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关注的焦点,也是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难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需要在认识三个注意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几条操作策略,即整合资源、充分预设、巧抓时机、把握“灵光”、巧用“错误”、以学定教、紧扣教学“中心”、尊重学生“异论”、重视“从形到理”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体验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作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知道“生成性资源”不会凭空而至,却往往会稍纵即逝。那么,面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有效生成不仅植根于精心预设,还应关注学生,关注过程,把握学生的认知偏差,敏锐地捕捉到“生成性资源”,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让教学在动态生成中不断完善,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生成性教学备受关注,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只有切实把握生成性教学的可信度、有效性、深广度、多角度、多维度,才能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生成空间,把握学生的有效生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成为了愈来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侧重探讨生成性教学必须把握的几个实践问题,并结合具体的课例,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对生成性教学的基点、方向以及“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高中生物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理念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学生生命观和人文关怀。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注重"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把握课堂阵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自身的教学素养、机智与智慧,改变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开展生成性课堂教学,提高生成性课堂教学质量。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由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一、重视课前预设,预留生成空间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预设是首要环节,即做好备课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把握生成性资源及利用,将这些资源消息转化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让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为教学增加动力,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更有效的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笔者从“声资源”的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的优化等来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高中生物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理念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学生生命观和人文关怀。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  相似文献   

11.
张建忠 《考试周刊》2012,(79):67-6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从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生成中进行有效教学。本文试着从教学流程的角度来解读数学“生成性教学”的一般策略,生成,需精心预设;生成,需尊重学生的发言;生成,需机智把握契机,适时调整,以学定教;生成,需讲究策略,时而放大,时而缩小,时而引申,时而搁置;生成,还需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正确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致力倡导有效的动态生成的同时,重视课前预设,做到精心设“疑”,预设思维的火花;巧妙设“局”,提高预设的针对性;想方设“法”,激发精彩的生成;习题设“关”,促进生成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面对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精心“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巧处“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只有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指导下的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目的,创设民主、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前作好精心预设,“有心”发掘生成力,并留有生成空间,更要在课堂上把握互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生成,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智慧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王芳丽 《文教资料》2013,(16):35-3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预设性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由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而忽视、放弃预设,导致课堂生成的盲目、无效、教学质量低下。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与把握,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是课堂教学应把握的难点。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二者关系的把握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引发实质性的变革,是与缺乏生命气息密切相关的。“动态生成”教学观从变革课堂教学的组成形态着手,期望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组合、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最终实现教学的优质化。“动态生成”教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在“动态生成”教学观之下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学习过程的推进和教学任务观念的导向等几方面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引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甚至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它成为我们课堂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下而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地处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其生成性是可以把握的。因此,教师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机智,准确地捕捉生成、把握生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生长和建构,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调整形成的活动过程。这是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的重要方法。“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过程。生成性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学识渊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