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是由对象本身特点直接引起的注意.也就是说:教师根据课的内容、任务、运用合理的训练、组织手段,让学生在忘情的身体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特性,我以一个男生班为实验班,另三个班为对照班,进行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利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无需作任何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某些事物发生的注意。外界的各种"新异动因"、特别强烈的刺激会引起人的无意注意,自身的需要和兴趣也可激起人的无意注意。总之,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因此,小学生的注意往往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但是,无意注意若集中于学  相似文献   

3.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 ,都是应该加以运用的。一、无意注意及其运用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往往是由周围的环境变化引起 ,不是由人自觉控制的。例如 ,在喧哗的教室里 ,灯管突然爆炸 ,大家会不约而同的将视线转向破碎的灯管 ,这是无意注意。将无意注意应用到教学中就应做到 :1.教室环境应该比较安静、简朴。如果教室周围噪音过大或有人在窗口围观等 ,就会干扰或转移大家的注意力。2 .教师讲课时的声调要适中 ,语…  相似文献   

4.
"导生制"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上课时可先选择较优秀的学生组织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负责把学到的内容教给另外一些学生.将"导生制"引入习作评改中,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先精心挑选和培养一些写作素养高、评价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生",由"导生"评改其他学生的习作,最后教师总评.  相似文献   

5.
黄海英 《广西教育》2014,(14):123-124
根据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无意记忆",通过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溯本求源、教学手段上进行多维度的刺激、教学态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无意记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堂中,教师如何把握"有"与"无"的分寸,让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这两类注意强强联手。课始巧"引"、课中巧"揉"、课尾巧"渡",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结合,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教"与"养"两种抚育行为构成了一对重要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婴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辅相成.早期的身心相依,决定了教与养合一,养的过程客观上渗透了教,但却是一个"无意教"的过程.处理教与养的关系,就是要使无意的教变为自觉的教,而不是刻意的教,是以养融教.  相似文献   

8.
于漪老师在《引导学生打开认识的窗口》讲座中讲到:“把学生的无意知觉引导到有意知觉轨道,这是发展学生观察力的首要方面。”从老师来说,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时,也应变“无意”为“有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无疑是很重要的。要老师对指导观察训练变“无意”为“有意”,首先要对这项工作提高认识。于老师说:“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认识的偏差或者失误,教师也会出现"有意"或者"无意"的教学错误,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错误资源",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错误、善于预计可能出现的错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往语文试卷评讲课堂上,不少教师往往习惯采用这样一种比较简便的模式:根据已经判好的试卷,针对学生答卷的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在课堂上依次逐条地进行评讲.这时的学生大多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以为只要将老师所讲的"标准答案"搬到试卷上相应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学生则无意或不愿去考虑.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试卷评讲课不感兴趣,其实际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那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愉悦的心态,自觉、积极地投入评讲试卷的学习过程中来呢?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中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说,将之类比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也有"有意"和"无意"之别.有和谐社会的映照和课改理念的推动,我们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都懂得并且努力践行着尊重、赏识、引导、转化等"有意"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隐私",顾名思义,隐蔽,不公开的私事,即指个人的不愿公开的私事或秘密。"数学学习隐私",就是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地隐蔽自己的学习想法、观点的事。为什么学生学习中会出现"隐私"现象呢?造成学生学习"隐私"的因素有哪些呢?最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调查了本校不同年级的师生,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学习"隐私"。小学生形成数学学习"隐私",既有自身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无意于佳乃佳"的观点是苏轼针对书法创作提出的,这一观点与老子的无为、庄子的心斋澡雪观点一脉相承。它蕴含了深奥的艺术精神,在艺术构思、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阶段都体现出"无意于佳乃佳"这一命题的深刻性。正确对待无意于佳乃佳这一命题,是创作佳品的重要前提。"信手之作"与"无意之作"不同,看似"无意",实则经过艰苦训练,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生活化,就是说作文的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思想内容源于生活,有写作者自己的主张、见解、体会。这种写作主张的盛行主要是因为现在学生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思想,文中缺"我";材料贫乏而空洞,编造、虚假,无血肉。如何在短期内迅速而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呢?有意注意不失为一个好途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对我们有直接兴趣的事物所引起的。而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作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课堂上,常因外界的刺激物而引起无意注意。无意注意虽然发生突然。时间短暂,但影响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甚至波及教师对教学的情绪。其实,如果教师善于巧妙地运用无意注意,不仅不会使教学受多大的影响,反而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合·实"课堂时刻关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其有意准备和无意准备,整合即时生成的新认识、新感受,并将此有效聚合起来,引领学生走向认知的真、思想的善、情感的美,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的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如何提升"合·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一节课内,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交替的,教师要巧用这个心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的有意注意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学讲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实施"学讲计划"一年多以来,我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确实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将个人实施"学讲"课堂中的一些认识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仁交流分享.一、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真"自学""自主先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由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从教大半辈子,学生是"放养"的也好,"圈养"的也罢,但绝对不能始终游走在这两个极端,我们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应该努力寻找"放养"和"圈养"之间的平衡点,使学生的注意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间自然转换,从而在自由而又疏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什么是圈养?就是把孩子关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教育。什么是放养?就是不给孩子  相似文献   

20.
"有意"的"无意"是艺术活动的应然状态。本文认为,"无意"也是美术教学的理想状态,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策略,认为它具有如下美感:无中生有,拓展想象空间;计白当黑,点燃教育力量;偶然之必然,蕴含教育本真;突破与重构,激发人生感悟;无心之有意,获取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