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夫一妻制”是人类追求专一爱情的方式,但对动物而言,这或许是一种危险的生活方式——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纳保护区内的哺乳动物,其婚配方式与它们的命运间竟然有一种令人惊讶的关系:那些忠贞不渝地奉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面临着更大的灭绝危险。加拿大生物保护学家贾斯汀·布拉什艾尔解释说:“为了避免灭绝,动物需要杂居在一起。”在分析了加纳热带草原上的6个禁猎区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情况后,他发现,这类灭绝动物至少有两个共同点:它们都单独生活;雄性动物只和一只或两三只雌性动物一起生活。其中,小羚羊在禁猎区建成10年后…  相似文献   

2.
生存危机     
薛谓三 《青海科技》2003,10(3):60-60
写下这个题目,是受一个故事的启发。一头雄狮下决心,一定要追捕到那只与它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一只羚羊,可狮子每次都未能得手,追了一辈子也没有捕获到这只猎物。其他动物笑话雄狮徒有百兽之王的美名,狮子一点也不生气,因为它深知其中的奥妙。它说:我只是为了一顿可有可无的美餐,而羚羊却是为它自己的生命而奔跑的啊,我如何追得上它!回味这则充满生存意趣的故事,我立刻想起一句兵家术语——置之死地而后生。脑海里浮现出那只有着强烈恐惧与危机的羚羊风驰电掣般奔跑着求生的情景。由此,我还想到我们人类。应该说,就为生存而奔跑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一只名叫“锦竹”的“明星”大熊猫,突然被发现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两套生殖器官,这就意味着它的一生不能享受性别带来的快乐,不能做“妻子”或“丈夫”,也不能做母亲或父亲。为了尊重这位动物朋友,熊猫专家们破天荒采用了性别引导方法,成功地让它做了“女人”,并且还让它怀上了宝宝,从而开创了人类大熊猫保护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只小蚂蚁在路上看见一头大象走过来,于是,小蚂蚁钻进土里,只把一条腿露在外面。兔子看见很不解,于是就问:“为什么把腿露在外面?”小蚂蚁说:“嘘!你别出声,我绊大象一跤!”第二天,兔子看见整窝的小蚂蚁都排着队急匆匆赶路,问是不是又要下雨啊?一只小蚂蚁回答:“昨天有头大象被我们一兄弟给绊倒,摔成了重伤,我们给它献血去。”没多久,兔子见大批蚂蚁又回来了,就问怎么回事,蚂蚁说:“哦,只有一个跟那大象的血型一致,留他一个在那抽血呢。”第三天兔子赶来问蚂蚁:“大象活了吗?”蚂蚁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把它抬回去了,哎呀,真重,腰都累弯了!”大象病好后要告蚂蚁,法庭判决,蚂蚁绊倒大象属恶意伤害,监禁6个月。蚂蚁不服道:“人身伤害罪最多监禁2个月,为何判我半年?”法官说:“人身伤害罪判2个月,绊倒大象为种族歧视罪,追加4个月……”笑话总归是笑话,但是现实生活中小蚂蚁的威力也的确不可小觑哦!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2,(2):12-13
正老鼠也有同情心此前研究显示,同情心为灵长类动物所特有,而美国科研人员的一项试验显示,老鼠也有同情心。他们将大鼠分别成对地放入笼子,其中一只大鼠的行为不受约束,另一只则被关进笼内的一根透明管子里。管子的出口处有一个小门,但只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人类是最聪明的动物。但近年来,科学家已证明,动物界里从卑微的蜜蜂到粗壮的大象,都有着惊人的智慧和情感深度。研究者们发现一些动物具有传达复杂思想、解决问题、使用工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这些都曾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革新》2014,(10):11-14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一个云中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棱镜门”事件敲响了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警钟,如今的好莱坞“艳照门”.又一剑捅到了“云”深之处。  相似文献   

8.
让动物完全按照人的意志行事,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近日,在山东科技大学一个实验室里,一只头戴控制信号发生器的家鸽,完全按照研究人员发出的指令,准确完成起飞、盘旋、绕实验室飞行一周后落地。这只完全按照人的指令飞行的家鸽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家鸽,而是一种“机器人动物”。它是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的一项科研成果。那么,科研人员是如何让动物“读懂”人类的指令?此种技术会不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苍蝇受审记     
动物王国根据人类提出“严惩苍蝇”的要求,将于今天上午在动物王国最高法庭审理苍蝇一案。到了开庭时间,审判长长颈鹿,审判员鹦鹉、白头翁,书记员信鸽,公诉人大象和辩护律师熊猫,旁证人蜘蛛、黄牛等,都在各自的坐席上就位了。旁听席上也早已挤满了听众。上午8点整,威严的审判长宣布开庭,只听得“传被告上庭”,两名法警赤眼蜂和警犬押着一只  相似文献   

