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日本最重要的民主主义作家之一,宫本百合子在日本的战后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小说《风知草》通过主人公宏子与重吉夫妇二人间的互动和战后三个月的活动经历,描写了日本文学从未涉及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从文学以及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历程的角度看,《风知草》不仅在文学特征上有其独到之处,在思想性上较之其他文学作品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宫本百合子原姓中条,本名百合,是日本昭和时期杰出的小说家、评论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战后民主主义文学的旗手。17岁时以《贫穷的人们》初登文坛,以天才少女的姿态备受瞩目,之后以无产阶级文学作家、民主主义文学领袖活跃于文坛。  相似文献   

3.
宫本百合子是日本大正、昭和时期有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其作品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真实描写人物的思想,给读者展现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现实画面。另外其作品一直倡导民主、和平,主题鲜明,是日本民主主义文学一个很好的奠基人。其作品的影响力很大,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挖掘人存在的意义,着眼于对主体性的探求。与此同时,文学批评的主体性也极为重要,在确立文学批评的根本性价值指向的基础上,对文学批评者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提出了很高要求。本文从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作为文学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和作为接受主体的批评者的主体性三个方面入手,尝试分析德语文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骋 《文学教育(上)》2010,(11):116-118
"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典籍,历来为各代统治者和文人所推崇。明太祖朱元璋确立了"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的科举政策,由此四书就被当做士子日常的功课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并确立了"四书"在明代文学中不可撼动的统治地位。而"四书"地位的确立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主要以"四书"在历史上地位的沿袭为研究对象,同时简要分析四书作为明代科举考试的依据对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宫本百合子的"自传体"小说《伸子》,历来多围绕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人物形象对比或从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叙事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作家对"男权中心社会"的解构,解读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台港文学进入文学史写作之后,对于华裔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在"新移民小说"、"流散文学"、"华文文学"之后,"华人文学"概念被提出。本文意从文学的语言与语言的文学两个方面,分析异同并借此为海外华裔作家写作中的"留白"找寻答案。  相似文献   

8.
平安时代是日本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描写贵族生活的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它与描写宫廷生活的清少纳言的随笔文学《枕草子》堪称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双璧。同时“日记文学”也风靡一时。女性作家以道长全盛时期奢华的后宫生活为背景,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女性假名文学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风格研究倾向于作家创作个性、主体性研究,对当下文学理论研究起到了奠基意义。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这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文学风格研究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关于文学主体性的争论中,有一个主要问题未引起重视,这就是文学的对象化问题。从文学本体论的角度看,文学的主体性的实质,就是作家的主体性在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中的表现。文学创作,归根到底,乃是作家的自我实现。因此,要谈文学的主体性,就要落实到对象化这个问题上。对象化,是文学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下面试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欧学"与明初台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以来形成的台阁文学以欧阳修为典范,通过"欧学"的确立,全面突出了欧阳修的历史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台阁文学的基本范畴.欧阳修成为集政治风范、通经学古之学、文史之才于一身的典范作家,其六一风神也成为台阁文学的精神榜样.  相似文献   

12.
转向文学是指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不得不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作家写的作品。而战时文学是指日本举全国之力投入战争之后一些作家发表的恐惧战争的作品。不管是转向文学还是战时文学,其根本是反映了日本人不得不与良心对抗的矛盾与斗争,包含着良心的呼喊。而这些作家不太出名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的文学与本心背道而驰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是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日本文坛"鬼才"。其作品《杜子春》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太平广记·杜子春传》,1920年(大正九年)发表于童话杂志《赤鸟》。当时的芥川正饱受精神及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因此借《杜子春》一文显示出对人性利己主义的强烈控诉。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的芥川分身文学研究基础上,重点关注日本方面的研究,理出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分身,老人是芥川龙之介的分身,老人是芥川父亲的分身这样三条主线,对芥川分身文学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能对国内芥川龙之介分身文学的理解和研究起到一点补充、参考、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向文学是指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不得不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作家写的作品。而战时文学是指日本举全国之力投入战争之后一些作家发表的恐惧战争的作品。不管是转向文学还是战时文学,其根本是反映了日本人不得不与良心对抗的矛盾与斗争,包含着良心的呼喊。而这些作家不太出名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的文学与本心背道而驰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圣愚文化是俄罗斯宗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固有的"疯癫与虔诚"的双重性品格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肯定性"与"否定性"内容,如对永恒救赎的肯定、对世俗权力的否定等;同时也对其文学形式发生着结构性作用,如审美满足的延迟处理、自我指涉性的嘲讽以及微观叙事形态下的宏大叙事风格。圣愚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中介是受到圣愚文化陶冶的俄罗斯民族性及其代表人物——作家群体。因此,对这些复杂关系的研究将能更好地发掘出俄罗斯文学经典的普世意义和审美价值,并对我们本土文化的建设提供一种参照系统。  相似文献   

16.
贞观时期在文学史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学界的研究集中在初唐诗风、初唐作家以及初唐文学环境等方面,并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现有研究并未突破传统的"四唐"分期法,多采用对初唐文学的整体观照或拣选某一命题剖析的方法,均未注重凸显贞观时期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认为,文学场是不同的资本持有者角斗的空间,由许多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形成,研究文学意味着建构一系列"纸上的建筑群"。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场而言,出版机制的转型促使中国当代文学不断应对"经济场"的挑战,并且逐渐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变化。出版机构通过品牌战略、包装作家、策划专题等举措赢得了在"文学场"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抗拒了"经济场"、"政治场"的力量,也使当代文学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形成"好看"就是"好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日本文坛涌现出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文学作品,并以其独特的魅力独领风骚,这也标志着日本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中,津岛佑子是日本文学界很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颠覆了封建时代的男权主义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家庭形态,而着眼于不完整家庭和建立以女性为主体的新家庭模式,更加贴近...  相似文献   

19.
昭和时期,尤其是昭和战后时期,是日本女性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由于新宪法的颁布,女性得到了解放,女作家们开辟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富有教养及知性的女作家辈出。战后的女性作家无论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同时所涉猎的文学领域也很广泛,不仅是小说界,在短歌、俳句、随笔以及日记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女性作家。论文首先纵观战后动荡时期的女作家发展态势,然后从各个文学形式的角度分别介绍并典型分析女作家及作品。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立普斯"移情"理论中对情感的认识,阐述了立普斯对"情感"与"美感"的区分以及"情感"与其他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肯定了其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其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合理性,进而提出借鉴其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以应用于当前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