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西文化“主客合一”与“主客二分”的论断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满意的论证。以中国、希腊神话的主调神象差异为视点、架构起“神象与自我意识”的关联规律,即神象“三像”的变更是人类自我意识“三我”演进的自画像,并以此为理论尺度,可使“主客合一”与“主客二分”的中西文化品质在中希两族主调神象的“异位”中得到满意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高峰 《课外生活》2011,(1):64-65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上天和入海,是自古以来就埋藏在中国人心底的探索自然的两大夙愿。上天——从“神五”“神六”到“神七”.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梅山三峒 :即“上峒梅山打猎” ,以山区为主要地域 ;“下峒梅山打鱼摸虾” ,以靠近江河水域等地区为主要地域 ;“中峒梅山掮棚看鸭” ,以田垅平地为主要地域。梅山文化区早期人类与大自然抗争中 ,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被尊称为梅山神 ,为群体神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力创新,反对拟古,摹古,强调气、神在艺术中的呈现,突出主 体的创造力,他画论的主要美思想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崇尚“真气”,“以造物为师”;二、求“真意”,“会心得神”;三、“胸无成竹”,得“真趣”。  相似文献   

5.
三奶是我们这一带十分有“名气”的人物——她会“跳大神”。平时,谁家的孩子有了三灾六难,三奶总会亲自“出马”,到人家去“跳”一番。为这,大伙见了她都会毕恭毕敬地喊一声:“三奶!”我曾亲眼见过三奶“跳大神”。只见她身穿一件颜色鲜艳的专用“神服”,手拿一个特制的“神鼓”,头、脸都化了装,在众人的注视下,翩翩起舞,嘴里还念念有词。人们在三奶“哗啦啦”的“神鼓”声中,虔诚地跪了一圈……  相似文献   

6.
高二册 风景谈【一课一法】“形散神聚”领会法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形散神聚”是散文的基本特点。领会“形散神聚”是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那些以写真实的人、事、景、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各类散文。其方法步骤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看选取材料,析材料组织; 二、抓住“文眼”,理清线索; 三、品味语言,学习借鉴。 【操作示例】 一、看选取材料,析材料组织 散文的题材范围极广。内容琳琅满目,材料很散。以《风景谈》为例,作者撷  相似文献   

7.
苏氏“寂感”说分为体用、动静、性情三个层面,强调主体修为由思而至于无思、“入神”以致用;物我交相感应以至于“忘”;性发为情而最终复于性。苏氏“寂感”说是苏轼等人文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一方面影响其文艺思维方式,体现为对创作主体自身修养的重视,要求尽物之妙、随物赋形,达到“入神”境界;一方面影响其艺术风格,追求由绚烂之极回归平淡。  相似文献   

8.
“神”“妙”“能”“逸”自唐开始便作为中国绘画的品评标准,从这个体系内部来看,前三者的关系更为紧密,且有递进关系;“逸”则游离于法度之外,有自身的特殊性。关于“神”“妙”“能”,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对其进行理论溯源,索求各自特征,或者考察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这些都是从个体角度分别对“神”“妙”“能”进行讨论,而没有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若联系中国艺术的体道观点,就会发现三者对“道”的体悟是在逐步逼近的。以“道”为旨归,愈能见其高下。所以从横向看,“神”“妙”“能”是中国画三个不同的品评标准,有着各自的内涵;从纵向看,“能”“妙”“神”的一步步推进体现着中国画对体道的逐级向往。  相似文献   

9.
词林偶拾     
智慧 “智慧”有几种神话隐喻:在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中,智慧由知识之蛇带来,那是弯曲附地而行之物;在希腊人的英雄神话里,智慧女神雅典娜从万物之主宙斯头颅裂缝中诞生;在中国人的道德神话里,智慧之神受混沌(中央之神)善待,报之以开凿七窍,使混沌死亡。“智慧”也有几种学术说明:在希腊语中,“智慧”一词出于伊雄语,其义有三,一、聪明与谨慎,二、敏于技艺,三、学问与智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说明是,“从智慧中引申出这三种德性:很好地思想,很好地说话,很好地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三界神最早出现于广西浔州府地区,后来其信仰一度扩大到两广,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地方神明。“冯三界”因其灵异性和影响力,被民众视作神明(三界神)看待。而作为地方大族的“冯三界”背后蕴藏的巨大力量引起政府的注意,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政府不断对三界神的形象进行塑造,将其纳入维护政府统治秩序的神灵体系之中,最终实现了三界神由“淫祀”转变为“正祀”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