10.
任秋凌 《金秋科苑》2008,(13):45-46
不久前,美国MSNBC网站公布了10种最聪明的动物,人类被列为首位,黑猩猩、大象、海豚等自然界中的动物也一同入选。以下就是这10种最聪明的动物。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美国MSNBC网站公布了10种最聪明的动物,人类被列为首位,黑猩猩、大象、海豚等自然界中的动物也一同入选。以下就是这10种最聪明的动物。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大象为何要埋葬自己?许多动物在临近死亡时要走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把自身埋葬掉,这种做法最为著名的是大象,其他动物也有这样的行为,比如獾、大猩猩。对于这种现象,人类的一种解释是,动物有灵性,不愿因自己的离世而引起同伴的悲伤。这样的解释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近年来环境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研究后的解释是,大象或其他动物自我埋葬或被同伴埋葬,是为了减少在群体间传播病菌和疾病,因为即使用泥土浅浅地埋掉或遮盖住尸体,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尸体的腐败和苍蝇传播疾病的机会。另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一些动物利用环境中的独特物质,在自己死后为…  相似文献   

13.
你能想像温顺友好的大象也是动物世界里的危险分子吗?美国著名的《生命科学》网站最近在对不少专家和读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后,推出了“十大致命动物排行榜”,小小的蚊子居然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亚洲眼镜蛇、箱形水母、大白鲨、非洲狮、澳洲海水鳄、大象、北极熊、非洲野牛、毒箭蛙。在这个人类最强大的时代,这些动物能够上榜总有它们的道理,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它们让人致命的看家武器吧!  相似文献   

14.
狮子的吻     
《科学与文化》2007,(3):13-13
一只110公斤的非洲狮从笼子里伸出两只巨大的爪子,紧紧搂住安·朱莉娅·托莉的脖子,给了她一个深深的吻。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丛林之王”的温柔一面。这是一个感激之吻:这只名叫朱庇特的非洲狮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受尽虐待,并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6年前,它终于被救出,并被送进托莉的动物收容所。经过托莉的精心照顾,朱庇特现在终于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植物也报复     
人类有报复行为,动物有报复行为,这都不足为奇,然而,植物也会"寻机报复",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又确实存在。一种叫"库杜"的非洲羚羊,放牧在南非的几处观赏牧场里,可是没过多久,它们便接二连三地相继死去。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寻找原因,有关科学家来到牧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一项对非洲象的研究,动物学家发现大象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并拥有类似于人类的一系列感情。大象之间不但会相互交谈,而且每只象还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声音。细心的人可能听到过象之间的交流,但很少注意到母象们“说话”,它们经常用低沉的吼叫进行交流。人类在餐厅中会忽  相似文献   

17.
威尔伯会变成熏肉吗?电影《精灵猪小弟》(改编自E.B.怀特的小说)中,这只叫威尔伯的小肥猪差一点就要上主人的餐桌,幸好一只叫夏洛特的蜘蛛救了它。它织了一张网,上面写着“好猪威尔伯”!于是把威尔伯从人类的餐桌中解救了出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电影里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吧。  相似文献   

18.
正在哺乳动物界,只有人类是两条腿直立行走,其他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四肢行走,例如老虎、猫、狗、大象等等。那么,四肢行走的动物要追溯到哪里呢?直到最近,古生物学家们才找到了一些眉目。他们发现,阿科坎瘤头龙——一种生活在2.6亿年前二叠纪时期的古老生物,具有四肢行走的能力,使它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能四肢行走的最早动物。四肢行走初露端倪那么,阿科坎瘤头龙是如何被界定为能四肢行走的动物的?这还要从锯齿龙说起。锯齿龙是繁荣于二叠纪时期的大型食草动物,它们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10,(5):100-100
1野生动物 你可以在南非的坦姆比大象公园观看世界上最大的大象,还有狮子等其他野生动物,而这一切只需要你连接上africa—webcams.com的实时摄像头。你也可以连上美国国家动物园的摄像头网页(nationalzoo.st.edu),观察超过20种被养在笼中的生物。  相似文献   

20.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夏洛特·乌伦布洛克是一位节目主持人,为了制作《与动物交谈》这个专题节目,她与摄制组成员走遍了世界许多地方,以发现野生动物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原因。该专题节目揭示了各种动物互相交流时采用的千差万别的方式。大多数动物所使用的交流方法没有达到人类语言那样的复杂程度,但是有些动物可以在残酷的环境里运用非常巧妙的交流方法。一只鬣蜥的领地覆盖数平方公里,因而气味能长时间存留是至关重要的。另一只鬣蜥可能要花好几天才会偶然碰上这些气味信号,但是鬣蜥的紫外线识别能力也会帮助它们解决这个问题。鬣蜥的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