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瑜 《时代教育》2010,(8):23-24
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通过分析民歌在历史和现实视角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民歌的文化价值,明晰民歌在人类的观念、行为、制度中的作用、地位和互动关系,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巢湖流域是巢湖民歌的主要产生、传唱地。巢湖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巢湖民歌思想健康、内容丰富、魅力独特,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巢湖民歌艺术手法多样、生动,表现生活面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第一批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歌之一。根据当下广为传唱和文献记载的巢湖民歌,分析巢湖民歌的类型概况、思想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巢湖民歌研究更加深入,使其能在当今多元的文化生态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闸述了民歌的内涵,追溯民歌的发展历史,分析民歌流传地域广度、时间长短等因素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奇葩—民歌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如何给民歌赋予时代特征,激发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相似文献   

4.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驻马店地区地处豫南,自西汉在此置汝南郡至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汇黄淮与江汉文化于一炉,有着丰富的民歌资源。这些民歌记载着驻马店地区音乐文化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珍贵的社会价值。按照群众演唱的不同形式,驻马店民歌可以分为号子、山歌、田歌、叙事歌、小调、灯歌、经调、渔歌、儿歌、叫卖音乐等种类。这些民歌以徵、宫两种调式为最多,音阶多为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鄂西北地区的向坝民歌是我国众多民歌中富有特色的一种。鄂西向坝民歌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音色优美,亲切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向坝民歌的文化价值,传承关系等角度,对这一民歌体进行收集和研究。搜索出我国原生态民歌的体裁和类型,进一步探索民歌演唱如何体现民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民歌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彩的风貌,独特的文化属性,多元的文化功能,和极其深厚的作品积淀.中国这个国土广裹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极大.自古以来民族文化构成极度复杂的国度,其各时代与地域的民歌文化的形成、发展、交融与变迁促成了民歌独有的文化特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当今中国音乐界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是一种独特的音乐类型,是一种具有区域独立性的文化形式。民歌的产生与相互吸收,隐含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环境。当代民歌面临着三种二律背反现象,即民歌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民歌音乐发展价值取向与国际音乐发展价值取向、发挥地区特色与使地域民歌社会化和现代化三种矛盾。  相似文献   

9.
李思华 《文教资料》2011,(26):68-69
陕北民歌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扎根在独特地理环境和历史沉淀的黄土高原上。它不仅体现了陕北人的淳朴生活,而且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更蕴藏着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回溯陕北民歌在上世纪题材内容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总结它的发展规律,这对探寻陕北民歌的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巢湖民歌是民歌海洋中的一支奇葩,它透视出远古遗风的家园意识,彰显出以水见长的生活方式,体现以秧为主的民俗,折射出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巢湖民歌根植于民间、来源于民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巢湖民歌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去音乐文化研究的领域,并登上舞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巢湖民歌为传承和发展巢湖区域文化做出历史性的贡献,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云南文山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地区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至今广为流传,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文山壮族民歌生长环境、民歌种类、表演方式、历史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汉语民歌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一宏大时代背景下,将汉语民歌的保护与毕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联系,将黔西北汉语民歌融入当地的文化产业中,以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来促进黔西北汉语民歌的传承和创新,是正确的、长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勤劳勇敢,且能歌善舞,羌族民歌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艺术灵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初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羌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  相似文献   

14.
重庆《跃进民歌》从艺术成就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而更多具有历史考古学的价值。今天。我们研究它,也主要不是着重它的文学价值,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研究的范本。考察其蕴藏的有关重庆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关中是地理名词,也是历史、文化概念。与陕北民歌、陕南民歌不同,关中民歌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特征。从审美角度来看,如果说艺术是走向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孔之镜,那么民歌就是发抒内在感情的有情之声。关中民歌更像是汪洋恣肆的人生集合,其中蕴含的汽体、液体、固体和平地起爆的热能,其实都是民众智慧的隽永结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文化变迁视域下皖东民歌的传承与重构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了皖东民歌的类型、特征,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四个维度探讨了皖东民歌的价值,继而剖析了皖东民歌的生存困境,解读了皖东民歌生存困境的成因,如时代环境的变化、现代文化的崛起、传播方式陈旧,主张从数字开发、教育应用、文化建设以及产业开发等角度构建皖东民歌的传承路径,并提出了皖东民歌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原生民歌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伟大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厚饱满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原生民歌的传承是当今关注的话题。对原生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高校原生民歌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保护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主要拟在生态学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土家族地区民歌的史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其一,围绕土家族民歌生态生成环境的内容与特征,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立场和民族志方法来进行个案描述和理论分析,全面探讨文化生态视阈下土家族民歌的内容、特征、形式、发展等,研究土家族民歌在发展创新及基于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发展策略。其二,针对土家族民歌所表达的方式、特点及对音乐文化研究的影响,采取历时态和共时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组织材料与分析问题,通过时态性的文化把握,考察土家族民歌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三,对土家族民歌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和理论创新,在认真研究、鉴别现有文献资料的同时,丰富对土家族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山东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音乐的发展源远流长,民歌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充分表现了山东人的性格特征。反言之,山东的丰富资源、地域文化及性格特征又影响着民歌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山东民歌中的方言与演唱风格,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