、对死亡的恐惧等密切相关,由关注物质层面的享乐到关注精神层面,更加注重人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经》和《楚辞》是诗歌发展的源头,先秦的《孟子》《庄子》等哲理散文、《左传》《国策》等历史散文和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散文发展的源头,它们哺育着后代无数的作家,对于戏剧小说在情节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影响。《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有祭歌、乐歌、叙事诗、抒情诗、社会讽刺诗,广泛反映了约自西周到春秋五百年间社会各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斗争。尤其“风”(也叫“  相似文献   

11.
从《诗经》看周代祭天礼仪姜楠祭礼向被列为五礼(吉、嘉、宾、军、凶)之冠,因为,就国家而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见《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礼关乎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就个人而言,“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见《礼记.祭统》),祭...  相似文献   

12.
对先秦文献的断代研究,向来是研究先秦政治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的基础和津梁。为研究先秦连词“而”的历时语法变化,我们对《周易经》、《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和《荀子》等七部先秦传世文献作了断代研究。除了对各文献历来的断代研究状况作了追溯以外,还对当前断代研究状况和最新研究成果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对“唯是”的训释长期停留在随文而释上,不符合先秦两汉古汉语的语言实际。本文汇集考证了《左传》、《诗经》、《墨子》、《楚辞》以及《吏记》、《尚书》中的“唯是”、“唯时”的用例,指出:处于句首或句中的“唯是”、“维是”、“惟时,,除极少数用例外,通常是先秦古汉语中有一定使用频率的双音合成词。它是由介宾短语发展凝固成的囚果关联词语,训释时不宜分裂,方是符合语言实际的确解。  相似文献   

14.
《蚂蚁》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三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蚂蚁的嗅觉很灵敏。尤其对樟脑球的气味特敏感。上课了,学生们都用小手捂住自己装蚂蚁的小瓶,同时用一双双智慧的小眼睛注视着老师手上拿着的实验用品。首先,我进行演示实验。“同学们,请仔细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空白投影片。”(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所以我使用空白投影片)“再注意看老师接下来做的一系列动作。”我先用樟脑球用力地在投影片上画一个圆,然后把瓶中的三只蚂蚁投到上面,再看蚂蚁会不会冲出圈外。呀。太…  相似文献   

15.
王畅眉 《山东教育》2005,(16):13-13
前不久,在一次业务学习中,我们观摩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落叶》,有的教师坦言有点受不了窦老师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不知道这样想的老师能否接受窦老师的感言:“我面对的是孩子们,我的课是上给孩子们的,不是表演给大人看的。”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我校开设的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包括“《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老子》选读”“《庄子》选读”四门课程.先秦诸子散文是先哲们留给后世的丰厚遗产,也是中华民族馈赠给世界的大礼.尽管学生知道阅读文化经典意义重大,但还是对内涵博奥语言艰深的诸子散文敬而远之,这正应了幽默家马克·吐温那句话:“经典是人人希望读,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许多中学课本中对《诗经》的注解都说《诗经》也称(或古称)“诗三百”。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也说“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都是把“诗三百”作为《诗》的代称。我觉得这么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断无疑给争论多年关于语文性质的大讨论画上了鲜明的句号,《先秦诸子选读》无疑承担了实践人文教学的历史重任。《先秦诸子选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 :1 .秦统一以前的文学叫文学。文学艺术起源于 ,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对的认识和征服的愿望 ,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和《》等。2 .战国散文按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以叙事为主的散文 ,也称史传散文 ;一类是先秦诸子各自阐述政治学术观点的以论述为主的散文 ,也称诸子散文。3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代表作品有《》、《》等。4.《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谷梁赤的《》和《左传》 ,《左传》按《》编年顺序 ,比《春秋》多十三年 ,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 ,篇幅是《春秋》的倍 ,《左传》是《》的…  相似文献   

20.
意见和建议     
<正>《素质教育博览》编辑部的哥哥姐姐们: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给《素质教育博览》写信。你们知道吗,我以前很不喜欢读书,但自从看了这本杂志,我开始对读书感兴趣了。我最喜欢“娱乐新干线”里奶瓶猪的故事和“二黑学法”,每期都是最先看。它们对我来说可是非看不可的!慢慢的,我对写作也开始感兴趣了。以前,老师一布置写作文,我就头疼;现在不同了,即使老师没有布置,我也会自己动笔去写。这要归功于你们的刊物噢!我有一首诗要献给你们,写得不好,请你们不要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