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了“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用他的“如椽”巨笔,详尽地描绘了令他魂牵梦绕的湘西世界:在湘西世界里充满了色彩斑斓的风情美、刻意的意境美,作品中使用了古朴的、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独到的心理描写,采用了度尾与煞尾兼用的方法。这些无疑将我们引领入沈从文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4.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0,(20):25-26
沈从文是京派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这位来自蛮荒一隅的“土著”作家用田园牧歌式的笔法构建着他的“希腊小庙”——理想的湘西世界。在这个独特的世界里,乡村少女以其健康、质朴的自然美和人性关成为偏远湘西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她们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对于进一步了解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的人生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沈从文打造的湘西世界中,女性一直是他最关注的,而其中的湘西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极力塑造的。在这些少女身上体现着沈从文的美学追求,寄托着他的人生理想,本文试图通过对沈从文笔下湘西少女形象的分析,找到沈从文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对两性关系的个体感悟。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想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纪。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受情的纪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7.
“湘西世界”作为作者沈从文个体生命和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隅,具有独特且永恒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与思考。从地理层面来看,“湘西世界”是指位于湖南省西部的区域泛称,该区域山脉纵横,河网密布;从文学层面来看,是指沈从文所创造的具有自然美、人性美的想象世界。通过人居环境学中的空间观、传统“桃花源”式的理想人居以及“点景”和“整体生成”等概念来审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得以观察出人居环境的客观世界同作家作品的主观世界之间的相互映照。  相似文献   

8.
“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重要命题,他以充满个人记忆与情感的特殊观念及其叙述,创构了“美”,包括男性的野性活力,不受任何物质功利污染、不受道德规矩羁束的情欲和性爱,美好温馨的琐细日常生活,它们安抚了沈从文的“流浪”之心,缓解了现实带给他的精神威胁和危机,从而述说了他所追求的人性理想。然而,只要我们仔细阅读作品,就会始终感觉到一种“美”的离心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沈从文精心构建的"湘西世界"中,存在着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是"湘西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沈从文的"动物世界"具有烘托环境、渲染心境、推动叙事的多重功能,以动物朴实本真的生命之美映衬美好的人情人性,以动物鲜活生动的野性之美揭示城市文明的虚伪做作,构成了沈从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正> 象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作家一样,沈从文也有着自己的“创作家园”,这就是他的故乡湘西。沈从文的小说世界是“湘西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超越自身的象征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人类历史舞台的缩影。“湘西世界”中隐含的“乐园”和“失乐园”的故事,可作为人类戏剧、人类命运的代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具有世界文化意义。一、乡土文化沈从文与湘西的关系,使我们十分自然地联想起世界文学中几个有名的大作家与自己的家乡的联系,如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和威赛克斯,威廉·福克纳和美国南方,舍伍  相似文献   

11.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对"人与自然契合"的湘西世界的自然美、风物美和人性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歌颂,极力追求一种古朴宁静的乡村文化景观.他在作品中构筑的那个的"湘西世界",触及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积淀的"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的原型,满足了时代补偿性调节的需要,因此震撼了人们的灵魂,使其作品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乡土文学中,沈从文以其清新独特的"湘西"作品著称于文坛。他的"湘西世界"是现代文学是上一颗永远的行星,散发着光芒。作为乡土作家,沈从文有着强烈的乡土根性。在其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乡土情节。我们透过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可以看到沈从文那种浓浓的思乡情节。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不老的情歌,是一段美丽的往事。此作品不但为读者展示了湘西世界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还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社会理想以及他重塑民族性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上说 ,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 ,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 (“他者” )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 )的批判 ,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 ,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 ,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中构建起的湘西世界总是以本真和原初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乡土风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那里的人民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性的美。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原生态描绘。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描绘,既表达了他对湘西水乳交融的情怀,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对美好人生的倾心与向往,又曲折的反映了他的写作理想和社会理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另外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大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湘西为背景,描绘出"湘西世界"中的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欢离合。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对于湘西呈现的落后愚昧,他希望能有所改变,想在改变中寻求湘西未来的命运,但又怕现代文明的输入会导致湘西世界中自然人性的堕落。沈从文是独特的,他既追求现代性同时又反抗现代性,在看到传统文化落后的同时又指出传统文化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在看到现代文明的先进时又能指出其存在带来的弊病。本文试从《萧萧》这部作品来分析沈从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沈从文自我定位对其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论上说,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他者”)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的批判,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19.
严明 《考试周刊》2014,(84):14-15
<正>沈从文是以一个湘西作家身份进入文坛的,他的作品艺术带有湘西边地人民特有的朴野气质,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他把自己的社会理想的乐园安置在历史和地理上催生《楚辞》,并享有桃花源盛誉的湘西,尽情地赞颂了那里的古朴民风,描绘了一种他心目中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就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由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探讨他蕴含在作品中丰富而独特的民间性。一《边城》故事的发生地茶峒所在地属花垣县(旧称永绥  相似文献   

20.
以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论观照沈从文的《边城》,其浓郁的地域性色彩不仅显露出沈从文个人对于故乡湘西的“恋地情结”,其有关湘西的地方书写更是一次成功的地方诗学实践。《边城》所展现的“湘西世界”是在湘西地方性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想象而生成的虚构的“地方”,是沈从文根植于湘西的“地方感”所重构出来的一个彰显美善的理想化地方社会。透过对湘西人文生态和地方性知识的“深描”,沈从文在其文学的“湘西世界”中以独特的地方诗学实践重构了“文学的湘西”,艺术化地把湘西形塑成为一个地域性的文化符号。作为地方诗学实践的产物,《边城》“湘西世界”的美学价值对于我们当下建设美好社会,反思“无地方”问题等都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