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华时报》副总经理谭军波先生把发行与编采比喻为夫妻关系,非常生动、形象和切实.报纸作为一份产品,编采与发行的产销部门之间应当像一对夫妻一样,携手做大一个"家",让其在社会上撑起一个门面,一片天空.作为一台机器的两个齿轮,编采与发行在互动过程中,必须互相紧密咬合,才能让报纸高速协调地运转起来,从而做大市场.而要想做到两个齿轮的紧密咬合,应在工作中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王爽 《记者摇篮》2004,(1):27-27,55
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主要是报业经营者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的问题。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  相似文献   

3.
基础发行(征订和零售发行)是“眼球发行”的基石,没有基础发行,“眼球发行”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如只注重基础发行,而没有“眼球发行”的配合,就犹如“深巷好酒”、“锦衣夜行”,不利于扩大报刊的品牌影响力.“眼球发行”的实施中,发行对象宜为高学历、高收入等人群,发行数量宜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加强发行渠道管理.  相似文献   

4.
周志懿 《传媒》2005,(10):19-20
从边缘模式到普遍手法,中国报业自办发行自1985年开始,20年时间,完成了数次大的跨越.有资料表明,至2005年,全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已达800多家,创造了中国报业80%以上的广告份额.自办发行,俨然已成为促进中国报业发展的主力大军.然而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由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报刊发行竞争也日益激烈,你打八折,我打五折;你送大米,我送豆油;你请吃饭,我请出国……等等,低价倾销、变相降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已经充斥部分城市的报刊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5.
网络发行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网络发行虽然还不完善,但相对于传统发行仍极具优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发行乃大势所趋.麦克卢汉的文化传播理论对我国的出版发行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从"网上书店"到"图书电子中盘",我国出版业正一步步走近网络发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刘洪昌 《青年记者》2008,(12):15-16
计划经济时代,办报人不问发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报纸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的内容,竞争的本质已经上升到营销即报纸发行这样一个实现产品自身价值活动的层面.市场类报纸与其他商品有着一致的特征:商品化、标准化、大众化.报纸发行对于报纸的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发行是现代报业经济的构成主体之一,过去以办报者为本位的办报模式正在转移到受众本位化,报纸在经历了"内容为王"的历史阶段后,已经悄然过渡到"发行为王"的时代.刘洪昌:大众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江苏出版发行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从"九五"末到"十五"末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总销售由51亿元增加到75亿元,年均增长8%,总利税由2.36亿元增长到4.09亿元,年均递增11.3%.销售规模和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四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十一五"期间,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江苏新华发行集团也面临着出版发行业共有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签发"、"签发人"、"签署",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差异很大.由于这几个概念字面相近,不少单位在公文处理中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9.
刘谦 《记者摇篮》2009,(9):65-65
在报纸进入经营时代的今天,报业对做好报纸的发行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说,报纸的发行数是每个报社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0.
有道是“报社生存靠发行,发展靠广告”。眼下第四季度正是各家媒体单位进行明年报刊大征订的黄金季节,如何在报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尽可能减少发行成本,少用送米、送面、送油、送物资来开拓征订市场,这是每家媒体单位都应该认真深思的问题。据了解,有些媒体这几年在同城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不得不投人大量资金甚至高出报价的成本来吸引读者,保住订数,这确实不是我们媒体人所想看到的发行现象。我们洛阳日报社近几年为稳定和扩大发行,却是在提高对读者增值服务上下了大功夫,也收到显著成效,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发行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无效发行现象初探 一般情况下,报纸的大部分发行量都是有效的,只有极少数系无效发行。所谓无效发行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到2010年底将实现全国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的目标.它在有利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出版物发行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是所有农村类媒体、"三农"出版物的一次发展机遇,如果能抓住这次机遇,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促进发展.把书送到农村,让书香与稻香齐飘,让农民尽快致富,这是出版发行界响应党中央号召,服务"三农"的迫切任务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4.
陈凌 《东南传播》2018,(3):65-69
从前的大多数热点事件发生,形成舆论,我们都习惯于将公众的表达界定为"非理性"或者"情绪发泄"。如果以布尔迪厄的"名誉"概念来看,或许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能够带来"名誉"的舆论行为,公众参与到社会象征资本的再生产中。从这个角度看,舆论并不是简单的言语,而是一种实践行为。"徐玉玉事件"中,公众在呼吁法律的制裁,倒逼监管漏洞之外,以舆论"复仇"的方式修复了社会的"名誉",因为在布尔迪厄看来"名誉"是属于群体的。  相似文献   

15.
营销工作是利用有效的方式和渠道把图书销售出去,以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出版盈利.传统的"发行"工作同样应贯以营销的理念来操作.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在"融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上所搭建的"中央厨房",能否制作出各类优质信息并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关键取决于"厨师"("中央厨房"编辑)的素养与技艺。既会烹饪"主菜"并善于"配菜"以及擅长调味、既能烹调出几道"拿手菜"又擅长做"快餐"、既擅长"做菜"又会"淘菜"暨"选料",是对"厨师"技艺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17.
孟倩 《当代传播》2000,(5):36-38
1985年 1月 1日《沈阳日报》率先实行自办发行,由此引发星火燎原之势,时至今日我国的自办发行已历经 15载。在这期间,自办发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发展速度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据统计,自办发行最初几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1990年前后处于发展的高峰期,之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1995年以后速度明显放慢,成稳步推进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已有 820多家,占全国现有报纸总数的 40%左右。在这些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中,城市报纸尤其是地区级以下的报纸占了绝大多数。省级以上的报纸数量不多,前几年仅有《天…  相似文献   

18.
由"谢朝平事件"到宜黄拆迁事件,再到"李刚门",网民围观的范围已然伸向了政治权力领域,出现了网络时代的"围观政治学"现象。本文从布迪厄的实践语言理论出发,分析语言在网络时代围观政治过程中从开始、冲突至事件消解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当事者、围观群众与事件处理者是如何达成"合谋",最终消解群体性事件的。认为网络时代的"围观政治学"现象,是一种政治的进步,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给予积极肯定与引导。  相似文献   

19.
吴锋 《青年记者》2008,(12):12-14
在报业经营管理中,长期存在"内容为王"、"广告为王"和"发行为王"的争论.笔者历来坚持."发行为王"的观点.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报纸发行劳动用工大幅攀升,报纸发行面临严峻挑战.笔者认为,报业经营中的"发行为王"理念不能动摇,但须根据形势变迁重新认识这一理念的精义.  相似文献   

20.
肖云 《传媒》2000,(9):37-39
报界人士都知道,1998年<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发明了一种新的报纸发行方法,即"敲门发行"法.这个方法是如何发现、完善和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