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牵引力一词在中学、中专物理教学中常常提到,是指汽车、机车等本身向前的动力.课本中多次提到牵引力使汽车产生的加速度;牵引力对汽车所做的功等问题.一些参考书在解释牵引力时总把它说成是摩擦力;或模糊地使人容易理解为牵引力就是摩擦力(如中学物理甲种本25页:“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常遇到有关牵引力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汽车牵引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各种刊物时有文章阐述“汽车牵引力问题”,有对汽车牵引力概念作研究的,有关于牵引力做功与否争论的。笔者读了有的文章后很受启发,但也发现有的文章不能自圆其说。仔细看来,发现教材和各类刊物关于汽车牵引力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说法一:牵引力是地面的摩擦力产生。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出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第55页这样阐述: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之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  相似文献   

3.
在各类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中,常常涉及到汽车牵引力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搞清楚,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对力学的学习不利。那么,汽车牵引力究竟是什么呢?1汽车牵引力的实质众所周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定能找到其施力物体。那么,汽车牵引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呢?传统的说法是:发动机给汽车牵引力作用。依此观点,汽车的牵引力是发动机给的。其实这种说法欠妥,将发动机和汽车分离,把发动机和汽车相互作用的内力看作是外部给整体的外力。事实上发动机与汽车车身间的相互作用力无法使这个共同的整体的…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汽车行驶时的牵引力?如图1。汽车上的驱动车轮(后轮)在由发动机传来的逆时针的驱动力短M作用下,与地面接触的轮子上的O点相对于地面有后滑的趋势,从而出现了地面作用在轮子上的阻碍O点向后滑动的静摩擦力f。在驱动力矩M和静摩擦力f共同作用下,轮子向左滚动,汽车向左前进。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时,力f是外界物体作用在汽车上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常遇到有关牵引力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汽车牵引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各种刊物时有章阐述“汽车牵引力问题”,有对汽车牵引力概念作研究的,有关于牵引力做功与否争论的。笔读了有的章后很受启发,但也发现有的章不能自圆其说。仔细看来,发现教材和各类刊物关于汽车牵引力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6.
刘德华 《物理教师》2004,25(11):13-15
在物理教学中,常遇到有关牵引力问题.对“汽车牵引力问题”,中学物理教科书中未做任何阐述,几种词典或未将“汽车牵引力”列为词条,或对“牵引力”词条的解释也不尽一致.于是,各种刊物时有文章谈论“汽车牵引力问题”,有对汽车牵引力概念的研究,有关于牵引力做功与否的争论.有的文章看后很受启发,但也有的文章不能自圆其说.本文探讨了汽车牵引力的本质,并讨论和解释了有关牵引力的几种现象,最后对词典中“牵引力”词条释义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起动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常见的问题 ,因为在讨论汽车的运动时涉及运动学、动力学 ,以及摩擦力、牵引力、功、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等内容 .为简化物理过程 ,许多文章把汽车的起动分成两大类 :以额定功率 (或恒定功率 )起动和以恒定牵引力起动 .一般文章认为 :“汽车从静止开始以额定功率起动 .开始时由于汽车的速度很小 ,由公式P =Fv知 :牵引力较大 ,因而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a知 :汽车的加速度较大 .……”[1] 对此 ,有文章提出 :“汽车是不可能以恒定功率起动的 ,因为根据P =Fv ,在起动初期速度v很小 ,牵引力F应很大 ,特别是刚起动时速度为零 ,牵引力F应是无限大 .”[2 ]笔者认为汽车能以额定 (恒定 )功率起动 ,且其物理过程并不是如上面引述的文章分析的那样 .1 汽车以额定功率起动现象的描述在一段平直公路上 ,假设驾驶员先把汽车排挡置于平时能以额定功率运行的适当挡位 ,踩下离合器 ,点火起动发动机 ,随即加足油门 ,使发动机的转速在短时间内达到额定功率的要求 ;然后迅速放开离合器 ,使发动机的动力瞬间挂上驱动轮的转轴 ,驱动车轮飞速地转动起来 ,但轮胎在地面上出现打滑现象...  相似文献   

8.
汽车的牵引力究竟是什么力,只要弄清楚了汽车的牵引力是怎样形成的,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了。汽车的牵引力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先设想用钢丝绳将汽车吊起来,然后再分析把汽车放在水平木板上或地面上时的受力情况。一、汽车用钢丝绳吊起的情况用钢丝绳将汽车吊起来,发动机启动后,从曲柄连杆机构产生的曲轴转矩,经传动装置(包括离合器、变速箱、万向联轴器、传动轴、后桥差速齿轮箱)传至后轴,最后传递到左右驱动轮(后轮)上。这时汽车后轮就受到一个力矩M的作用(图1)。图中以一对力偶  相似文献   

9.
“设问”这种修辞手法,运用范围很广,几乎各种文体都能使用。所有谈论修辞的书和中学、师范语文课本也都无例外地要谈一谈它。其中比较一致的解释是:设问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方法。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不尽合理,影响对  相似文献   

