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好的故事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深思,能让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唤醒学生成长的智慧,激发学生成长的潜能。讲充满人生智慧的哲理故事。充满哲理的故事,对学生是一种思想的点化。故事蕴涵的人生智慧,能触动心灵、引领航向。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可以讲邓亚萍刻苦锻炼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生活的哲理,生命的意识。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温暖和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广袤的语文天地中自由地驰骋、快乐地遨游。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作为教师,应该把阳光撒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生活充满色彩,应该给学生以精心的呵护,真诚的赏识,用爱心激发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这是学生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催化剂、润滑油,是师生平等对话、心灵交融的桥梁、纽带。恰当地运用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作者宣泄隋感、释放心灵、展示艺术美的平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充满情趣地以“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呢?教育家赞可夫说:  相似文献   

6.
<正>默读,阅读的"童子功"!这一功夫要跟随孩子们终生。当提到"默读"时,孩子们总会把"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的要求熟念于心。一直在思考,这一"文字"与"心灵"交融的默读过程,学生该怎样自自然然地充满期待地"学",怎样踏踏实实地充满期待感和挑战欲地"习"?让默读这一阅读童子功不走过程,不贴标签,真正让文字在学生的心灵间走个来回,留下阅读的印迹。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学生循循善诱,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尊重学生,和他们达成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默契;耐心地解惑,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兴趣为基点,使学生在充满微笑情趣的气氛中成功地表现自我,用微笑作为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把成功的信念变成志趣,实现技能的迁移,转化成推动他们自觉前进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8.
青春健康向上,生活充满阳光,抒写美好心灵,理应是青春文学的永恒的主题。新世纪的方兴未艾的青春文学、校园文学,大踏步地走进了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充满青春活力与个性的佳作源源不断地出现,激发了大家的读书欲望,提升了读者的精神境界,构建了他们心灵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评价不光是单单地评改作文,更主要的是评学生,关注学生。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心理出发,启发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将充满感情的语言恰当地运用在作文评语中,通过评语的人文性去打动学生的心灵,用"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化评语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一、给学生关爱,写激励式评语作为语文教师,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来说不应该对学生求全责备,而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  相似文献   

10.
崔梦雪 《快乐阅读》2013,(10):50-5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坦荡的胸怀,蹲下来与孩子对话,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在与教师零距离接触中进行心灵的沟通。好的提问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课堂提问需要智慧,更需要爱心。课堂是学生求知解惑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重要舞台。教师充满智慧、  相似文献   

11.
刘灵侠 《辅导员》2010,(24):25-26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语文是一门有血有肉、充满灵性的学科,教师如果懂得煽情就可以让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润。比如众所周知的著名主持人倪萍,她能游刃有余地调动着观众的情感;比如阿炳的《二泉映月》,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只有用爱心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师生心灵才会相通。本期我们为读者编排的一组稿件是反映班主任工作的教学实践和切身体会,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头绪很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儿童的成长是其心灵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班主任就是要用充满感情的灵巧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从而使一个个出色的个体组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评语是师生间推心置腹的交谈,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教师那充满激情、诗一般的优美语言恰当地运用在作文评语当中,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催化对写作的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而绘本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中的图画能帮助学生读懂故事。优秀的绘本能使学生快乐地走进阅读,并让心灵和语言充满美好和诗意。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蕴藏的灵性与思想,感受那充满魅力、充满人性的语言美,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熏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堂课成功与否,导入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本文试从以旧带新、情境渲染、评论架桥、音乐熏染等几方面,就导入的方式及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充满激情、智慧和创造的数学教学应拥有一种博大深沉的情怀,让它激发学生对人性的关注、重视和自我欣赏;让它给予学生美的理性审视,引领学生穿越数学文化的长廊,感受心灵的震撼和涤荡;让它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和赏任感,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关怀和重视,让数学课堂成为充盈和弥漫浓郁情感气息的生命栖息之地。一、人文关怀——智慧温情的心灵照耀在传统的视野中,数学是充满纯粹的理性和严谨形式的科学,数学教学也因此被披上理性和冰冷的外衣,被囿于思维体操的机械重复训练之中。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  相似文献   

18.
王玲霞 《考试周刊》2012,(90):45-45
写作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心灵抒写,学生的作文应该以心为主角,以情为媒介,以生活为舞台,引导学生睁开心灵的眼睛,伸展情感的触角,让情激荡于心胸,让理升华在脑际,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首先要培养学生一颗敏感而温柔的心,让生活感动自己,其次引导学生对写作手法进行体悟,感动别人。  相似文献   

19.
享受教育     
魏军 《四川教育》2004,(12):1-1
时下,享受教育成为时髦词语。“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马卡连柯语)这是因为教育总是和那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总让人充满憧憬,以一种虔诚的心,向往着美好的心灵诗意地栖息。大众化的享受教育,就是让学生少吃苦,或者创造一种让学生自觉、愉悦、自愿吃苦的环境,让学生不再对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私语     
一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三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四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72006年5月号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五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六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让心泉自然地流淌。七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