10.
火车、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都是内驱动作用系统.本文以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自行车为例,分析内驱动作用系统的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问题.车辆的功率P=Fv,式中F是牵引力,v为行驶速率,在中学物理和普通物理教科书中有很多习题都将主动轮所受的静摩擦力作为牵引力,但静摩擦力是被动力,而且也不作功,说静摩擦力是牵引力,使人难以理解.在确定车辆行驶的加速度时,根据质心运动定理,应由外力矢量和决定,然而外力矢量和是一个未知量.加速度的大小实质上与内驱动作用力的大小密切相联系.“内”和“外”究竟如何联系?此类问题只有应用功能原理才能得到解释,车辆运动时,车身连同载荷作平动,车轮作转动.设m为平动物体的质量,m_0为车轮质量(假设前后轮质量相等)f_1和f_2为分别作用于后轮和前轮的静摩擦力,N_1和N_2分别为作用于后轮和前轮的支持力,δ_1和δ_2分别为后轮和前轮的滚动摩擦因数,F_r为车辆所受的空气阻力.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1.
汽车运动的问题在中学物理中经常会遇到 .如果不考虑车轮等部分的转动 ,可将汽车看做质点 .在对汽车的受力分析中 ,不计空气阻力时 ,一般认为它共受四个力 :在竖直方向上 ,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 ,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前的牵引力 F牵 和向后的摩擦阻力 f阻 .设汽车质量为 m,加速度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F牵 - f阻 =ma,1那么 ,什么是牵引力 ?牵引力是怎样产生的 ?牵引力与摩擦力是何关系 ?大家都知道 ,如果没有摩擦力 ,车轮将在原地打滑而不能前进 .下面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地分析 .一、汽车运动过程中的牵引力和阻力汽车起…  相似文献   

12.
汽车启动后 ,其牵引力F、速度v、加速度a及实际功率P都在变化 ,这些变化是否遵循某种规律 ,现分三个阶段给予剖析。1 匀加速运动阶段设汽车的额定功率为P0 ,阻力恒为 f。汽车刚起动时 ,速度为零 ,根据F =Pv 认为牵引力是无穷大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汽车牵引力是通过活塞、连杆及齿轮传动装置传递到车轮上 ,这些机械构件的材料牢度决定了汽车的牵引力不可能起过某一个最大值F m。由于Fm 和f恒定 ,根据Fm- f =ma可知汽车这时做匀加速运动 ,汽车速度在增加 ,而实际功率P =Fwv也在增大 ,但始终小于额定功率P0 ,当P =P0 时 ,匀加速阶段就结…  相似文献   

13.
就矿井双滚筒共同驱动带式输送机经常出现的滚筒磨损问题,通过对带式输送机双滚筒共同驱动方式下两滚筒牵引力分配的推导,探讨了两驱动滚筒实际直径偏差对牵引力配比的影响,并针对以上影响造成的双滚筒共同驱动带式输送机滚筒磨损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进化论认为创造先于选择。各个不同文明的差别既来源于“轴心时代”的创造,也取决于这个时代终结时期的文化选择。春秋战国曾是中华民族最富于精神创造力的时代,与秦皇、汉武之后有显著不同。本文拟对中国思想文化“轴心时代”的“原结构”作初步探讨。  一、“轴心时代”与原创性思想家“轴心期”(AxisPeriod)是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1883~1969)1949年出版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论述的重要范畴。雅氏认为从人类统一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大致在公元前800~2…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教材或习题中,经常会遇到与汽车有关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地面对驱动轮施加的向前的静摩擦力吗?  相似文献   

16.
邓学明 《物理教师》2011,32(1):49-49
本文把质心运动定理和力矩做功等知识应用于汽车启动这一较为具体的过程,分析汽车启动的动力来源,探究内力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经常提到汽车、火车等各种车辆的牵引力,一些教师中存在很多误区或模糊的理解,如:①牵引力就是地面对驱动轮施加的静摩擦力;②牵引力就是指传动系统对驱动动轮施加的力;③启动过程的加速度是由牵引力与车轮受到摩擦力的合力产生的;④启动过程动能的增加是因为地面对驱动轮的静摩擦力去克服地面对车轮的滚动摩擦力做了功:…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相长”一语最早见于《礼记·学记》篇,并作为教育格言流芳百世,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识、运用。但对其意义的理解,本质的解释,则是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教学相长”是教学原则,它同“长善救失”、“善喻”、“预、时、孙、摩”等原则相并列。第二种看法,认为“教学相长”就是指师生关系。第三种看法,认为“教学相长”揭示了教与学结合,形成教学的全  相似文献   

19.
将物理模型“质点化”往往可以使问题得到很大简化。然而在处理一些涉及内力做功或是舍有转动的情况的问题时,将物体简单地看成质点,又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中学阶段常见的三个情景,探讨物理模型“质点化”的适用条件,并着重从运动学和能量转化两个角度,对在“质点化”处理中出现的“等效力”——汽丰牵引力和阻力的定义问题做了一些讨论。最后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谈了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物理中,已涉及到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时的定性分析,包括加速度变化规律、速度变化规律、牵引力变化规律及极终速度等问题。但又没能给出定量讨论,甚至无法确定汽车达某一速度v(0<v<vm)时所需时间与所通过的位移以及汽车何时才能达到极终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